13、画杨桃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3、画杨桃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4 13:1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画杨桃》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前排、教诲”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释题引入:
出示杨桃实物,引导生观察,描述你见到的杨桃。
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杨桃》。
初读感知:
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词句,读通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多媒体出示词语:叮嘱 前排 靠边 准确 审视 讲台 神情 严肃 半晌 轮流 和颜悦色 熟悉 角度 相似 教诲(生开火车轮读,正音。)
交流,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生汇报。
3.师总结:这篇课文主要写“我”读小学四年级时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三)探究结构: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图画课上画杨桃的事?(生快速读文,找一找,画一画。)汇报(2—18自然段。)
再读开头结尾两段,又分别说了什么?生快速读文,归纳、汇报。(第一段:爸爸的叮嘱: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第十九段:老师和父亲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四)了解父亲。
1.生轻声读第一段,快速找一找父亲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生自由读文,交流。
3.汇报。(父亲告诉我看到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4.师引导体会“叮嘱”,你能换个词理解吗?生:嘱咐练习说一句话。(妈妈经常叮嘱我:“要好好学习呀!)
5.追问“想当然”又是什么意思呢?生:推想起来一定如此。生:想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6.练习朗读父亲的话。同桌练读,指读,评价。
7.师过渡小结:那么“我”有没有忘记父亲对我的叮嘱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五) 巩固练习
1.正确抄写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画杨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道理。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新课还记得我们学习的词语吗?多媒体出示词语,生读。思考:课文围绕画杨桃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齐读课题《画杨桃》。(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
出示问题:1、我是怎样画杨桃的?2、同学们是怎样评价我的画的?老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画出人物对话、神态动作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生读,其余思考。生快速自学,有疑问汇报。生汇报问题:杨桃都是五角星形状的吗?
品析文本,解决问题
汇报同学们的嘲笑。(1)读读文中同学们嘲笑的句子。(2)追问: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你心理是怎么想的?(生汇报)(3)体会同学们嘲笑的语气。a、引导:在同学们说笑的时候,老师又是怎样做的呢?b、同桌合作,分角色读一读。c、选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继续思考。追问:你们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师?生谈看法。
2、理解老师的态度和做法(1)指名读文中的语句。理解“审视”,生说字义,做动作体会。a、当老师审视了讲桌上的杨桃,听见同学们还在嘲笑“我”,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为什么变得严肃呢?b、这段话中哪个词说明了老师严肃的神情延续了一会儿?(半晌)半晌的时间有多长?在这半晌的时间里,老师既没说什么,也没做什么,如果你就是文中这位老师,你会思考什么呢?生:老师在想该如何让学生们明白呢?c、老师想出的一个好办法是什么?(2)出示杨桃实物,让学生从杨桃的一端仔细观察,并把看到的结果跟同位交流。(3)想象:如果你们就是这些嘲笑别人的同学,看到刚才的这一幕,你们想说些什么?(过渡语:听了你们真情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歉意。看到同学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的神情也变得和颜悦色了。)师生分角色读文,了解同学态度的变化。(4)(课件出示老师对学生说的那番话)教师用严厉的语气读其中的一句话给同学们听,学生评价,从而引导学生对“和颜悦色”一词的理解。(5)指导朗读。(指名朗读,思考每句话的意思,汇报—齐读)(6)引导理解:这段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角度不同,样子也就不同;不要随意嘲笑别人。)追问:刚才那位同学问:杨桃都是五角星形的吗?同学质疑。师出示恰巧课前准备好的从侧面看是六角形的杨桃。师出示生观察:两只杨桃有什么不同?露出惊讶、恍然大悟的神情。师趁机提示:所以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7)指导背诵。(过渡:老师的话朴实而深刻,让我们试着把它记下来吧!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记住它?)a、练习背诵,练背,指名背。b、集体背诵。(8)师引导:再来读读父亲的叮嘱。想一想:父亲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生齐读。(9)多媒体出示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生:谈体会,(发现它们相像)师:对,这就是文中的“相似”。
3、理解“教诲”一词。(师:虽然杨桃风波在这里悄然的结束了,但老师的话却带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育。这种教育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叫做“教诲”。)追问:他们的话仅仅是在说画画吗,为什么说她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生联系实际汇报。师出示生活中的实物(长方体牙膏盒、正方体纸盒、圆柱形饮料盒)对比体会。多媒体出示:老师、父亲的话,齐读。点明写法:父亲的叮嘱和老师的言行给我们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呀,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
(四)归纳概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生汇报,师总结。人文性: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工具性:首尾呼应写法,对比应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的知识树。)
(五)拓展应用
出示:1、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了《画杨桃》这篇课文,我的感触很深......(任选一题)
生成创新
师述:岑桑在老师和父亲的影响下,最后成了一名作家,听了你们刚才的话,我相信你们将来也一定很有出息。最后,我把岑桑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多媒体出示“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相信你自己,一切从自己出发,这样你才能不断设计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希望同学们永远记住。
、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课后请你们仔细的查找资料,深入领会一下,好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