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课件(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7.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课件(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3 19:4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探索与发现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1.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
2.掌握屠呦呦及其团队发现、应用青蒿素的科研过程。
3.体会并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学习目标
屠呦呦,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其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1930 年生于浙江宁波。1951 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1955 年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科学家。这也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2017年,屠呦呦获得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2019年,获得“共和国勋章”。
自主探究
“感动中国”屠呦呦颁奖词
2016 年,屠呦呦被评为2015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委会给她的颁奖辞是: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
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评价说:“屠呦呦的研发对人类的生命健康贡献突出。为科研人员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
这篇文章是根据屠呦呦2011年接受拉斯科奖时的演讲以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文编写而成的。
拉斯科医学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其得奖者通常会在随后的一年得到诺贝尔奖,该奖项在医学界又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
该奖项于1946年,由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的美国著名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及其夫人共同创立,旨在表彰在医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

屠呦呦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呢?
青蒿素

一小步
人类征服疾病的
解释说明
点明了这篇获奖感言的科研对象
说明人类战胜了疾病,
这个疾病指的是危害人类健康几千年的疟疾;
而治疗这个疾病的正是青蒿素。
战胜,揭示了青蒿素对困扰了人类几千年的疾病——疟疾的疗效
明确了青蒿素的医药学地位和里程碑意义,显示了作者的谦虚态度
整个题目显示了科普文章题目的特性
解题
1.青蒿素的作用是什么?青蒿素被发现之前有没有别的药物治疗这种病?效果有什么区别?青蒿素的衍生物有哪些?效果如何?
【筛选信息的能力】
2.结合文章小标题,理清文章结构,分析结构特点。
3. 概括屠呦呦及其团队在研发青蒿素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困难?表现出怎样的科学研究精神?

合作探究
论述类文本
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试简要分析。
① 用小标题领起各部分内容,简明概括。
本文用五个小标题提纲挈领概括了青蒿素从发现到制成药物经过的不同阶段,介绍了中医药学对人类作出的贡献。让读者一目了然。
② 采用了“总—分—总”的顺序行文,过渡自然,条理清晰。
第二部分总写发现、提取青蒿素的经过,
第三、四、五部分具体写研究工作的过程,
第六部分总括中医药学的贡献,结构严谨。
先写青蒿素的研究普及,再写对双氢青蒿素的认识以及它们的联合应用,这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符合对事物的认知规律
前五部分写青蒿素的贡献,最后一部分写中医药学的贡献,这是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顺理成章,升华了文章内容。
文本探究
结合“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这部分内容,下面简要概括出了发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过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523”项目
中草药
甚微
低温提取
文本探究
1.下列不属于“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文献”中“查找文献”工作的一项是 ( )
A.青蒿提取物有一定程度的抗疟性,但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这是屠呦呦及团队查找文献的初衷。
B.屠呦呦及其带领的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专业研究者组成的团队查找的文献包括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
C.由原来的加热提取方式改为低温提取方式,以保存青蒿的抗疟有效成分,这是屠呦呦及其团队查找文献寻求到的答案。
D.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并任命屠呦呦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就是为了查找大量的文献,尽快从中草药中找到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明确】D项,中国政府启动“523项目”并任命屠呦呦领导抗疟药研究工作的目的是抗击疟疾,原因是“20世纪50年代,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出现,疟疾重新开始肆虐,消灭疟疾的国际努力遭受重挫”。答案:D
探究3. 概括屠呦呦及其团队在研发青蒿素过程中出现了哪些困难?表现出怎样的科学研究精神?填写表格。
困难 科学研究精神
①收集了2000个方药,从中挑选和提取抗疟方药。 不懈探索的治学精神
② 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进展甚微。 锲而不舍的实证精神
③青蒿提取物有一定的抗疟效果,但实验结果很难重复。 转换思路的创新精神
④ 新药的临床试验很难开展。 敢为人先的忘我精神
⑤将天然分子变为药物,需要青蒿素含量高的青蒿。
团结协作的攻坚克难精神
文本探究
从《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最后一部分看,中国医学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文本探究——语言
“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的抗疟效果,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句中划线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用“一定”作定语,限制了“抗疟效果”的程度,用“很难”“似乎”作状语,限制了实验结果的可能性,使说明推理更准确,更严谨。
准确严谨
文本探究——语言
文章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如“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通过和“奎宁的发现”作比较,阐明了发现青蒿素的作用。
如“和植物化学的其他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从青蒿提取物到青蒿素的研发历程相当快速”,通过比较,说明了青蒿素研究历程的快速,辩证严谨。
如“我收集了2000个方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的200个方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提取物,在小白鼠身上测试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表明了科学研究探索的艰难,也体现了科学家勇于探索的精神。
准确严谨
文本探究—语言
“发现青蒿素的抗疟疗效”这一部分的引文“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作用?
【明确】:①结构上,这句话既为上文“查找了大量的文献”提供例证,又引起下文“这句话让我深受启发”的相关阐释,是最终找到青蒿素抗疟疗效的关键转折点。
②内容上,作者引用典籍著作,阐述传统中医药学的重大意义及作用,材料真实可信,富有权威性,使阐述更加深刻、透彻,具有说服力,体现作者深厚的中医学理论基础。
通过引文,读者可以更直观地领悟“渍”“绞”等古方要领对研究工作带来的启发,更形象地反映了传统医书的价值。
主题拓展
屠呦呦和她的团队为什么能发现青蒿素,并一步一步影响全世界呢?通过青蒿素的发现,你们受到什么启发?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再一次通读全文。
体会并学习科学精神
明确:
1.大量地试验,从成百上千种方药中提取了上百种提取物;
2.大量地阅读文献,具备深厚的学术支撑;
3.献身精神:新药的临床试验难以开展,屠呦呦和自己的团队自己做志愿者;
4.严谨的科学态度;
5.其他科研单位的协作;
6.国际交流与合作;
……
有人说,本文对青蒿素治病救人的具体描写太少,影响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吸引力,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
创造性、批判性阅读
答: (观点一)同意。
较之科研过程的枯燥,具体的描写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感人。
比如,可以选取青蒿素在中国和在非洲的两幅治疗画面,描写疟疾肆虐的场景、病人的痛苦和企盼、服用青蒿素后的变化等,突出细节刻画。
也可以用对比的手法,同时描写其他药物和青蒿素的治疗效果以及病人为此付出的医疗成本。这样写,把实用文本的严谨和文学作品的感性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突出“发现之美”,更好地突出青蒿素研制者的治病救人的情怀,更好地体现青蒿素的研制对医学的贡献。
(观点二)不同意。
首先,本文是一篇获奖感言,对举世瞩目的奖项,人们更关注获奖者的研究过程,作者更应该去表现严谨的科学精神。从接受研究任务,到发现提取青蒿素,再到普及和超越,这是一个严谨的科研过程,表述要严谨简洁,让读者(听众)清楚地了解研制的艰辛和意义。
其次,文章开头已有对科研背景的叙写,后面也专门用一部分内容写中医药学的贡献,没有必要再通过具体的画面表现研究的意义,反而是像本文“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这种谦虚更感人。
本文具有科普文简明平实的特征,但在平淡简练的语言背后,包含着一位科学家探求真知的创新思维、实事求是的理性态度、不畏艰辛的实证精神、为人类谋幸福的责任担当。同时,也蕴藏着作者对中医药学的热忱,以及对未来承继中医事业的接班人的殷切期望。
在抗疟面前,我们看到了屠呦呦的责任担当,也看到了人类的共同发展;在科技面前,我们看到了一个功勋人物的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科技的重要作用,保存一颗热爱科学的心去拥抱美好的未来。
小结
我们在赞叹屠呦呦改变了世界,令中国的医学再一次领先世界的同时,更应该冷静下来仔细思考是什么推动着她一步步走向成功?
不断的自我探索、自我分析,掌握科研的方法和思维的过程,也许就是令她从无到有的一个总结。
这也完全契合了值得所有人去学习的科研精神。人生是一段发现自我的旅程,路要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认识到自己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像是远方的一座灯塔,能够不断照亮前方的道路。
作业:
请以“只要努力,总会有收获”为观点,用屠呦呦的事例作论据,写一段话。要求:所举事例要能证明观点,事例叙述要简洁明了,字数在2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