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4 13:4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研读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着重从“问号”“真理”及“从问号到真理的过程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学习用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并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引导学生认识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理解“真理诞生于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体会并运用课文用事例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板书“?”,这是一个什么符号?把问号的上半部分拉直,就会变成什么符号?(板书!)
由问号变成感叹号,这两个看似简单的符号变换,却被我们的作者永烈形象地阐述了一个观点,那就是一直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看这两个符号,再看看课题,想一想问号代表课题中的哪个词语感叹号代表课题中的哪个词语呢?指名回答课题既是作者的观点又是一条真理。
精读感悟
1.对于这样的一个观点,一个真理,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它的?请大家默读课文,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课文具体写了三件事:第一件写的是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偶尔发现紫罗兰溅到盐酸会变红色,最后发明了石蕊试纸。第二件写的是魏格纳从地图中的凹凸部分吻合以及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进而得出大陆漂移学说。第三件写的是一位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发现儿子睡觉时眼珠会转动他经过反复的观察实验得出结论:睡眠中的眼球,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
2.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指名回答填写表格,小组合作交流人物“?”从“?”到“!”的过程“!”波义尔魏格纳阿瑟林斯基相同点学生以小组形式交流回答师总结:这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的追问,再进行反真的研究和试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文中有一段话和你们的意见是一样的,同学们看一看是哪一段?学生回答: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出示第二自然段,这没后的我们什么?指名回答(2)你能抓住关键词来概括真理诞生的过程吗?板书: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疑找到真理(3)齐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作者有序的表达.
(4)再次理解感悟问号和感叹号在这三个事例中各有什么含义?学生小组交流得出结论展示
(5).这样表达好处是什么?学生交流指名回答再读课文,感受作者形象生动直观的表达.三、拓展阅读
1.科学史上,能从生活的细小现象中找到真理的事例还有很多你还能举出一个吗?(鲁班发明锯,阿基米德发现浮力等)
2.教师小结:这么多的事例说明了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但_是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是什么呢?指名回答(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者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3学习本文后,你受到哪些启发呢?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哥白尼说过“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就在我们生活中,它并不遥远,却也不是唾手可得的,真理的发现需要我们有敏锐的视觉,有求知的欲望,有不断探索的精神,有不断追求锲而不舍的韧性。希望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不断质疑,勇于探索,发现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