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7《变幻无穷的形象》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7《变幻无穷的形象》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4-03 21:2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变幻无穷的形象》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作品,同时观察中国京剧中人物脸谱的变化特点。
让学生收集各种身边的物品,运用于人物表现之中。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的表现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作品,学习人物变化的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方法,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表现有新意的人物。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变魔术,学习人物变化的第一种方法:夸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五官特征,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教师出示放大镜,放大嘴巴,学生观看。
教师小结:像这种把本来厚的东西变得更厚了,在美术中,是一种造型方法,叫做夸张。如果夸张的厉害了,就会使物象有变化,甚至变形。这一环节,我利用放大镜放大老师某一五官的方法,使学生更直观的认识了夸张,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轻松、迅速的融入学习情境中。
欣赏图片,进一步理解夸张。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夸张后的图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夸张的造型方法。
欣赏动漫作品,感受夸张。出示动漫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夸张的造型方法。本环节重点让学生感受夸张后作品的艺术效果。
欣赏脸谱,认识人物变化的第二种方法:借形。
出示脸谱,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脸谱中用到的造型方法。当学生的回答与脸谱上的荷叶、荷花有关时,教师总结出“借形”的定义:像这种把生活中或自然中的物象借来,装饰自己的同时,突出人物的特点。这种方法,也是人物变化的一种方式,叫做借形,又叫取形。这一环节,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借”,使学生形象的认识了“取形”这一造型方法。
欣赏大师(达利)作品,进一步感受借形的方法。
出示艺术大师达利的作品。教师引导:这幅画的名字叫做维斯特的脸,这个作品主要运用了哪种变化方法呢?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感受了取形的造型手法。
引导学生回忆收集素材,巩固借形的方法。以上是本课重点的设计过程及设计理念。在这一环节的最后,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做一个总的点评。
、欣赏范作,巩固人物变化方法。
我是这样引导的:你喜欢哪个作品?你可以从构图、色彩、人物变化的造型方法等方面来评一评这个作品吗?通过这一环节,学生既巩固新知,又了解了作品的创作形式。同时,教会学生欣赏作品的方法。欣赏完作品后,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回忆体会用夸张、借形的方法创作的人物形象是变化的、特别的、有趣的。激发学生创作的激情。
、创作展评,运用人物变化的方法。
教师范作教师范作,同时说明用到的造型方法,学生观看。这样设计的目的:降低创作难度。因为本节课所用材料比较随意、零碎、多样,学生容易无从下手。教师的创作,给学生指明了方向。学生在创作时,就能够得心应手了。从实质上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学生创作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创作。教师辅助学生完成作品。
学生作品展评(1)把学生的作品展贴在黑板上,教师提出欣赏评价的要求(标准),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的欣赏评价作品。请学生下桌欣赏,让学生近距离的感受同伴的作品。(2)学生评一评(3)教师点评总结教师针对学生的作品做一个总的评价:同学们用学过的方法创作出了变幻无穷的作品。同时,揭示本课课题。我选择在最后揭示课题的原因是:面对着同伴创作的大量的、不同的人物形象,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变幻无穷的含义。
(八)、拓展创新,丰富人物变化方法
我设计了两个内容:1、运用学过的方法,利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蔬果等创作立体的人物形象。2、欣赏毕加索笔下的人物形象,上网查询他使用的人物变化的方法。以上两个内容,学生选择一项来完成。
我的设计目的是:每个学生的兴趣点不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