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3 20:2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李凭箜篌引
李贺
一、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
诗歌的音韵美;
二、研读诗歌,赏析诗的内容;
三、探究声音描摹类诗歌常用
的技巧手法 。
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正音释义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一、朗读感知,
我读李凭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合作探究一:
这是一首怎样的曲子?
天空流云为之驻足聆听,
湘妃素女为之愁啼哀思,
至上紫皇为之扣动心弦,
补天女娲为之忘乎所以,
山中神妪为之折服求教,
老鱼瘦蛟为之翻跃起舞,
伐树吴刚为之通宵不眠,
月宫玉兔为之如醉如痴。
音乐效果:
作用:通过这些“听众”的反应( )了箜篌曲调的不同凡响和李凭弹奏技艺的高超。
烘托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二、再读研析,
我学李贺
合作探究:
李贺是如何写出曲调的非同凡响的?
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瑟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比喻
叠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烘托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摹音乐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李凭 箜篌引》 都采用了正面描写和 的艺术手法,化不可感为可感,化无形为有形 侧面烘托为主
正面描写为主 段末也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来 从而侧面烘托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但总体上说侧面烘托的成分较少。 现实主义
《琵琶行》
侧面烘托占绝大部分的篇幅。
通过浮云驻足、江娥啼哭、素女哀愁、紫皇感动等这些“听众”的各种反应烘托了箜篌曲调的不同凡响和李凭弹奏技艺的高超。
侧面烘托
浪漫主义
点染当时凄清的环境气氛,描写听者如梦初醒的意态,
回顾所学:
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课堂延展: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总结:
常见的描摹声音的手法有——
a.侧面烘托:
效果烘托,侧面绘声;
环境烘托;
动作、表情、乐器等。
b.正面描写:
运用比喻,以声写声;
运用通感,以形写声;
巧用拟声,如闻其声。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三、高考链接,
学以致用
(2000年高考)
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 同学们 歌声
情景二:考试前夕 我 歌声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同学们高唱《毕业歌》,歌声整齐洪亮,洋溢着拼搏奋斗的激情和报效祖国的壮志。
情景二:考试前夕,我用歌声使自己忘掉疲惫,用歌声松弛自己紧绷的神经,用歌声为自己呐喊助威。
参考: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
课后自学《听颖师弹琴》,运用本课所学手法,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音乐赏析心得。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 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拓展延伸
1.《木兰花幔·赠弹琵琶者》,张伯淳;
2.《醉翁操》,苏轼;
3.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36页;
4.范良富“论唐诗中的音乐描写”,《散文百家·教育百家》,2013(2)。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