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2.3 氧气(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同步课时练习:2.3 氧气(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4-06 07:47:48

文档简介

3 第2课时 燃烧与灭火
知识点 1 燃烧的条件
1.控制变量法是学习科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图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
(1)铜片上的白磷    (填“燃烧”或“不燃烧”,下同),水下的白磷    。对比这两个现象说明:   。
(2)铜片上的红磷    (填“燃烧”或“不燃烧”,下同),铜片上的白磷    。对比这两个现象说明:  。
(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  ;
③             。
知识点 2 灭火
2.下列对应的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A.做实验时,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
B.电线老化而短路引起火灾——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C.炒菜时油锅着火——盖上锅盖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3.火灾救援离不开科学知识,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前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该灭火方法的原理是(  )
A.隔绝氧气
B.隔离可燃物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降低着火点
4.某同学用有关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下列四个成语所包含的科学原理。不合理的是(  )
A.“杯水车薪”——可燃物的量少,导致火焰熄灭
B.“钻木取火”——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之燃烧
C.“煽风点火”——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烧更剧烈
D.“釜底抽薪”——采用清除可燃物的方式,使燃烧停止
5.细心的小明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加热速度太慢,这时可以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这样火焰更旺。请你帮助小明同学分析其原理 (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图)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
B.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
C.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
D.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7.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燃烧物表面的热量
B.氢氧化铝分解生成的水蒸气降低了燃烧物表面氧气的浓度
C.氢氧化铝受热分解吸收热量使可燃物的着火点降低
D.氢氧化铝分解生成的氧化铝覆盖在燃烧物表面,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8.有一种自动干粉灭火球简称“AFO”,当发生火灾的时候,只要将它投掷到火场中,“AFO”的引线接触到火焰,内部的高压超细纳米干粉就会受热膨胀破裂而向周围喷洒,起到灭火的效果,“AFO”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
A.将可燃物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干粉的催化作用减缓了燃烧的剧烈反应
9.燃烧是人类获得能量的重要方式。用图探究燃烧的条件。
步骤一:通入氮气,点燃酒精灯;步骤二:冷却至室温;步骤三:通入氧气,点燃酒精灯。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        。从燃烧条件分析,用水灭火主要利用的原理是  。
10.毕业联欢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图所示),观察到火焰立即熄灭;再将铜圈加热后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蜡烛照常燃烧。请你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
自|我|提|升
11.[例题] 已知石蜡的着火点约为190 ℃,蜡烛的火焰由气态石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280 ℃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会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填字母)。
A.移走可燃物
B.隔绝氧气
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提示] 分析灭火原因要从  、      、     这三个燃烧的条件入手,三者缺一不可。根据题干信息,一般都可以发现缺少的是哪个条件。
[变式] 水蒸气能点燃火柴吗 做如图所示实验,加热烧瓶中的水使之沸腾,水蒸气通过加热的铜管喷出;把火柴靠近铜管口处,火柴被加热;迅速把火柴从水蒸气中移开,火柴燃着了。
(1)A处气压大于标准大气压,则烧瓶内沸水的温度应      。
(2)B处水蒸气对点燃火柴所起的作用是 。
(3)火柴为什么移离水蒸气才能燃烧 。
答案
1.(1)燃烧 不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2)不燃烧 燃烧 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3)通入氧气(或空气)
(4)氧气(助燃物) 温度达到着火点
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氧气(助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D  图书馆内图书着火,应该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用高压水枪灭火,会导致图书毁坏。
3.B  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移走可燃物,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
4.A 
5.D  酒精灯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
6.C
7.C  氢氧化铝受热分解,吸收热量使温度降低,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因为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固定不变的。
8.A  灭火球内部的干粉瞬间喷洒出来会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从而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开来,起到灭火的作用。
9.(1)步骤一中,b中红磷不燃烧;步骤三中,b中红磷燃烧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0.前者是因为铜圈吸热使蜡烛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而熄灭;而后者热铜圈不会吸热,所以蜡烛可以正常燃烧
在两种情况下,蜡烛都与氧气充分接触,蜡烛熄灭的原因只能是与温度有关,铜是热的良导体,没有加热的铜圈很容易把热量导走,使得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从而使蜡烛熄灭。
11.[例题] A
石蜡的着火点约为190 ℃,温度计示数为280 ℃以上,则容器内空气的温度也在280 ℃以上,说明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不是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快速推动活塞,活塞将容器内的空气鼓出,鼓出的空气中含有氧气,说明蜡烛熄灭不是因为隔绝了氧气;蜡烛的火焰由气态石蜡燃烧形成,快速推动活塞,鼓出的空气将气态石蜡吹走,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移走可燃物。
[提示] 可燃物 助燃物 温度达到着火点
[变式] (1)高于100 ℃
(2)加热火柴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
(3)移离水蒸气后火柴周围才有充足氧气3 第1课时 氧气的性质
知识点 1 氧气的用途
1.下列常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 (  )
A.氧气 B.氮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成立的是 (  )
A.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稀有气体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B.因为氧气可以供给呼吸,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多呼吸纯氧保持健康
C.因为磷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知识点 2 氧气的物理性质
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无色气态氧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淡蓝色液体是化学变化
B.鱼儿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C.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D.氧气能够帮助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4.下列有关氧气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氧气看不见、摸不着,说明氧总是无色的
B.氧气不能刺激人的嗅觉细胞,说明氧气是无味的气体
C.氧气是无色的气体
D.加热液态空气,先逸出的是氮气,说明液氧的沸点比液氮高
知识点 3 氧气的化学性质
5.我们把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作    ,包括两种常见方式,其中发光发热的剧烈的那种叫作    。另一种叫作    ,如    、    、生物体的呼吸过程等。
6.小明用收集好的氧气,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中,实验现象是  ;
红热的木炭应由上到下缓慢插入其中,理由是     ; 为使铁丝在氧气中持续剧烈燃烧,他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        ,缓慢插入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观察到细铁丝持续剧烈燃烧。通过实验得出,氧气可以  。
7.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放热
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五氧化二磷
D.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热量
8.空心菜是人们喜欢吃的蔬菜之一,刚炒熟的空心菜嫩、绿、脆香多汁,令人馋涎欲滴,而端上桌一两分钟就逐渐变黑,这可能是与空气中的哪种成分有关 (  )
A.氮气 B.稀有气体 
C.氧气 D.二氧化碳
9.下列变化过程中,不是缓慢氧化的是 (  )
A.动植物的呼吸 B.钢铁生锈
C.食物的腐烂 D.水的蒸发
10.如图所示,等体积的两个集气瓶内充满了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点燃使其充分发生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出现的现象是 (  )
A.只有甲瓶中有水流入
B.只有乙瓶中有水流入
C.甲、乙两瓶中均有水流入
D.甲、乙两瓶都没有水流入
11.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  )
氧气
A.硫、磷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C.铁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12.如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中剧烈。上述现象说明氧气具有的性质是        、        。
13.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图甲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
(1)装置A和B的集气瓶里都预先加入少量水,其目的各不相同。其中可以用细沙来代替水的是装置    (填“A”或“B”)。
(2)若B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①未打磨生锈的铁丝
②铁丝在集气瓶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
③铁丝绕在火柴上,火柴快燃尽时才伸入
④实验前集气瓶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
(3)若在图乙的装置中加入少量水,用于病人输氧,则连接病人的一端是    (填“a”或“b”),该装置在病人输氧时可发挥的作用有    (填字母)。
A.验证输出气体是不是氧气
B.便于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C.便于观察输氧的快慢
答案
1.A  氧气可供给呼吸,可用于抢救危重病人,氮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均不能供给呼吸,不能用于医疗急救。
2.C 3.C 4.A 
5.氧化反应 燃烧 缓慢氧化 金属锈蚀  食物腐败
6.木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防止氧气因受热膨胀而逸出集气瓶,从而使木炭充分反应(合理即可) 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  支持燃烧,并且使可燃物燃烧更剧烈
7.A 8.C 
9.D  动植物的呼吸、食物的腐烂、钢铁生锈的过程很缓慢,不易被觉察到,属于缓慢氧化;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
10.C  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能使甲瓶内气压减小,硫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的体积占据了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乙瓶内的气压几乎无变化,但两瓶是连通的,气体流通后最终气压相等,但都比原来小,所以打开弹簧夹后甲、乙两瓶中均有水流入。
11.C
12.氧气具有助燃性 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13.(1)B (2)①④ (3)b BC
(1)装置A和B的集气瓶里都预先加入少量水,其目的各不相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加水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可以用细沙来代替;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中加水的目的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不能用细沙代替。(2)若B实验失败,可能的原因是未打磨生锈的铁丝或实验前集气瓶敞口放置了一段时间,部分氧气散失,进入空气,氧气不纯。(3)氧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在给病人输氧时,氧气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连接病人。这样可以通过观察水下的气泡判断是否有氧气输出,以及通过观察气泡的多少、快慢判断气体的流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