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13 最后一次讲演
C
D
3.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它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耀。
⑤“生”确实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A.①③④②⑤ B.①③②④⑤
C.⑤①③④② D.⑤②①③④
C
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作用。
(1)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既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揭露敌人的无耻,又用对比的修辞手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
全句表达了对国民党反动派无耻行径的揭露、鞭挞和批判,表达了对李公朴先生的赞美和歌颂。
(2)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反问。语气强烈,有力地揭露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愚蠢,说明了人民力量很强大,敌人是吓不倒广大人民的。
(一)
请阅读课文第五段,然后答题。
5.选文中的“你们”“我们”各指的是谁?
示例:“你们”是指特务们;“我们”是指作者及爱国民众。
6.试分析“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一句话的含义,并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感情。
示例:杀害李公朴吓不倒人民,会有更多的人不畏牺牲,起来斗争。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恨,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7.作者列举希特勒、墨索里尼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这是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强调反人民的势力终会被人民毁灭,
从而强调国民党反动派必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8.请说说本段的行文思路。
本段围绕“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这个中心,先指出“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然后用希特勒、墨索里尼为例,强调国民党反动派必败、人民必胜的必然规律。
(二)
善用语言的力量
何冠军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有理有德亦有情,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 “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为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从这个角度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9.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①举生活中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有理有德亦有情,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充当事实论据证明本文中心论点;③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0.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用。
运用了道理论证(引证法)和举例论证(例证法)的论证方法。引用《文心雕龙》中的话和列举穆青采访焦裕禄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语言的力量,在言之共情”的观点,从而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增强说服力。
11.文中第②③④段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第②③④这三段分别从理、德、情三个方面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并与第①段中“有理有德亦有情”(或与第⑥段中“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相对应,所以不能调换位置。
12.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的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
在爱国民主人士李公仆先生殉难的追悼会上,面对反动派的无理取闹,肆意捣乱,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作了一次震撼全国的即席演讲。演讲结束后,闻一多先生也不幸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毒手,那一次演讲也就成了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讲。
放在第③段最合适。有力论证文中“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这句话,闻一多先生明知形势紧张、凶多吉少,仍无所畏惧在群众大会上敢于发声,以“生命”证实了言之有德。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 使全文逻辑严密。
B.文章第③段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突出强调了“语言的力量,在言之有德”这一分论点,进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C.文章第⑤段中加点词语“往往”和“甚至”的运用,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D.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是因为他们的讲话“言之无理”。
D
14.学校准备举办以“天下家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经典名篇”朗诵会
如果要为《最后一次讲演》(闻一多)的朗诵选配一支背景曲,
根据下列名曲的曲风、旋律或节奏介绍,选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只填序号)
①《平沙落雁》,曲风静美舒缓,优美动听。
②《十面埋伏》,曲风凄冷悲壮,激昂慷慨。
③《春江花月夜》,曲风委婉质朴,旋律流畅。
④《阳春白雪》,旋律清新明快,节奏活泼。
⑤《渔樵互答》,旋律悠然恬静,节奏轻快。
②
(2)“爱国人物”故事会
请你从下面给出的三个爱国人物中任选一个,按照例句仿写一句话。
杜甫 闻一多 邓稼先
例句:“土地的歌者”艾青,在他深爱着的土地上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仿句:
示例一:“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破败的茅屋前为天下寒士疾呼。
示例二:“大勇的革命者”闻一多,在特务的枪口下为民族命运呐喊。
示例三:“两弹元勋”邓稼先,在荒凉的戈壁里为核武器研究坚守。。
(3)“为国奋斗”演讲会
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为以下两个演讲撰写串场词。
感谢肖非为大家带来的《我的中国梦》,我们有一个共同的中国梦,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去奋斗,奋斗的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是幸福的,下面请听八(2)班李强的演讲《奋斗的青春》。
演讲顺序 演讲题目 演讲者
1 《我的中国梦》 八(1)班肖非
2 《奋斗的青春》 八(2)班李强
15.【写作借鉴】演讲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明暗对比鲜明的角度,故意拉大两者距离,并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从而达到更佳的表达效果。如课文第二段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以反动派的“耻”衬托李先生的“荣”,又以李先生的“荣”反衬反动派的“耻”。两者互相作用,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对反动派的愤怒与蔑视,以及对李先生的赞扬,充分表达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感情。
【片段仿写】请你也运用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例文】月亮的光芒是柔和的,她不似太阳那般耀眼夺目、热情四射,但她的宁静之美却深深地吸引着我。她总是在寂静的夜晚默默地为大地添上一抹光亮,让晚归的人们能够看清回家的路;轻柔的月光也总会给人们的心头增添一抹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