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24 唐诗三首
yù
yè
shù
háo
juàn
chóng
jì
piān
chì
niǎn
zhé
chì
顷
衾
兀
丧
2.请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1)有孙 母 未去,出入 无 完裙。
(2)安得 广厦 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 俱欢颜!
(3)可怜 身上 衣正单,心忧 炭贱 愿天寒。
/
/
/
/
/
/
/
/
/
/
/
/
防守
最近
接近
高耸的样子
谋求
轻快的样子
4.根据提示,用诗歌原文填空。
(1)杜甫《石壕吏》中表达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自己虽然身处穷困之境,却依然心忧天下寒士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卖炭翁》中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矛盾心理活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杜甫,字子美,有“诗圣”之称,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古体诗。
B.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与元稹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世称“元白”。
C.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D.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
B
(一)
阅读《石壕吏》,完成下面各题。
6.这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_____(选填“叙事”或“抒情”)诗,全诗的情节主要围绕“___________”(填原文中的句子)展开,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
叙事
有吏夜捉人
7.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强烈的对比,渲染出差役的蛮横气势,并为老妇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情感氛围。
8.诗歌最后的“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
示例: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独”营造了一种感伤的氛围,表现了老翁一家凄苦的命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悲愤之情。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
9.这首诗是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全诗的主要内容的?有什么好处?
用老妇自述的方式来表现全诗的主要内容。通过老妇的自述,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压迫劳动人民的罪行,可收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二)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各题。
10.请对“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一句进行赏析。
示例:句子用“飞”“渡”“洒”“挂罥”“飘转”“沉”等一系列动词,细致地描写了狂风中茅草乱飞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的痛惜之情。
11.请描绘诗中“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所写的画面。
示例:布被盖了多年,像铁板似的又冷又硬,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1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示例:这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D
(三)
阅读《卖炭翁》,完成下面各题。
14.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示例:这一句话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
15.《卖炭翁》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传达出忧国忧民的情怀,请结合两首诗的结尾,分析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示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尾采用议论和抒情,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的济世情怀;而《卖炭翁》只是记叙和描写,故事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并没有观点和情感的直接表达。
16.下列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诗的前六句,点出了劳动场所,刻画了卖炭翁艰辛衰老的形象,也为后文写宫使的掠夺罪行做铺垫。
C.诗中老人驾着炭车在冰天雪地里赶往集市,清晨就在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C
(四)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绝句漫兴·其二①
杜甫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②春风相欺得③,夜来吹折数枝花。
【注释】①安史之乱之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写作题为“漫兴”的一组绝句。②恰似:正如。③得:唐人口语,语助词。
17.品味“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中“欺”字的妙处。
“欺”是欺侮的意思,诗人用拟人手法,将春风人格化,写出了春风欺侮主人,一夜之间吹折了主人手种的数枝鲜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春风的不满(怨春、恼春)或对时局的不满。
18.联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自经丧乱少睡眠”一句,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安史之乱,时局动乱,诗人背井离乡,流落西南,借埋怨春风,委婉地抒发了身世飘零的伤感,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动乱时局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