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核心素养专项练(二)(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核心素养专项练(二)(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04 06:4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核心素养专项练(二)
(2021·广东河源月考)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读“哈尼梯田简图”,完成1~2题。
1.哈尼人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的农耕活动,主要是为了(  )
A.调节当地气候 B.蓄水保土增肥
C.提高复种指数 D.美化自然环境
2.该区域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最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能源短缺
C.土地荒漠化 D.大气污染
(2020·福建漳州模拟)以人口减少和经济衰退为特征的收缩型城市,近年来已经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有学者提出收缩型城市应采取“精明收缩”的策略,以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减轻城市负担,将投资重点转向调整城市功能。下图示意某一类型的收缩城市。读图回答3~4题。
3.造成该类型城市收缩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产业结构升级 B.矿产资源枯竭
C.自然灾害频发 D.长期低生育率
4.下列符合“精明收缩”理念的是(  )
A.加强管理,限制资本和人口的外流
B.调整布局,降低核心区的建筑密度
C.重点扶持大型企业,建设工业园区
D.倡导绿色城市建设,培育创新产业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成5~7题。
5.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坡度在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4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40°左右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6.坡度在40°~9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A.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
D.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7.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下图中最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1·陕西西安中学期末)辽宁省阜新市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2008年3月,阜新市被国家界定为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2008年10月,辽宁启动实施“突破阜新”战略。据此完成8~9题。
8.“矿竭城不衰”,煤城阜新将转型目标锁定“现代农业”,其主要依据是(  )
①矿区有大量废弃土地,人均土地资源丰富 ②“现代农业”市场前景广阔  ③交通条件优越 ④“现代农业”能承载更多劳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一、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应该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刺激经济发展
D.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鄂尔多斯因“羊煤土气”(羊毛、煤炭、稀土、天然气)而闻名,其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1/6。21世纪初,鄂尔多斯经济开始快速崛起。2012年,鄂尔多斯经济陷入恶性循环,新城成为“鬼城”。目前,鄂尔多斯正在向“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全国技术创新示范城市”转变,还建成了绿色农畜产品基地。下图为“鄂尔多斯自然资源分布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
A.位置优越,人口稠密
B.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C.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D.科学技术先进,市场广阔
11.推测2012年鄂尔多斯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炭资源枯竭 B.国际原油减产
C.楼市泡沫破灭 D.环境质量恶化
12.鄂尔多斯建设绿色农畜产品基地的意义有(  )
①减轻土地荒漠化的威胁 ②再利用矿区的大量废弃土地 ③提高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④保障稳定向国际市场投放畜产品作用巨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辽宁营口模拟)榆林市位于我国陕西省最北部,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读图完成13~15题。
13.该市能够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
①交通便利 ②充足的水资源 ③科技力量雄厚 ④国家政策支持 ⑤煤、天然气等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14.榆林市发展能源和重化工业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  )
①改变地表形态,减缓水土流失 ②水资源消耗大,加剧土壤盐碱化 ③依托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增长 ④完善基础设施,带动城市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5.为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可采取的措施是(  )
A.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开发当地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取代常规能源
C.加大资源的加工转换,提升经济效益
D.发展坑口电站,减轻大气污染
16.(2021·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2019年7月,刘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北部的库布齐沙漠(下图)考察,印象中黄沙漫漫的大漠图景始终未曾遇到,反倒是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花棒、沙柳、柠条,让人忘却了自己置身于沙漠之中。在沙漠腹地,同学们惊奇地发现了大片光伏电站,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的立体化产业发展模式。刘老师介绍,库布齐沙漠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漠,这里曾经生态恶化,寸草不生,沙尘肆虐,被称为“悬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微创气流植树法等先进技术的使用,提高了树苗的成活率。
(1)在与当地人的交谈中,师生们了解到该地的光伏发电得到国家能源局批准并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简述该地发展光伏电站项目的有利条件。(6分)
(2)与当地人进一步交谈后,同学们了解到当地过去的治沙只是停留在治理的层面。现在参与库布齐治沙造林及相关产业开发的企业达到80多家,逐步打造了生态修复、生态农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六位一体”的产业体系,带动沙漠治理。说明与过去相比,现在发展生态产业在库布齐沙漠治理中的主要作用。(6分)
(3)刘老师告诉同学们,2015年7月28日,库布齐沙漠绿化成果荣获联合国颁发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库布齐沙漠治理模式为全球防治荒漠化提供了一个样本。借鉴库布齐沙漠治理经验,为世界荒漠化土地的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答案与解析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核心素养专项练(二)
(2021·广东河源月考)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元阳哈尼族开垦的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坡缓地大则开垦大田,坡陡地小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也开田,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万亩。读“哈尼梯田简图”,完成1~2题。
1.哈尼人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的农耕活动,主要是为了(  )
A.调节当地气候 B.蓄水保土增肥
C.提高复种指数 D.美化自然环境
2.该区域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最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能源短缺
C.土地荒漠化 D.大气污染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哈尼族人将山坡改造成梯田,坡度减小,水流速度减缓,可以减轻水土流失,起到蓄水保土增肥的作用。故选B。第2题,该区域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加之地势起伏大,所以最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故选A。
(2020·福建漳州模拟)以人口减少和经济衰退为特征的收缩型城市,近年来已经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有学者提出收缩型城市应采取“精明收缩”的策略,以控制城市发展规模,减轻城市负担,将投资重点转向调整城市功能。下图示意某一类型的收缩城市。读图回答3~4题。
3.造成该类型城市收缩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产业结构升级 B.矿产资源枯竭
C.自然灾害频发 D.长期低生育率
4.下列符合“精明收缩”理念的是(  )
A.加强管理,限制资本和人口的外流
B.调整布局,降低核心区的建筑密度
C.重点扶持大型企业,建设工业园区
D.倡导绿色城市建设,培育创新产业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由示意图可以看出,该类型城市为工业城市,其中工业区出现人口和资本外流的现象。产业结构升级不会出现资本外流,排除A项;自然灾害和低生育率不只影响工业,排除C、D项。故造成该类型城市收缩的原因最有可能是矿产资源枯竭。第4题,“精明收缩”的策略是顺应人口、资本外流的趋势而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旨在控制生态发展规模,减轻城市负担,将投资重点转向调整城市功能,倡导绿色城市建设,培育创新产业符合调整城市功能的理念。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下图,完成5~7题。
5.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坡度在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B.坡度在20°~4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C.坡度在40°左右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6.坡度在40°~9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A.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C.坡面径流流速小
D.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7.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下图中最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5.C 6.A 7.B
解析 第5题,根据图示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曲线可知,坡度在40°左右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A错,C对;坡度在0°~2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B错;坡度超过40°时,坡面侵蚀强度减小,D错。故选C。第6题,坡度在40°~90°时,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坡度大,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A对;坡度不影响降水量、降水强度,B错;坡度越大,坡面径流流速越大,C错;坡度陡,植被破坏的程度较重,D错。故选A。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②地位于鱼鳞坑内,能阻挡减弱径流,利于泥沙沉积,土壤、水分条件较好,利于树木生长,B对。①③④地虽能够减弱坡面径流,但不利于泥沙沉积,土壤条件差,不利于树木生长。故选B。
(2021·陕西西安中学期末)辽宁省阜新市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2008年3月,阜新市被国家界定为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2008年10月,辽宁启动实施“突破阜新”战略。据此完成8~9题。
8.“矿竭城不衰”,煤城阜新将转型目标锁定“现代农业”,其主要依据是(  )
①矿区有大量废弃土地,人均土地资源丰富 ②“现代农业”市场前景广阔  ③交通条件优越 ④“现代农业”能承载更多劳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
A.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一、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应该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刺激经济发展
D.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答案 8.A 9.C
解析 第8题,阜新因煤而兴,附近农业人口比重相对较小,煤炭资源枯竭后,矿区大量废弃土地复垦再利用,人均土地资源丰富,农产品商品率高,适合发展“现代农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对“现代农业”产品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较好;交通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但不是煤城阜新将转型目标锁定“现代农业”的主要依据;“现代农业”属于商品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劳动生产率高,需要的劳动力较少。故选A。第9题,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兴产业,会促进经济复苏, A错、C对;若经济转型是以先进制造业为目标,则第二产业比重不一定下降,第一、第三产业比重不一定上升;人口部分迁出,迁出人口量取决于其转型是否成功。
鄂尔多斯因“羊煤土气”(羊毛、煤炭、稀土、天然气)而闻名,其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1/6。21世纪初,鄂尔多斯经济开始快速崛起。2012年,鄂尔多斯经济陷入恶性循环,新城成为“鬼城”。目前,鄂尔多斯正在向“全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全国技术创新示范城市”转变,还建成了绿色农畜产品基地。下图为“鄂尔多斯自然资源分布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
A.位置优越,人口稠密
B.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C.河湖众多,水源充足
D.科学技术先进,市场广阔
11.推测2012年鄂尔多斯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是(  )
A.煤炭资源枯竭 B.国际原油减产
C.楼市泡沫破灭 D.环境质量恶化
12.鄂尔多斯建设绿色农畜产品基地的意义有(  )
①减轻土地荒漠化的威胁 ②再利用矿区的大量废弃土地 ③提高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 ④保障稳定向国际市场投放畜产品作用巨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10.B 11.C 12.A
解析 第10题,据图可知,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突出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鄂尔多斯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人口少;气候干旱,河湖较少;鄂尔多斯属于资源型城市,科学技术相对薄弱。故选B。第11题,鄂尔多斯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1/6,排除A。我国经济发展较快,对能源的需求量较大,若国际原油减产,则对国内煤炭能源的需求会增加,这对于鄂尔多斯是有利的,排除B。环境质量恶化不是导致城市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排除D。而房地产的过度扩张,楼市泡沫破灭,新城成为“鬼城”,是鄂尔多斯经济陷入恶性循环的主要原因,C对。第12题,鄂尔多斯地区荒漠化严重,建设绿色农畜产品基地,有利于减轻土地荒漠化的威胁;鄂尔多斯矿区有许多废弃的土地可发展农业,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现代农业可以提高农业产值,但随着经济转型,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应该呈下降趋势;鄂尔多斯建设绿色农畜产品基地主要是保障国内畜产品的需求,而非国际市场。故①②对,③④错,选A。
(2021·辽宁营口模拟)榆林市位于我国陕西省最北部,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经济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读图完成13~15题。
13.该市能够成为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
①交通便利 ②充足的水资源 ③科技力量雄厚 ④国家政策支持 ⑤煤、天然气等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14.榆林市发展能源和重化工业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  )
①改变地表形态,减缓水土流失 ②水资源消耗大,加剧土壤盐碱化 ③依托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增长 ④完善基础设施,带动城市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5.为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可采取的措施是(  )
A.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开发当地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取代常规能源
C.加大资源的加工转换,提升经济效益
D.发展坑口电站,减轻大气污染
答案 13.D 14.B 15.C
解析 第13题,由图可以看出,该市交通便利,①正确;榆林市位于我国陕西省最北部,是我国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有国家政策支持,④正确;当地煤、天然气等资源丰富,⑤正确;该市地处我国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降水较少,水资源不足,②错误;该市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科技力量不雄厚,③错误。第14题,榆林市发展能源和重化工业依托资源优势,可促进经济增长,完善基础设施,带动城市发展,③④正确;发展重化工业对地表形态影响不大,可能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①错误;土壤盐碱化加剧主要是农业生产的不合理灌溉造成的,②错误。第15题,当地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科技力量不雄厚,不适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A项错误;太阳能和风能取代常规能源在短期内不可能实现,B项错误;加大资源的加工转换,提升经济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C项正确;发展坑口电站,会加重大气污染,D项错误。
16.(2021·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2019年7月,刘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北部的库布齐沙漠(下图)考察,印象中黄沙漫漫的大漠图景始终未曾遇到,反倒是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花棒、沙柳、柠条,让人忘却了自己置身于沙漠之中。在沙漠腹地,同学们惊奇地发现了大片光伏电站,采用“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的立体化产业发展模式。刘老师介绍,库布齐沙漠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漠,这里曾经生态恶化,寸草不生,沙尘肆虐,被称为“悬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微创气流植树法等先进技术的使用,提高了树苗的成活率。
(1)在与当地人的交谈中,师生们了解到该地的光伏发电得到国家能源局批准并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简述该地发展光伏电站项目的有利条件。(6分)
(2)与当地人进一步交谈后,同学们了解到当地过去的治沙只是停留在治理的层面。现在参与库布齐治沙造林及相关产业开发的企业达到80多家,逐步打造了生态修复、生态农牧业、生态健康、生态旅游、生态光伏、生态工业“六位一体”的产业体系,带动沙漠治理。说明与过去相比,现在发展生态产业在库布齐沙漠治理中的主要作用。(6分)
(3)刘老师告诉同学们,2015年7月28日,库布齐沙漠绿化成果荣获联合国颁发2015年度土地生命奖,库布齐沙漠治理模式为全球防治荒漠化提供了一个样本。借鉴库布齐沙漠治理经验,为世界荒漠化土地的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答案 (1)晴天多,云量少,光照条件好;沙漠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廉价;国家政策支持。
(2)发展生态产业,有利于积累资金用于沙漠治理;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当地人收入,减轻对植被的破坏;生态产业对环境影响小,有利于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
(3)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并与生态治理相结合;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荒漠化土地治理技术和绿化技术;给予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