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核心素养专项练(三)(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核心素养专项练(三)(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04 06:4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核心素养专项练(三)
(2021·广东梅州月考)兰斯塔德地区是荷兰经济发展的重心,因其中心环状城镇格局与大面积的“绿心”农业区并存而闻名于世,被国际社会誉为开放空间保护的典范。兰斯塔德“绿心”战略于1960年提出,正值荷兰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保护”作为“绿心”战略的唯一原则,但在实施过程中反对声不绝于耳,“绿心”战略并未完全实现“保护”的目标。为此,1995年荷兰政府组织征集和讨论了有关“绿心”地区发展的意见,达成“绿心”共识,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下图示意兰斯塔德“绿心”和城镇布局。据此完成1~3题。
1.兰斯塔德地区的城市格局(  )
A.利于共用基础设施 B.便于人们外出交流
C.利于改善市区生态环境 D.便于管理者集中管理
2.反对“绿心”战略的原因可能是(  )
①“绿心”战略要求城市环状连接,导致城市间交通成本提高 ②“绿心”战略导致城市用地紧张,住房成本上升
③“绿心”内单纯发展农业,经济价值较低 ④“绿心”战略要求城市环状连接,加重城市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有关兰斯塔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大“绿心”内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城市扩展空间
B.提供更多的游憩和自然空间,提升“绿心”的生态服务功能
C.“绿心”内建立商品谷物农业基地,提升“绿心”地区经济价值
D.设立“绿心”保护区,加强管理,严禁人类和动物进入
下图是“‘宁夏沿黄城市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沿黄城市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水源 B.交通 C.地形 D.能源
5.提升“沿黄城市带”的辐射带动能力,应优先发展(  )
A.高新技术产业 B.重化工业
C.旅游休闲业 D.交通等基础设施
(2021·河北石家庄期末)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公布的城市空间布局是“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其中中心城区“一主一新”,即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以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以及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为主的约束底线获得了众多关注。下图为“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图”。读图完成6~8题。
6.规划中,南部田园、北部田园的主要作用是(  )
A.维护生态,保障农产品供应
B.优化产业布局,承接产业转移
C.完善基础设施,发展高新技术
D.加快校园建设,普及本科教育
7.为促进江北新主城与江南主城的分工协作,南京应优先进行(  )
A.住房建设 B.交通建设
C.教育发展 D.绿化建设
8.“城镇开发边界”红线的划定,主要影响南京的(  )
A.职能种类 B.城市等级
C.服务范围 D.城区面积
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9~11题。
9.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从石油农业到生态农业再到高科技集约农业转变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环境、科技 B.科技、市场
C.市场、环境 D.成本、人才
10.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  )
A.农业产值在减少,工业产值在增加
B.农业部门在减少,工业部门在增加
C.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D.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
11.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未来最可能发生的是(  )
A.农业经济消失
B.整个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力越来越多
C.对产业转移影响变小
D.影响演进的因素趋于简单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近些年来,上海正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上海大都市圈局部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列关于图中上海大都市圈城市等级与服务种类、范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各城市服务级别相同
B.苏州与无锡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C.上海的服务范围覆盖全国
D.嘉兴的服务种类多于南通
13.上海大都市圈形成的主要条件有(  )
①上海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强大 ②该都市圈内人口数量众多 ③高速公路和高铁通勤发展迅速 ④该都市圈内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20·江苏地理)城市群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建设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下图为“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A.成熟型城市群分布于东部沿海
B.成长型城市群分布于中部地区
C.培育型城市群分布于西部地区
D.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
15.符合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定位的是(  )
A.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B.“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性枢纽
C.联系各大城市群的重要节点
D.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
16.下面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一些材料,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课题研究。(16分)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大力引进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江三角洲模式,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成为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之一。而一篇博文《深圳,你将被谁抛弃》揭示了珠江三角洲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用地紧张、劳动力成本提高、内地优惠政策的召唤,使大量企业离开珠江三角洲,转而投奔其他地区。
该研究性小组的课题研究思路为:
(1)请完成课题研究思路中的第③阶段的文字材料,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高成本时代形成的原因。(8分)
(2)请说出大量离开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对迁入地的影响。(8分)
答案与解析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核心素养专项练(三)
(2021·广东梅州月考)兰斯塔德地区是荷兰经济发展的重心,因其中心环状城镇格局与大面积的“绿心”农业区并存而闻名于世,被国际社会誉为开放空间保护的典范。兰斯塔德“绿心”战略于1960年提出,正值荷兰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保护”作为“绿心”战略的唯一原则,但在实施过程中反对声不绝于耳,“绿心”战略并未完全实现“保护”的目标。为此,1995年荷兰政府组织征集和讨论了有关“绿心”地区发展的意见,达成“绿心”共识,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下图示意兰斯塔德“绿心”和城镇布局。据此完成1~3题。
1.兰斯塔德地区的城市格局(  )
A.利于共用基础设施 B.便于人们外出交流
C.利于改善市区生态环境 D.便于管理者集中管理
2.反对“绿心”战略的原因可能是(  )
①“绿心”战略要求城市环状连接,导致城市间交通成本提高 ②“绿心”战略导致城市用地紧张,住房成本上升
③“绿心”内单纯发展农业,经济价值较低 ④“绿心”战略要求城市环状连接,加重城市环境污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有关兰斯塔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大“绿心”内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城市扩展空间
B.提供更多的游憩和自然空间,提升“绿心”的生态服务功能
C.“绿心”内建立商品谷物农业基地,提升“绿心”地区经济价值
D.设立“绿心”保护区,加强管理,严禁人类和动物进入
答案 1.C 2.A 3.B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兰斯塔德地区城市格局为中心环状城镇格局与大面积的“绿心”农业区,利于改善市区生态环境,C对。城市功能区分散,不利于共用基础设施,A错。各功能区距离较远,人们外出交流不便,B错。不便于管理者集中管理,D错。第2题,兰斯塔德“绿心”战略要求城市环状连接,导致城市间交通成本提高,①对。由材料可知,兰斯塔德“绿心”战略于1960年提出,正值荷兰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 “绿心”战略导致城市用地紧张,住房成本上升,②对。 “绿心”内单纯发展农业,经济价值较低,③对。 “绿心”战略保证了绿地面积,会减轻城市环境污染,④错。A对。第3题,提供更多的游憩和自然空间,提升“绿心”生态服务功能,符合该地区可持续发展方向,B正确。加大“绿心”内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城市扩展空间,会减少“绿心”面积,使生态环境变差,A错。 种植业经济效益低,“绿心”内建立商品谷物农业基地,不能提升“绿心”地区经济价值,C错。设立“绿心”保护区,严禁动物和人进入不现实,D错。
下图是“‘宁夏沿黄城市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沿黄城市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水源 B.交通 C.地形 D.能源
5.提升“沿黄城市带”的辐射带动能力,应优先发展(  )
A.高新技术产业 B.重化工业
C.旅游休闲业 D.交通等基础设施
答案 4.A 5.D
解析 第4题,“沿黄城市带”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水源是城市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故选A。第5题,“沿黄城市带”深居内陆,对外联系不便,优先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可增强其对外联系的能力,促进资源开发及经济建设,是提升其辐射带动能力的首要举措。故选D。
(2021·河北石家庄期末)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草案公布的城市空间布局是“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其中中心城区“一主一新”,即江南主城和江北新主城。以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以及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为主的约束底线获得了众多关注。下图为“南京城市总体规划图”。读图完成6~8题。
6.规划中,南部田园、北部田园的主要作用是(  )
A.维护生态,保障农产品供应
B.优化产业布局,承接产业转移
C.完善基础设施,发展高新技术
D.加快校园建设,普及本科教育
7.为促进江北新主城与江南主城的分工协作,南京应优先进行(  )
A.住房建设 B.交通建设
C.教育发展 D.绿化建设
8.“城镇开发边界”红线的划定,主要影响南京的(  )
A.职能种类 B.城市等级
C.服务范围 D.城区面积
答案 6.A 7.B 8.D
解析 第6题,结合材料“以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以及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为主的约束底线”可知,南、北部田园的主要作用是维护生态,保障农产品供应,A正确。第7题,交通建设可加强区域间人和物的流通,促进区域间的分工协作,因此南京应优先进行交通建设,B正确;住房建设、教育发展、绿化建设的优先度在交通建设之后。第8题,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主要影响南京的城区面积,D正确;对南京的职能种类、服务范围和城市等级影响较小。
读“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自然资源支撑模式图”,完成9~11题。
9.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从石油农业到生态农业再到高科技集约农业转变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环境、科技 B.科技、市场
C.市场、环境 D.成本、人才
10.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  )
A.农业产值在减少,工业产值在增加
B.农业部门在减少,工业部门在增加
C.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D.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
11.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未来最可能发生的是(  )
A.农业经济消失
B.整个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力越来越多
C.对产业转移影响变小
D.影响演进的因素趋于简单
答案 9.A 10.D 11.B
解析 第9题,石油农业对环境负面影响大,为了减轻石油农业带来的环境问题,开始发展资源消耗少、废弃物排放少的生态农业。而由生态农业到高科技集约农业,必然要以科技为主导。故选A。第10题,图示产业结构的演进,是以科技提升为前提和基础的,同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工农业产值和部门都在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必然越来越高;经济发展速度应是波动上升,不是越来越快。故选D。第11题,图示农业经济时代,影响产业结构演进的因素主要是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自然要素,而到了后工业经济时代,除了自然因素外,各种科技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可看出,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整个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力越来越多;经济部门越来越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则影响演进的因素也必然趋于复杂;产业结构演进对产业转移影响变大;农业经济仍然会继续存在。故选B。
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近些年来,上海正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上海大都市圈局部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列关于图中上海大都市圈城市等级与服务种类、范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各城市服务级别相同
B.苏州与无锡的服务范围层层嵌套
C.上海的服务范围覆盖全国
D.嘉兴的服务种类多于南通
13.上海大都市圈形成的主要条件有(  )
①上海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强大 ②该都市圈内人口数量众多 ③高速公路和高铁通勤发展迅速 ④该都市圈内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2.C 13.B
解析 第12题,读图可知,图中各城市服务级别并不完全相同,其中,苏州与无锡级别相同,二者的服务范围基本不交叉;上海作为我国经济中心,其服务范围覆盖全国;嘉兴与南通城市级别相同,服务种类接近。故选C。第13题,上海是直辖市且经济发达,其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强大,①对;该都市圈内人口数量众多,但人口众多并不是形成大都市圈的主要条件,②错;高速公路和高铁通勤发展迅速,交通便利,可以扩大对区域的影响,③对;该都市圈内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缺乏,④错。故选B。
(2020·江苏地理)城市群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建设19个国家级城市群。下图为“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我国城市群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A.成熟型城市群分布于东部沿海
B.成长型城市群分布于中部地区
C.培育型城市群分布于西部地区
D.主要分布于胡焕庸线以东地区
15.符合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定位的是(  )
A.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B.“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性枢纽
C.联系各大城市群的重要节点
D.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
答案 14.D 15.B
解析 第14题,胡焕庸线指黑河—腾冲线,该线以东地区是我国人口和城市分布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城市群的主要分布地区,D对。读图可排除A、B、C。第15题,读图可知,天山北坡城市群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是“一带一路”重要的综合性枢纽,B对。天山北坡城市群位于我国西北内陆,经济、技术水平较低,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不可能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先行高地,A、D错。天山北坡城市群深居我国西北内陆,远离我国其他城市群,不可能成为联系各大城市群的重要节点,C错。
16.下面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一些材料,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课题研究。(16分)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大力引进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江三角洲模式,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成为我国最大的城市群之一。而一篇博文《深圳,你将被谁抛弃》揭示了珠江三角洲产业高成本时代的到来,用地紧张、劳动力成本提高、内地优惠政策的召唤,使大量企业离开珠江三角洲,转而投奔其他地区。
该研究性小组的课题研究思路为:
(1)请完成课题研究思路中的第③阶段的文字材料,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高成本时代形成的原因。(8分)
(2)请说出大量离开珠江三角洲的企业对迁入地的影响。(8分)
答案 (1)政策优势减弱或消失;土地供应日趋紧张;劳动力价格上涨;防治环境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加。
(2)有利影响: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不利影响: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