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核心素养专项练(四)(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核心素养专项练(四)(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4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04 06:4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核心素养专项练(四)
(2021·湖南永州期末)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下图示意金沙江段水能资源。据此完成1~2题。
1.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大
D.地质条件稳定,适于建坝
2.金沙江干支流水能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开发,其主要原因有(  )
①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 ②该地区经济落后,能源需求量小 ③水能开发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④流经省份较多,未形成开发方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13年河南滑县引进某服装公司。该公司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探索在村庄建设“卫星工厂”,总厂负责设计、裁剪和后续整理、包装,“卫星工厂”负责生产加工,开启了滑县“总部+卫星工厂”产业发展模式。截至2019年,该县各类“卫星工厂”已有88家,在家门口就业的工人有6 000余人。据此完成3~5题。
3.“卫星工厂”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当地村庄(  )
A.交通便利 B.市场需求量大
C.原料充足 D.剩余劳动力多
4.该服装公司“卫星工厂”吸纳的工人主要是(  )
A.青壮年男性 B.家庭妇女
C.大学生 D.老人
5.建设“卫星工厂”对该服装公司的主要影响是(  )
A.削弱竞争力 B.降低生产成本
C.延长产业链 D.限制生产规模
(2021·浙江诸暨市诊断性考试)半导体产业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从家用电器、PC电脑、笔记本到智能手机和智能穿戴,每一次变化背后都有半导体产业跳跃式发展的支持。下图为“全球半导体产业转移路径图”。据此完成6~7题。
6.半导体产业向日本转移时,日本相比于美国的优势因素是(  )
A.经济实力 B.技术水平
C.劳动力成本 D.半导体企业
7.半导体产业出现跳跃式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①技术升级 ②工资上涨  ③产业链分工深化  ④政策性导向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1·湖北八省联盟模拟适应性考试)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自南向北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下图示意引江济淮工程线路。据此完成8~9题。
8.该调水工程正式调水后,可能会(  )
A.补充黄河入海水量 B.加重北方地区地面沉降
C.加大长江下游淤积 D.加大淮河防洪压力
9.引江济淮调水工程的主要影响是(  )
A.利于北方地区开发水电 B.利于沿线地区环境治理
C.加大南方稻米北运数量 D.提高北方地区水运能力
2019年10月22日,全国首列“渝新欧”中欧班列暨“乌鲁木齐—鹿特丹”安全智能贸易测试班列开行。下图为“‘渝新欧’国际铁路示意图”和“2016年重庆市支柱产业产值分布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符合重庆市通过班列运输的主要外贸商品流向的是(  )
A.向西欧出口电子产品 B.向德国出口汽车整车
C.从俄罗斯进口铁矿砂 D.从中亚进口通信设备
11.“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的意义有(  )
①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发展与合作 ②有利于欧洲污染工业向中国的转移 ③有利于扩大亚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④促进亚欧经济走廊的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据悉,“渝新欧”班列开通初期,全程运价一度接近1万美元/集装箱,而从上海、深圳到欧洲海运的价格约为4 000美元/集装箱。但仍有不少企业选择铁路运输而不选择水运,原因是“渝新欧”班列(  )
①运输速度更快捷 ②运输环节少 ③沿途经过国家多 ④运量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13~15题。
13.赞比西河是非洲的第四大河流。下列有关赞比西河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游支流短小、流速较快,峡谷险滩广布
B.上游西南部降水量小且变率大
C.中游地势低洼,河流流速缓慢
D.河流的汛期出现在7、8月份
14.下列关于赞比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上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积极发展航运业
B.中游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积极发展旅游业
C.下游重点利用水资源大规模发展灌溉农业
D.三角洲地区应充分利用外资,积极发展外向型工业
15.下列有关卡布拉巴萨大坝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设大坝主要是为了发展航运和旅游
B.能够调节径流,提升马拉维湖的通航能力
C.保障了河流中下游的航运,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D.导致河口三角洲不断受到海水侵蚀,海岸线向后退缩
16.(2020·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 356 km2(图1),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2),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6分)
(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4分)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6分)
答案与解析
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核心素养专项练(四)
(2021·湖南永州期末)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下图示意金沙江段水能资源。据此完成1~2题。
1.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华东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B.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径流量大且季节变化大
D.地质条件稳定,适于建坝
2.金沙江干支流水能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开发,其主要原因有(  )
①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 ②该地区经济落后,能源需求量小 ③水能开发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④流经省份较多,未形成开发方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金沙江上游主要流经青藏高原,下游进入四川盆地,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有丰富的水能资源,B对。华东地区能源短缺,不是金沙江梯级开发的自然原因,A错。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发电量不稳定,不利于梯级开发,C错。金沙江所处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不稳定,D错。第2题,金沙江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工程技术难度大;该地区人口、城市分布少,能源需求量小;地质条件复杂,地形起伏大,水能开发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①②③对。流经省份较多,不是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开发的原因,④错。选A。
2013年河南滑县引进某服装公司。该公司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探索在村庄建设“卫星工厂”,总厂负责设计、裁剪和后续整理、包装,“卫星工厂”负责生产加工,开启了滑县“总部+卫星工厂”产业发展模式。截至2019年,该县各类“卫星工厂”已有88家,在家门口就业的工人有6 000余人。据此完成3~5题。
3.“卫星工厂”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当地村庄(  )
A.交通便利 B.市场需求量大
C.原料充足 D.剩余劳动力多
4.该服装公司“卫星工厂”吸纳的工人主要是(  )
A.青壮年男性 B.家庭妇女
C.大学生 D.老人
5.建设“卫星工厂”对该服装公司的主要影响是(  )
A.削弱竞争力 B.降低生产成本
C.延长产业链 D.限制生产规模
答案 3.D 4.B 5.B
解析 第3题,该“卫星工厂”负责生产加工,需要劳动力多,河南滑县人口众多且经济较落后,故劳动力丰富、廉价,选D。第4题,服装生产为轻工业,从业者多为女性。家庭妇女就地从事服装生产,既可以获得工资收入,还可以照顾家庭,选B。第5题,在村庄建设“卫星工厂”,可获得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生产规模,但产业链并没有延长,故选B。
(2021·浙江诸暨市诊断性考试)半导体产业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从家用电器、PC电脑、笔记本到智能手机和智能穿戴,每一次变化背后都有半导体产业跳跃式发展的支持。下图为“全球半导体产业转移路径图”。据此完成6~7题。
6.半导体产业向日本转移时,日本相比于美国的优势因素是(  )
A.经济实力 B.技术水平
C.劳动力成本 D.半导体企业
7.半导体产业出现跳跃式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①技术升级 ②工资上涨  ③产业链分工深化  ④政策性导向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6.C 7.B
解析 第6题,半导体产业向日本转移时,日本相比于美国经济实力弱、技术水平低、半导体企业少,排除A、B、D。1970年左右,日本工资水平低,劳动力成本低,故选C。第7题,技术升级和创新是推动半导体产业出现跳跃式发展的根本动力,①符合题意。工资上涨,会使得半导体产业发生转移,不是半导体产业跳跃式发展的根本原因,②不符合题意。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产业链分工深化,带动制造环节和集成器件制造企业发展,从而推动半导体产业出现跳跃式发展,③符合题意。政策性导向调整对半导体产业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半导体产业出现跳跃式发展的根本原因,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2021·湖北八省联盟模拟适应性考试)引江济淮工程是一项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结合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自南向北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下图示意引江济淮工程线路。据此完成8~9题。
8.该调水工程正式调水后,可能会(  )
A.补充黄河入海水量 B.加重北方地区地面沉降
C.加大长江下游淤积 D.加大淮河防洪压力
9.引江济淮调水工程的主要影响是(  )
A.利于北方地区开发水电 B.利于沿线地区环境治理
C.加大南方稻米北运数量 D.提高北方地区水运能力
答案 8.C 9.B
解析 第8题,引江济淮工程增加的是淮河的水量,对黄河没有影响,A错;该工程“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能够缓解沿线地区的地面沉降,B错;抽水北调,长江的入海水量减少,水流减慢,搬运能力减弱,致使河流下游泥沙淤积加大,C正确;调水工程是有计划的人工调水工程,可以控制调水量,不会加大防洪压力,D错。第9题,调水线路沿线地势起伏小,水电开发不是主要目的,A错;调水需确保水质不被沿线地区的污水污染,有利于沿线地区的环境治理,B正确;该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江淮之间的水运能力,但是对北方地区水运提升没有太大影响,也不会加大南方稻米北运数量,C、D错。
2019年10月22日,全国首列“渝新欧”中欧班列暨“乌鲁木齐—鹿特丹”安全智能贸易测试班列开行。下图为“‘渝新欧’国际铁路示意图”和“2016年重庆市支柱产业产值分布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符合重庆市通过班列运输的主要外贸商品流向的是(  )
A.向西欧出口电子产品 B.向德国出口汽车整车
C.从俄罗斯进口铁矿砂 D.从中亚进口通信设备
11.“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的意义有(  )
①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发展与合作 ②有利于欧洲污染工业向中国的转移 ③有利于扩大亚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④促进亚欧经济走廊的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据悉,“渝新欧”班列开通初期,全程运价一度接近1万美元/集装箱,而从上海、深圳到欧洲海运的价格约为4 000美元/集装箱。但仍有不少企业选择铁路运输而不选择水运,原因是“渝新欧”班列(  )
①运输速度更快捷 ②运输环节少 ③沿途经过国家多 ④运量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10.A 11.D 12.A
解析 第10题,从2016年重庆市支柱产业产值分布图可以看出,重庆的电子制造业产值比重较高,说明电子产品产量大,向西欧出口电子产品可能性大,A符合题意;德国的汽车制造业发达,重庆不可能向德国出口整车,B不符合题意;重庆钢铁工业产值比重小,铁矿砂需求量小,C不符合题意;中亚地区通信设备制造水平不高,因此从中亚进口通信设备的可能性小,D不符合题意。第11题,读图结合材料可以推断“渝新欧”国际铁路穿过多个国家,有助于促进沿线国家的经贸发展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利于缩小亚、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实现共同发展;该通道联系亚、欧两大洲,可以促进亚欧经济走廊的形成;“渝新欧”国际铁路主要促进货物的流通,对于欧洲污染工业向中国的转移影响很小。故选D。第12题, 与海运相比,铁路运输速度更快捷,运输环节少,沿途经过国家多,便于进入国际市场。所以尽管运费比水运高出一倍多,但仍有不少企业选择铁路运输,选A。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13~15题。
13.赞比西河是非洲的第四大河流。下列有关赞比西河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上游支流短小、流速较快,峡谷险滩广布
B.上游西南部降水量小且变率大
C.中游地势低洼,河流流速缓慢
D.河流的汛期出现在7、8月份
14.下列关于赞比西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方向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
A.上游重点利用水能发电,积极发展航运业
B.中游重点建设自然保护区,积极发展旅游业
C.下游重点利用水资源大规模发展灌溉农业
D.三角洲地区应充分利用外资,积极发展外向型工业
15.下列有关卡布拉巴萨大坝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设大坝主要是为了发展航运和旅游
B.能够调节径流,提升马拉维湖的通航能力
C.保障了河流中下游的航运,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D.导致河口三角洲不断受到海水侵蚀,海岸线向后退缩
答案 13.B 14.B 15.D
解析 第13题,读图可知,赞比西河上游的支流较长,且沼泽广布,流速不会太快;赞比西河中游流经峡谷,且位于高原上,流速较快;赞比西河全流域都位于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其汛期出现在当地的夏半年;河流上游西南部支流多为季节性河流,说明河流上游西南部降水量小且变率大,故选B。第14题,赞比西河上游水量小、落差大、多沼泽,不适合发展航运业;中游多湖泊,河道宽窄变化大,野生生物资源丰富,适合建设自然保护区和发展旅游业;下游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最适合发展畜牧业,虽然水资源较丰富,但不适合大规模发展灌溉农业;图中显示下游河口三角洲地区沼泽广布,野生动物众多,因此应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不适合大力发展工业。故选B。第15题,建设该大坝的目的主要是发电、灌溉、航运、防洪等;虽然大坝能够拦蓄洪水,调节径流,但大坝建成后对位于大坝下游支流上的马拉维湖通航能力影响不大;大坝工程不利于鱼类的洄游,不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大坝拦截河水导致入海泥沙量减小,河口三角洲受海水侵蚀严重,海岸线不断向后退缩。故选D。
16.(2020·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西柳沟是黄河内蒙古段的一级支流,流域面积1 356 km2(图1),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之一。2019年5月,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水土保持专家许教授指导下,对西柳沟开展了以“黄河上游流域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西柳沟上游,放眼望去,沟壑纵横,植被稀疏。当地农民说这里“遇水成泥、遇风成沙”。两天后,他们到达中游的风沙区,只见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许教授说这里每年冬春季节常有大风和沙尘暴出现。穿过沙漠继续北行,研学小组发现地势变得低平,河流蜿蜒,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龙头拐水文站工作人员介绍,每逢汛期,这里会泛滥成灾,入黄口处常形成沙坝,造成黄河干流严重淤堵。
(1)研学小组依据水文站提供的资料绘制了西柳沟多年平均月输沙率和月流量变化图(图2),发现西柳沟汛期易形成峰高量大、陡涨陡落的高含沙量洪水。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西柳沟高含沙水流的形成原因。(6分)
(2)研学小组从所绘图中进一步发现,西柳沟3月的流量与7月、9月的相近,但3月的输沙率却小得多。分析形成该现象的原因。(4分)
(3)通过本次研学活动,研学小组对西柳沟流域的自然地理概况、水土流失状况等有了深入了解,对西柳沟流域治理有了一定认识。为减少西柳沟入黄泥沙,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6分)
答案 (1)冬春季节,大风将大量的沙尘吹送到河道里堆积,提供了丰富沙源;夏秋季节暴雨多发,侵蚀、搬运作用强,增加了入河泥沙量;进入河道的泥沙被洪水搬运,易形成高含沙水流。
(2)3月份,径流主要来自融雪补给,流速小,输沙能力弱,输沙率小;7月份和9月份,径流主要来自雨水补给,流速大,输沙能力强,输沙率大。
(3)(任选一区作答即可)
黄土丘陵沟壑区:加强沟道坝系建设(淤地坝、谷坊等);缓坡修梯田,挖鱼鳞坑;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封育等水土保持措施,蓄水拦沙。
风沙区:设置沙障(草方格等)防风固沙;结合工程措施引洪入沙;恢复植被。
冲积平原区:疏浚河道;引洪淤地(引洪灌溉)。
解析 (1)注意设问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高含沙水流”的成因。由图文材料可知,主要的外力是风和流水,中游河流两岸有新月形沙丘分布,形成风沙区;在冬春季节,风会将大量沙尘吹到河里,提供丰富沙源;结合题干和图2可知,该河主汛期水量大,说明当地降水集中,侵蚀、搬运作用强,致使河流泥沙量增大,形成高含沙水流。(2)河流的搬运能力主要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由于3月的流量与7月和9月的流量相近,因此3月输沙率比7月和9月小的原因主要从河流流速差异的角度回答,而同一地区河流落差是不变的,其流速差异应从河水补给分析。3月,该地降水少,河水主要依靠融雪补给;而7月、9月河水主要靠雨水补给,补给类型的差异导致河水流速的差异,进而影响输沙率。(3)注意题干要求“从黄土丘陵沟壑区、风沙区和冲积平原区中,任选一区提出针对性的治理措施”,若选择上游黄土丘陵沟壑区,则要针对材料中提到的上游“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提出具体措施;中游地区为风沙区,主要从治理风沙的角度回答;下游为地势低平的冲积平原区,且材料中提到下游地区“河岸两侧遍布绿油油的农田”,应主要从疏浚河道和引洪淤地角度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