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核心素养专项练(一)(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核心素养专项练(一)(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4-04 06:4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核心素养专项练(一)
(2021·湖北随州模拟)不同区域要素的组合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下图为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典型服饰。据此完成1~2题。
1.“不对称”是图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地理原因是(  )
A.山峰多冰川 B.昼夜温差大
C.草场面积广 D.高原光照强
2.我国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肉类,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造成腌制品“北素南肉”差异的原因是(  )
A.南北物产差异 B.习惯不同
C.气候差异 D.食用盐的种类不同
读“湖南某乡村面貌变化表”,回答3~4题。
2000年 2015年
丘陵为主,土壤贫瘠 修建水库,营造湖岛风光
粮食种植为主 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
砍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 森林覆盖率提高,一片青山绿水
文化生活单调 “渔村一日游”十分火爆
外出打工者多 乡镇企业的就业机会多
人均年收入不足1 000元 人均年收入超过11 000元
3.该乡村面貌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①自然条件的改变 ②产业结构的调整 ③劳动力数量的大量增加 ④环境的综合整治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4.该乡村在今后发展中应注意(  )
①大力发展工业,以此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②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减轻乡村环境压力,并促进劳务收入增长 ③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保护环境 ④根据环境的承载量合理规划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021八省联考·辽宁)下图为“2019年四个国家的产业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
A.埃塞俄比亚、以色列、中国、沙特阿拉伯
B.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以色列、中国
C.以色列、埃塞俄比亚、中国、沙特阿拉伯
D.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埃塞俄比亚、中国
6.近40年丙国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约18%,主要因为其(  )
A.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加速
B.就业结构调整,农业人口减少
C.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水平提高
D.自然条件限制,国家政策调整
(2021·河北省邢台市期末)黄土高原位于32°N~41°N、107°E~114°E之间,总面积为64.6万km2。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千沟万壑,地形破碎。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分区。据此完成7~8题。
7.划分图示区域的主要地理要素是(  )
A.降水 B.植被
C.地貌 D.热量
8.图示区域(  )
A.具有一定的面积 B.具有明确的边界
C.各区域形状规则 D.区域间差异不明显
(2021·重庆市育才中学月考)1999年乌镇开始实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2001年,乌镇东栅景区开放。2007年,西栅景区开放。东栅是白天游,西栅是晚上游、住下来的旅游。2013 年,首届“乌镇戏剧节”举行,乌镇旅游进入第三个重要发展阶段。2014年,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显著提升了乌镇的知名度。2016年,乌镇吸引游客930万人,收入14.6亿。乌镇现已跃居江南古镇经营效益第一名。据此完成9~10题。
9.乌镇旅游开发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
A.江南水乡,环境优越
B.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C.交通便利,客源稳定
D.整体规划,差异创新
10.乌镇在第三个阶段的发展重心是(  )
A.保护古镇遗产 B.发展度假旅游
C.打造文化小镇 D.发展观光旅游
(2021·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期末)四川省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 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 000米之间。全省被划分为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三大主体功能区域,其中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以县级(少数以乡镇)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禁止开发区域分布在其他类型主体功能区之中,限制开发区面积占全省面积近八成。下图示意四川省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主体功能区分布。据此完成11~12题。
11.四川省主体功能区中(  )
A.重点开发区与限制开发区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B.重点开发功能区内部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C.限制开发功能区内部自然条件完全相同
D.禁止开发区没有一定的区域面积和形状
12.与其他主体功能区相比,四川省限制开发区面积占全省面积近八成的原因可能是(  )
A.自然地理条件较均一 B.人口主要分布于西部
C.东部地区污染较严重 D.生态功能区的面积大
福建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搜集相关资料,制作了“该省部分方言分布图”。据此回答13~14题。
13.方言的分布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关联性 D.动态性
14.福建省方言种类繁多,彼此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该省文化发达,语言发展较快,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 ②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交往 ③该省经济比较发达,需要多种语言交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2019年高考结束后,我国东南地区某校高三毕业班几位同学结伴去某景区进行骑行旅游。下图为该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1)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5分)
(2)说明图示旅游公路的分布特征及原因。(5分)
(3)将骑行线路分为a、b、c、d四段,指出从a至d段骑行过程中最费力的路段,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与解析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核心素养专项练(一)
(2021·湖北随州模拟)不同区域要素的组合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下图为青藏高原少数民族典型服饰。据此完成1~2题。
1.“不对称”是图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地理原因是(  )
A.山峰多冰川 B.昼夜温差大
C.草场面积广 D.高原光照强
2.我国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肉类,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造成腌制品“北素南肉”差异的原因是(  )
A.南北物产差异 B.习惯不同
C.气候差异 D.食用盐的种类不同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青藏高原上昼夜温差大,白天阳光充足,气温升高时,可脱袖露臂,调节体温,夜里两袖穿上抵御寒冷,且睡觉时藏袍可当被子,故选B。山峰多冰川、草场面积广、高原光照强与图示服饰特征关系不大,排除A、C、D。第2题,我国南方纬度较低,冬季气候温和,肉类易腐败变质,但新鲜蔬菜供应较丰富,故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肉类;我国北方纬度较高,冬季寒冷,很难生产新鲜蔬菜,肉类容易保存,故北方的腌制品多偏向蔬菜。故选C。
读“湖南某乡村面貌变化表”,回答3~4题。
2000年 2015年
丘陵为主,土壤贫瘠 修建水库,营造湖岛风光
粮食种植为主 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
砍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 森林覆盖率提高,一片青山绿水
文化生活单调 “渔村一日游”十分火爆
外出打工者多 乡镇企业的就业机会多
人均年收入不足1 000元 人均年收入超过11 000元
3.该乡村面貌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①自然条件的改变 ②产业结构的调整 ③劳动力数量的大量增加 ④环境的综合整治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4.该乡村在今后发展中应注意(  )
①大力发展工业,以此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②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减轻乡村环境压力,并促进劳务收入增长 ③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保护环境 ④根据环境的承载量合理规划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读表中信息可知,该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的综合治理。故选B。第4题,由表中信息可知,该乡村的生态农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较好,大力发展工业不符合该乡村的发展方向;鼓励农民外出打工会使劳动力流失,不利于该地经济发展。故选C。
(2021八省联考·辽宁)下图为“2019年四个国家的产业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
A.埃塞俄比亚、以色列、中国、沙特阿拉伯
B.埃塞俄比亚、沙特阿拉伯、以色列、中国
C.以色列、埃塞俄比亚、中国、沙特阿拉伯
D.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埃塞俄比亚、中国
6.近40年丙国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约18%,主要因为其(  )
A.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加速
B.就业结构调整,农业人口减少
C.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水平提高
D.自然条件限制,国家政策调整
答案 5.A 6.C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甲国三次产业比重相当,在四个国家中第一产业比重最大,说明经济水平最低,对应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排除C、D。乙国为“三、二、一”模式,第三产业比重远大于第二产业,经济较发达,最可能为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石油资源丰富,第二产业比重大,排除B。第6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水平快速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产业比重显著下降,故C正确。
(2021·河北省邢台市期末)黄土高原位于32°N~41°N、107°E~114°E之间,总面积为64.6万km2。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千沟万壑,地形破碎。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分区。据此完成7~8题。
7.划分图示区域的主要地理要素是(  )
A.降水 B.植被
C.地貌 D.热量
8.图示区域(  )
A.具有一定的面积 B.具有明确的边界
C.各区域形状规则 D.区域间差异不明显
答案 7.C 8.A
解析 第7题,图例显示,图示区域划分为丘陵沟壑区、土石山区、沟谷平原区、风沙区、高原沟壑区等区域,根据内部区域的名称判断,划分图示区域的主要地理要素是地貌,C正确。区域名称中没有体现降水、植被和热量等地理特征的差异,因此这些要素不是划分图示区域的指标,排除A、B、D。第8题,图示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因此具有一定的面积,A正确。图示区域为自然区,自然要素(地貌)的变化具有过渡性,因此一般不具有明确的边界,边界往往是模糊的,B错。图中显示,图示区域中各区域形状很不规则,C错。图示区域之间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性,D错。
(2021·重庆市育才中学月考)1999年乌镇开始实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2001年,乌镇东栅景区开放。2007年,西栅景区开放。东栅是白天游,西栅是晚上游、住下来的旅游。2013 年,首届“乌镇戏剧节”举行,乌镇旅游进入第三个重要发展阶段。2014年,乌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显著提升了乌镇的知名度。2016年,乌镇吸引游客930万人,收入14.6亿。乌镇现已跃居江南古镇经营效益第一名。据此完成9~10题。
9.乌镇旅游开发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
A.江南水乡,环境优越
B.历史悠久,文化深厚
C.交通便利,客源稳定
D.整体规划,差异创新
10.乌镇在第三个阶段的发展重心是(  )
A.保护古镇遗产 B.发展度假旅游
C.打造文化小镇 D.发展观光旅游
答案 9.D 10.C
解析 第9题,根据材料可知,乌镇现在已经位居江南古镇经营效益第一名,江南水乡古镇众多,自然环境相差不大,历史都较为悠久,且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与乌镇没有明显差异,故A、B、C错误;乌镇从实施古镇保护到2007年开放西栅景区,白天游东栅、晚上游西栅、住下来,到2014年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体现了乌镇的整体规划和差异创新,故D正确。第10题,乌镇第一个阶段为保护古镇遗产,发展观光古镇,故A错误;发展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是第二个阶段,故B、D错误;2013年首届“乌镇戏剧节”举行标志乌镇旅游进入第三个阶段,其发展重心为打造文化小镇,故C 正确。
(2021·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期末)四川省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 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 000米之间。全省被划分为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三大主体功能区域,其中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区域以县级(少数以乡镇)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禁止开发区域分布在其他类型主体功能区之中,限制开发区面积占全省面积近八成。下图示意四川省重点开发和限制开发主体功能区分布。据此完成11~12题。
11.四川省主体功能区中(  )
A.重点开发区与限制开发区之间有明确的边界
B.重点开发功能区内部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C.限制开发功能区内部自然条件完全相同
D.禁止开发区没有一定的区域面积和形状
12.与其他主体功能区相比,四川省限制开发区面积占全省面积近八成的原因可能是(  )
A.自然地理条件较均一 B.人口主要分布于西部
C.东部地区污染较严重 D.生态功能区的面积大
答案 11.A 12.D
解析 第11题,重点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以县级(少数以乡镇)行政区为基本单元,行政区有明确的边界,故重点开发区与限制开发区之间有明确的边界;区域间差异性显著,区域内部一致性较为突出,但自然条件不会完全相同;区域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选A。第12题,四川省西部为高原、山地,东部为盆地、丘陵,说明自然地理条件不均一;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高,起伏大,人口密度较小;限制开发区主要分布在西部,与东部地区的污染无关;生态功能区的面积大,需保护范围广。选D。
福建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搜集相关资料,制作了“该省部分方言分布图”。据此回答13~14题。
13.方言的分布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关联性 D.动态性
14.福建省方言种类繁多,彼此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该省文化发达,语言发展较快,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 ②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岖,交通闭塞,不利交往 ③该省经济比较发达,需要多种语言交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 13.B 14.A
解析 第13题,结合图示可知,福建省方言种类多样,有闽南语、客家话等多样的方言类型,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特征。故选B。第14题,福建地区多山地丘陵,人口的区域流动相对困难,各地区之间相对封闭,语言接触偏少,因此形成了许多方言并相对独立发展。同时由于福建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方言文化,①②正确,多种语言不利于交流,③说法错误。故选A。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2019年高考结束后,我国东南地区某校高三毕业班几位同学结伴去某景区进行骑行旅游。下图为该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1)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5分)
(2)说明图示旅游公路的分布特征及原因。(5分)
(3)将骑行线路分为a、b、c、d四段,指出从a至d段骑行过程中最费力的路段,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以山地为主;地势东部和西部高,中间低。
(2)分布特征:大体位于河谷附近,地形相对平缓。
原因:河谷地区坡度较缓,有利于行车安全;施工难度小等。
(3)a段。理由:a段为上坡路段;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骑行难度大。
解析 (1)据图可知,图中等高线数值都在1 0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说明该地以山地为主;图示西北部(西部)和东南部(东部)海拔高,中部为河谷,可知地势特点为东部和西部高,中间低。(2)据图可知,旅游公路大体与河流平行,位于河谷附近。主要是因为河谷地区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有利于行车安全;施工难度小。(3)据图可知,骑行线路分为a、b、c、d四段,a段为上坡路段,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骑行难度大,所以a段骑行最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