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阳光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可能由于太阳活动的影响所形成的是 ( )
A.有线电话突然中断
B.指南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C.气温的升高
D.山体滑坡
2.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公历是以地球公转运动为依据编制的
B.地球转到B位置时的节气是夏至
C.太阳系是位于银河系中心的天体系统
D.太阳辐射是地球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主要来源
3.下列现象可能由于太阳活动的影响所形成的是 ( )
A.有线电话突然中断
B.指南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C.气温的升高
D.山体滑坡
4.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
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
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
D.若向左推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亮
5.王派晚自习下课回家的路上,她发现某行人在路灯下经过时,行人影子的变化情况应该是(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6.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同学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C.光的传播需要时间
D.光的传播速度是3x108m/s
8.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人工虹”的形成是下列哪种光现象( )
A.光的色散 B.光的直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具有能
9.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老鹰,发现它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它的方向一致.然后,他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老鹰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
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10.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老鹰,发现它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它的方向一致.然后,他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老鹰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
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11.夏天外出适宜穿着的衣服颜色是( )
A.色彩鲜艳 B.草绿色 C.白色 D.黑色
12.广阔无垠的沙漠上有浅色的沙子,黑色的石头,小片草地和位于草地上的一池湖水,白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升的最高的是( )
A.小片草地 B.黑色的石头
C.浅色的沙子 D.一池湖水
13.下列现象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
A.影子的形成 B.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C.水中筷子弯曲了 D.小孔成像
14.剪去易拉罐的上部,并在上面蒙上半透明纸,在罐底部开一个小孔,用它做小孔成像实验,观察物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像与物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B.物体做顺时针转动时,像做逆时针转动
C.物体离得越远,像就越大
D.在物体与小孔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半透明纸与小孔距离越大,像也越大
15.王派晚自习下课回家的路上,她发现某行人在路灯下经过时,行人影子的变化情况应该是( )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长后变短 D.先变短后变长
16.有两朵花,一朵是红色的玫瑰花,另一朵是白色的水仙花,当用蓝色的光照在这两朵上后,两朵花将分别呈现什么颜色( )
A.玫瑰花呈蓝色,水仙花仍然是白色 B.水仙花呈蓝色,玫瑰花仍然呈红色
C.都呈蓝色 D.水仙花呈蓝色,玫瑰花呈黑色
17.广阔无垠的沙漠上有浅色的沙子,黑色的石头,小片草地和位于草地上的一池湖水,白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温度升的最高的是( )
A.小片草地 B.黑色的石头
C.浅色的沙子 D.一池湖水
18.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小孔成像的实验.他首先直接观察老鹰,发现它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它的方向一致.然后,他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窗外老鹰的影子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阅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B.沈括观察到“鸢在空中飞动,地面上的影子也跟着移动”,是小孔成像
C.小孔成像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D.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二、填空题
19.阳光经过茂密树叶的缝隙,在路面上形成了许多______形光斑,这是太阳的____,是由于_______而形成的.
20.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表面的_________有关,________色物体不易吸收太阳辐射能,________色物体容易吸收太阳辐射能。
21.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__________的物体,在物体的__________面光__________的区域便产生影子。
22.你排纵队时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个人挡住了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因为光___________;下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由于____的缘故.
三、简答题
23.李明同学想测一下广场一个路灯距地面的高度,晚饭后路灯亮了,他拿了一根2.8m长的直杆和皮尺与小军来到路灯下,从灯柱向前走出7m把杆立成与地面垂直,然后由小军测了一下杆的影长为3.5m,最后他们算出了路灯的高度.你计算出路灯的高度.
24.用激光发射器向月球发射信号,第一次发信号后经2.7s接收到返回信号;隔一些日子后,第二次发出信号经2.6s接收到返回信号.据此请你算一算,月球这两个位置到地球的距离相差大约多少千米
四、探究题
25.在观察小孔成像特点时,小波发现:光屏到小孔的距离越远,所成的像越大,像的大小与该距离有什么定量关系?于是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一步探究:
(1)用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拼装在不透明的纸板上,如图1甲所示
(2)将“F”字样纸板、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使“F”正立面对小孔,如图1乙所示。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给二极管通电,随即在光屏上呈现出“F”的像,小波观察到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图2中的________(填写序号)。
②由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_______。
③保持“F”字样纸板,小孔位置不变,只改变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用刻度尺逐次测量像高,记录数据如表所示:
试验次数 1 2 3 4
像距v/cm 12.0 16.0 20.0 24.0
像高h/cm 3.0 4.0 5.0 6.0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你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表示h与v的关系________。
(3)于是小波得出结论:小孔成像时,同一物体像的大小与像距成正比,你认为这一结论需要补充的条件是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B
4.D
5.D
6.B
7.C
8.A
9.B
10.B
11.C
12.B
13.C
14.BC
15.D
16.D
17.B
18.B
19. 圆 像 小孔成像
20. 颜色 白 黑
21.不透明 背 不能到达
22. 沿直线传播 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
23.8.4
24.1.5×104km
25. ② 直线传播 h=0.25v 物体到小孔的距离一定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