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表格式 含教学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11.《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表格式 含教学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6 14:58:2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1.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 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体会本文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并学以致用,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克服困难、虔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学习 重点 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着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学习 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
学法 指导 诵读法;讨论点拨法;复述法;品读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一、助学资讯 1.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号文宪,浙江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他在文治方面对明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被四方学者称为“太史公”。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尤其擅长传记的写作,他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全集》。 2.背景介绍:洪武十一年(1378年),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他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勉励他珍惜在太学的学习机会,刻苦学习。 3.文体常识:“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这篇序的作者,有名望有地位,但并不板起面孔说教,而是如话家常,质朴亲切,令人容易接受。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二、字词积累 1.听录音朗读,读准下列字音。 嗜学(shì) 逾约(yú) 加冠(ɡuān) 硕师(shuò) 叱咄(chì duō) 负箧(qiè) 曳屣(yè xǐ) 皲裂(jūn) 媵人(yìnɡ) 绮绣(qǐ) 烨然(yè) 缊袍(yùn) 耄老(mào) 谬称(miù) 廪稍(lǐn) 冻馁(něi) 谒(yè) 俟其欣悦(sì) 裘葛之遗(wèi) 撰长书以为贽(zhuàn)(zhì) 2.积累词语,疏通文意。 (1)通假字 四支僵劲不能动:支同“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着。 (2)一词多义 和:(久而乃和)缓解、暖和 (言和而色夷)谦和 冠:(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第一 (既加冠)古时男子20岁成年 请:(战则请从)请让我 (俯身倾耳以请)请教 再:(再而衰)第二次; (日再食)两次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 (无冻馁之患)忧患 (3)词类活用 腰: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腰白玉之环) 缊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袍、破衣衫 手:名词作状语,用手(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手自笔录) 日:名词作状语,每日(主人日再食) 岁:名词作状语,每年(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4)古今异义 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热水今义:菜汤 走送之 古义:跑今义:行走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古义:疾走,跑今义:趋势 或遇其叱咄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卒获有所闻 古义:最终 今义:士兵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借 今义:假期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古义:古代传授经学的官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古义:朝廷,官府 今义:县一级的行政长官 (5)虚词辨析。 以:以衾拥覆(介词,用)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因) 无从致书以观(连词,来) 之:录毕,走送之(代词,他) 无鲜肥滋味之享(助词,的) (6)重点句子翻译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代圣贤的学说,又忧虑没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名人交往。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儿不羡慕他们。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通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叙述幼时求学之苦,用心之专,以及成年后从师之艰,表现了作者对求知的渴望与决心。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叙述从师时的旅途之苦、生活之艰,得出要勤奋求学的结论。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用对比手法写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赞扬马生,勉励他刻苦学习。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一、内容探究 1.读1~2自然段。讨论探究“我”求学时有哪些不利因素?“我”是如何克服的?取得的效果如何? (1)致书之难。因为家中贫寒,没有钱买书。解决的办法是向藏书人家借,亲自抄写,并且从不超过约定的期限归还,坚守信用。在抄书过程中,天寒地冻,砚池中的水结成冰,手指都不能伸直,但依然不敢懈怠。因为讲信用,所以大家乐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有机会博览群书。 (2)从师之劳。所居之处无名人硕师和“我”交往,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不能得到解答。解决的办法是跑至百里外求师,且对待老师的态度是毕恭毕敬,对老师要察言观色,等到他休息好了,还要等到他怒气消了,心平气和了,才敢去请教。所以最终结果是“卒获有所闻”。 (3)奔走之苦。奔走的路途遥远,季节是寒冬腊月,路又崎岖不平,还有大风大雪。走到目的地后,手和脚被冻裂了而全然不知,四肢都冻僵了,要旅店的人用热水温,用棉袄覆盖才能暖和过来。 (4)生活之艰。 比较“我”同舍生 吃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日多食,有鲜肥滋味之享 穿缊袍敝衣处其间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感受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读第3自然段。讨论探究太学生和“我”年幼时的求学相比,有哪些优越之处? 比较“我”太学生吃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廪稍之供穿冻馁之患岁有裘葛之遗从师奔走之劳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问学未尝稍降辞色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书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结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3.本文最后一自然段表明了写作原因及目的,写作原因及目的是什么? 原因大约有两点:一是马生得到前辈的赞赏,是位“善学者”;二是同乡之谊。目的是勉励马生更加刻苦学习。 二、语言品析 揣摩语言,赏析本文的语言美。 (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形象地写出了抄书的艰难。 (2)“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借写先达严肃认真、不苟言笑,反衬自己虚心求学、百折不回。 (3)“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这几句形象地写出了环境的恶劣、自己受冻的苦状,反衬出作者求学的决心之大、意志之坚。 三、写法探究 1.记叙、描写、议论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加以渲染和描写,为文章增添了文采。比如,写到趋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门人弟子填其室”;写了先达的表现:“未尝稍降辞色”;遇其叱咄“俟其欣悦”,对先达庄重、严肃的态度写得有声有色。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插入议论,突出文章的思想。在对比自己同那些“被绮绣”“腰玉环”的同舍生之后,点出了甘于敝衣粗食的原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简要的议论,表现了人物的志趣。 2.对比的手法,突出文章中心。 课文从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即今太学生的“有廪稍之供”“裘葛之遗”与自己的“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形成对比,今太学生的“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自己的“行深山巨谷中”形成对比;今太学生“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与自己“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形成对比;今太学生的“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自己“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形成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环节四 点 拨 归 纳 文 章 主 旨 作者通过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进行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是否勤奋与专心,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勉励马生利用太学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殷切期望。
教 学 板 书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环节五 拓 展 延 伸 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示例】梅花香自苦寒来。有了主观的勤奋,持之以恒,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勤奋求学,这样才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教学反思
本课的学习以读为主,通过“听读——朗读——诵读——品读”来理解内容、领悟主旨。本课的教学,注重运用情境创设法、讨论点拨法等教学方法,同时辅以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情境,深切感受到作者的求学之苦。设计教学环节时,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学习重点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品读人物,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在师生对话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一句话“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不若人也”,思考作者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动力所在,理解作者的苦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