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冀教版八年级生物
《生态系统》测试卷
基础卷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泰山林区 B.黄河中的鲤鱼 C.一瓶纯净水 D.内蒙草原上的羊群
2.下面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水稻→稻蝗→青蛙 B.米虾→小鱼→大鱼 C.狼→兔→草 D.阳光→羊草→绵羊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恰当的是( )
A.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B.一些植物、动物、细菌构成生态系统
C.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构成 D.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因素与非生物因素
4.从“狼吃羊,羊吃草”的食物链可以看出,狼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来源于( )
A.阳光 B.草 C.羊 D.狼
5.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6.“风吹草低见牛羊”所指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
7.有人大肆捕捉野生青蛙,使得稻田的稻螟等农业害虫泛滥成灾,导致水稻减产。其原因是大量捕捉野生青蛙的行为破坏了稻田生态系统的( )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食物链
8.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C.水圈、大气圈 D.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岩石圈表面
9.下列各项中属于描述各生态系统中生物间联系的是( )
A.空气流动过程中会经过所有的生态系统B.阳光普照于所有的生态系统
C.河流流动时灌溉沿途农田 D.鱼类的洄游、鸟类的迁徙会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
10.生物圈的涵义是( )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 B.地球上的部分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C.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 D.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
11.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 )
A.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 B.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C.生产者数量最多 D.人工控制的结果
12.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
A.能量流动 B.物质循环 C.合成有机物 D.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13.生态系统连接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
A.生产者、消费者 B.生产者、非生物部分 C.生产者、分解者 D.分解者、消费者
14.萌萌同学用空罐头瓶自制了一个小生态瓶,里面装满了池塘水,瓶底铺一层塘泥,还有两株水草和两只小钉螺。萌萌把这个生态瓶放在靠窗的桌上观赏。奶奶担心瓶子被碰倒里面的水洒出来,给盖上瓶盖并拧紧。请问,奶奶的这个做法,可以帮助萌萌同学检验( )
A.敞口的瓶子会吸收阳光和空气 B.拧紧瓶盖的生态瓶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阳光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空气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15.某生态系统中的几种生物能形成一条食物链,它们体内所含的能量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5题图) (16题图)
A.这条食物链是:丁→丙→乙→甲 B.该生态系统收到污染时,甲体内的有害物质最多
C.甲属于生产者 D.丁属于分解者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0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一片稻田里有少许杂草与水稻争夺着阳光、养料、水分和空间,蝗虫、三化螟在稻秧上取食,青蛙是忠实的田园卫士,一旦发现害虫,会迅速地将其捕获……
(1)从资料中列举的条件分析,影响水稻的生物因素有 。其中与水稻之间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2)阳光、养料、水分等都能影响水稻的生长,它们属于 因素。
(3)夏天水稻田中的蝗虫都是绿色的,到了秋天水稻快要收获的季节,蝗虫又变成与成熟水稻一样的颜色,这说明蝗虫能够 环境,蝗虫的颜色称为 。
17.(7分)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生态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人们改变以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燃料,然后再用沼气渣喂鱼。这样,就把传统的“桑、蚕、鱼”农业结构,变成了“桑、蚕、气、鱼”的新型农业结构。
(1)在该生态系统中,桑与蚕是 关系。
(2)在利用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 。
(3)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 。
(4)下面关于生态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1分)
A.能量得到多层次充分利用 B.废弃物得到多次循环利用
C.化肥农药施用较多 D.实现了能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8.(18分)如图表示某片森林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有六个箭头,体现了系统内有关成分的联系。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动植物的遗体可以 ;通过④可以看出,被分解产生的物质又可以 。
(2)图中的六个箭头共同说明该生态系统的 成分之间是 的关系。
(3)这片森林的空间范围内,除了图中的成分以外,还有阳光、空气、水等物质,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它们。它们属于这个生态系统 的成分
(4)图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 ,储存了来自阳光的 。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是 ,动物是 。
19.(20分)与传统稻田管理相比,引鸭入田,能增加农业生态经济效益。如图为某稻鸭共育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问题:
(1)由图可知,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空气、及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属于 关系。
(2)该稻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自 ;除阳光、空气、水等物质外,稻田的非生物成分还有土壤中的 。
(3)该稻田的物质和能量是沿 流动的。因为生态系统中的空气、水、无机盐等物质可以被 吸收、利用,所以物质流动的方向特点是 流动。因为生态系统通过生产者吸收 ,储存在有机物中,只向外界释放热能,所以能量流动的方向特点是 流动,且每个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总量的特点是 。
(4)引鸭入田后,鸭对 有制约作用,可减少使用农药和除草剂等有毒物质,还节约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鸭粪富含有机物,排入稻田后经土壤微生物分解为无机物后被再利用。可见,鸭还能促进稻田生态系统 的功能。
答 题 纸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非选择题
16.(1) (2)
(3)
17.(1) (2) (3) (4)
18.(1) (2)
(3) (4)
19.(1) (2)
(3)
(4)
答 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A A C A D B D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C B D C D C
16.(1)杂草、蝗虫、三化螟、青蛙、人等 杂草 (2)非生物
(3)适应 保护色
17.(1)捕食 (2)甲烷菌 (3)太阳能 (4)ABD
18.(1)被微生物分解 被植物吸收利用 (2)生物 捕食 (3)非生物
(4)有机物 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19.(1)竞争 (2)太阳能 营养物质
(3)食物链 绿色植物 循环 太阳能 单向 逐级递减
(4)害虫 物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