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2.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04 08:5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5页例题2。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基础上呈现的。
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编排层次与例1基本相同:实际问题引入—列示并探索算法—整理并呈现算法—交流并理解算法,由具体到抽象地使学生掌握算法,并体现了算法多样化思想。
三、学情分析
教材呈现了两种常见的算法,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可能会呈现三种算法。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凑十法”印象非常深刻,会很自然地迁移到这里,这种方法对于学生理解算理很有帮助,同时有效地渗透了“凑整”的思想。教材中第二种算法是先把单根小棒相加,再和两捆的合在一起,类似于竖式计算,既突出了“进位”的道理,又位今后的计算教学做好了铺垫。
四、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理解进位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进位加法的计算。
2.在观察操作、动手实践中体验不同算法,实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3.在对比练习中感受进位加法与不进位加法算理算法的区别,进一步巩固对进位加法算理地理解。
五、教学重难点
1.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和方法。
2.理解“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六、教学准备
小棒若干、打印好的小棒图十张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7+5= 8+6= 9+8=
24+5= 34+2= 45+3=
15+30= 18+40= 16+20=
【设计意图】
通过有针对性地计算复习,使学生感受三组算式的特点,回顾算法,懂得方法是熟练计算有效的手段。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结合新加坡德行小学师生来校游学访问,创设联欢会情景,聚焦教材65页主题图,引导学生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瓶?”学生列出算式:“28+5=”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说一说它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哪一类计算最相似?板书:两位数加一位数
3.思考:既然也是两位数加一位数,那么又该怎样计算28+5呢?
【设计意图】
聚焦算式特点,促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发计算方法上的认知冲突,为探究算法的必要性提供支撑。
(二)探究算法。
1.可以怎样计算28+5呢?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把你想到的方法表示出来。学生两人一组,合作操作交流,边摆边说方法,教师巡视了解操作实情。
2.指名让学生上台展示摆的过程,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两种摆法,教师引导学生边摆边说,按照自己摆的方法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这样算?引导学生说清楚满十根成一捆的过程。
3.学生通过展示摆法说清算法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动态的操作过程通过圈一圈的方式静态地呈现在黑板上,并结合图中的圈法再说算法。
4.在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圈一圈等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算式的方式呈现每一种计算方法。
5.通过不同的方法计算,结果都是33,思考:个位与十位的3表示的意义一样吗?为什么原来加数只有二十几,和却变成了三十几呢?,引导学生结合图进一步发现,不管采用哪种算法,都会使个位相加满十,从而使十位增加一,像这样的加法称为进位加法)
6.引导学生对比几种方法,小组交流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圈一圈等活动,使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探究过程,最后以算式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算理过程,感受算法的多样化。同时在对比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算法加深对算法的理解。
三、练习巩固
1.65页做一做第一题:先圈一圈,再写出计算过程。
2.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准!
男生:24+9= 36+5= 45+7=
女生:24+3= 36+2= 45+3=
这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对比进位和不进位的区别)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过来。
23+8=21( ) 67+2=89( )
5+47=97( ) 59+2=61( )
4.新旧知识的联系。其实早在上学期我们就已经学习了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出示:
7+6= 9+5= 6+4= 8+9=
再出示:
27+6= 39+5= 6+54= 8+79=
观察两组算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设计意图】
通过通过对比与融错练习,使学生能区别进位加与不进位加的联系,感受进位加法的特点,从而加深对进位加法算理的理解。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对比感受计算的连贯性与系统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关于加法计算的方法,你又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