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恩格斯
解 题 :
在马克思墓前的 讲话
偏正式短语
定 语
中心语
悼 词
演讲词
开头——述其哀——悼念: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赞其功——评价: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并评价。
结尾——颂其德——悼念:对死者的悼念以及对参加悼念仪式的人提出希望和要求。
悼词的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悼词 的特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功绩
3、品味语言,体会感情
根据悼词的特点理一下文章的结构。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一.(1)追述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和情景。(悼念)
二.(2-7)评述马克思一生的伟大贡献。(评价)
三.(8-9)论述马克思在当时的巨大影响并深表悼念。(悼念)
寻找文章中的标志
性语句,有助于把
握文章的结构。
学习借助文体特点和有标志性的语句来理解文章内容、结构和层段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方法。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剩余价值)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但是……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正因为这样,所以……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剩余价值)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但是……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正因为这样,所以……
贡献之巨大,无可企及
指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指导、领导作用而言
指马克思对于社会科学的理论创造和推动作用而言
第二个对于
第一个对于
(对科学的认识和态度)
过渡
请找出文中总括性、过渡性、承递性等有标志性的语句。
探究:1、马克思的功绩有哪些?
(1)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2)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
律(剩余价值)。
(3)其他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①出版进步报纸和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
②在巴黎等地各组织中的工作 。
③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最伟大的贡献)
(类比)
(对比)
科学家
革命家
马克思墓(英国伦敦海格特公墓)
墓志铭
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地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小结:议论文中迅速理清思路的方法:
①抓住关键段:如第二段(总评)
②抓住关键句:如过渡句“不仅如此”、“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正因为这样”……
③抓住关键词:“发现了”、“还发现了”、“独到的发现”、“小册子”、“工作”、“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总之,在筛选信息的时候要尽量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探究:马克思的生前死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哪些句子体现了他的伟大人格?做一点分析。
巨大影响:(1)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敌人驱逐、诽谤、诅咒,
人民尊敬、爱戴、悼念。
(2)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对比
探究关键语句的含义
1)、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万不得已时才回敬”。
含义:比喻。 对敌人的极端蔑视和大无畏气概;全部精力都集中在革命事业上。
2)、“而我敢……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含义:对马克思由衷的赞扬和无限崇敬的感情,一生光明磊落,不谋私利。
探究:这样一个伟人去世了,哪些词语体现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下午两点三刻”:①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应当永远不忘的时刻; ②表明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十分宝贵,饱含了对马克思的无限崇敬和赞扬。
“停止思想”:用了讳饰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突出了作者对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去世的遗憾、惋惜和哀悼之情。
“在安乐椅上”:说明了马克思临终的姿态,表明这位无产阶级导师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流露出死者忘我工作精神的赞颂。
“永远”、“睡着”: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无限悲痛。
品味语言的途径:
品味语言方法点拨:
①结合语境②抓关键词③注意修辞手法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逝世情况
伟大功绩
巨大影响
科学理论
发现1: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发现2:剩余价值规律
其他发现:研究的领域 都有独到发现
革命实践
编报著书(宣传)
创立工人协会(组织)
文章内容结构:
(科学家)
(革命家)
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
(总纲:巨大损失—两个“对于”)
敌人
人民
拓展延伸:阅读下列资料,请同学们以“成功为话题”或“自古英雄出少年”为题做个1-2分钟的演讲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总理在十二三岁时说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2、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是毛泽东16岁离家时留给父亲一首诗,从此,少年的毛泽东闯荡天涯,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成长为一名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缔造了崭新的新中国)
3、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写下这段话的时候,马克思17岁。在这样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季节,他对自己的人生、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规划。此后的一生中,不论遇到什么艰难困苦,马克思都坚定不移地实践了他的诺言:为全人类而工作。)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革 命 导 师
永 垂 不 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