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中人教版选修《西游记》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高中人教版选修《西游记》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25 15:16: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1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西游记》—2教学目标
认识《西游记》文学价值和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了解孙悟空的性格特征及其寓意。
教学重点和难点
《西游记》主题的认识。
《西游记》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 3补充注释【骨都都】犹今之“咕嘟嘟”,文中用以描述山前云雾升腾的情状。
【在善内生机】从语境看,这里应该是“在心里想出办法”的意思。
【木母痴顽躧外趫】从语境看,“躧外趫”应与前句的“行中道”相对;全句的意思是说,猪八戒不识红孩儿是妖魔,把它从树上救了下来,做了错事。
【巅崄】文中作名词,是“高峻的山峰”意。4补充注释【气心风】从语境看,是指因生气而使心脏得病。
【罗刹(chà)女】这里指铁扇公主。罗刹,相传原为南亚次大陆土著名称。自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后,凡遇恶人恶事,皆称罗刹,遂成恶鬼名。唐代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五:“罗刹,此云恶鬼也,食人血肉,或飞空或地行,捷疾可畏也。”
【暴眼明如掣电乖】从语境看,这句的意思是说红孩儿凸出的眼睛发出的光比闪电还要明亮。5中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记》 1.概述
   《西游记》主要描写的是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6中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记》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7中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记》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的文学巨著。 8中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记》    《西游记》在中国古代神魔小说中的地位,相当于《三国演义》之于历史演义小说。
   神魔小说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部分叫做出身传,另一个部分叫做灵应传或降妖传。《西游记》的结构也是这样。它的前七回,介绍孙悟空的出身;其余九十三回,是全书的主要部分,演述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降妖伏魔、西天取经的故事。 9中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记》    孙悟空出身传中的大闹天宫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机智的、坚强的孙悟空的形象。他具有强烈的反抗性格,藐视腐朽无能的天宫统治者,喊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口号。正像有的评论者所说,“如果没有历史上发生的许多次规模巨大的、猛烈地冲击了封建王朝的农民起义、农民战争,大闹天宫的情节不可能想象得那样大胆,孙悟空作为一个叛逆者的形象也不可能塑造得那样光彩夺目”。 10中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记》    西天取经的故事表现了神魔小说的两大主题:寻找与追求,斩妖与降魔。《西游记》把二者巧妙地联系和结合起来。它告诉人们:为了寻找、追求、实现一个美好的理想和目标,为了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必然会遇上或多或少的、或大或小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必须去顽强地战胜这些困难,克服这些挫折。11中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记》 2.关于主题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掉书袋似的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
   这个特点,无疑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12中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记》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我国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
   《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13中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记》    关于《西游记》的主题,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是政治说。这种观点建国以来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最为流行。研究者把《西游记》看成是一部借神魔故事来影射现实生活的政治小说,并把小说中的神魔与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等对号入座。比如把孙悟空看成是无畏的无产者的形象。14中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记》 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郭沫若
一九六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万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
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15中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记》 和郭沫若同志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16郭沫若诗:
人妖颠倒是非淆,
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金箍闻万遍,
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万剐唐僧肉。
一拔何亏大圣毛。
教育及时堪赞赏,
猪犹智慧胜愚曹。毛泽东诗:
一从大地起风雷,
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
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
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
只缘妖雾又重来。17中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记》    1961年1月6日,郭沫若读到了毛泽东的和诗,表示接受毛泽东的观点,当日步毛泽东和诗的原韵又作了一首七律。
   毛泽东看到后,写信给郭沫若说:“和诗好,不要‘千刀万剐唐僧肉’了。对中间派采取了统一战线政策,这就好了。”18中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记》 一是思想说。认为作品是在传布某种道德思想。有说是佛家思想的,有说是道家思想的,也有说是儒家思想的,还有说是三教合一的思想的。
一是哲理说。认为作品阐释了某种哲理。
   这些观点虽各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应该说都是不完全的。19中国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之作——《西游记》3.艺术特色
《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点,就是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
《西游记》塑造的人物形象做到了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
《西游记》能“以戏言寓诸幻笔”(任蛟《西游记叙言》),中间穿插了大量的游戏笔墨,使全书充满着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20思考讨论1.从实力上讲,红孩儿并不是孙悟空的对手,他的阴谋是怎样得逞的呢?
2.本文中的孙悟空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征?
3.从课文节选部分中,可以看到哪些人类社会生活的现实? 21作业 《创新设计》相关内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