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16.1《阿房宫赋》(课件1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16.1《阿房宫赋》(课件1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4 09:2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杜牧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
2.了解赋体散文长于摹写、注重铺陈、善用比喻等文体特色。
3.了解本赋借秦亡以讽喻时政的目的。
杜牧,字_______,号_______,晚唐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________合称为“小李杜”,有文集《________》。
牧之
樊川
李商隐
樊川文集
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关于赋
《文心雕龙》说:“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是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chī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
形式上的特点:
(1)用词:辞藻华丽。
(2)修辞:渲染夸张,多用比喻、排比、对偶等。
(3)讲究声韵的美
句式多变,骈散结合,
押韵自由,韵脚灵活多变。
内容上的特点:
咏物说理,通过山水、风物、鸟兽等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于结尾部分常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1·听第一段录音,注意字音和节奏,同时思考阿房宫是一座什么样的宫殿?
研读第一段
蜀山兀 骊山 缦回
囷囷焉 蜂房水涡 不霁何虹
1.四海一 2.骊山北构而西折 3.直走咸阳 4·各抱地势
1·钩心斗角:原指宫室建筑结构错综精密。现多比喻各用心机,明争暗斗。
2·气候
夸张: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 而气候不齐。
比喻: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蜂房水涡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研读第一段
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体物:摹写事物,谈谈你所理解的文中描摹的阿房宫。
背景、规模、依山傍水、楼阁、廊腰、檐牙、长桥、复道、歌台、舞殿 极力铺陈
文中主要采用哪些修辞手法
1·听第二段录音,注意字音和节奏,同时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研读第二段
妃嫔媵嫱 渭流涨腻 辘辘 杳不知
尽态极妍 剽掠 鼎铛 逦迤
1·辇来于秦 2·朝歌夜弦 3·为秦宫人 4·渭流涨腻 5·杳不知其所之也
6·尽态极妍 7·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8·剽掠其人 9·鼎铛玉石
研读第二段
从“体物”角度谈谈文中对美人和珍宝的描写。
美人:述其来历、状其梳妆(日常四步曲:照镜子、梳头发、化靓妆、熏香气)、诉其哀怨
珍宝:珍宝来历、珍宝之用
此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比喻 夸张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比喻 夸张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 夸张
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夸张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比喻
排比
研读第二段
美女日常四步曲:
1、照镜子
2、梳美发
3、化靓妆
4、熏香气
铺叙阿房宫的宫女之多以及珍宝之富。
听第三段录音,注意字音和节奏。
研读第三段
1·奈何取之尽锱铢 2·架梁之椽
3·多于在庾之粟粒 4·瓦缝参差
5·直栏横槛 6·管弦呕哑
1·多于在庾之粟粒
2·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3·日益骄固
4·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排比、 对比
1、本段最突出的手法是什么?
研读第三段
对比 “六多六少”
栋多
椽多
钉头多
瓦多
栏槛多
管弦多
农夫少
织女少
粮食少
衣服少
城郭少
言语少
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
2.秦皇荒淫奢侈的后果如何?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叫、举、炬”这三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起义迅猛异常,不可压抑。“可怜焦土’与上面的壮丽描绘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收束有力,概括了秦的迅速灭亡。
秦皇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终致农民起义爆发,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
研读第三段
1、这段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来概括)?作者写作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原因:“不爱其人”。
目的 :“鉴”,借古讽今,讽谏晚唐统治者勿蹈秦始皇的覆辙。
研读第四段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唐太宗
秦人不暇自哀,而①后人哀之;②后人哀之
而不鉴之,亦使③后人而复哀④后人也。
汉朝到唐朝的人
唐以后的人
2、第四段的那几个“后人”分别指谁?
研读第四段
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阿房宫赋
叙述
描写
议论
抒情
雄伟壮观的阿房宫
总结教训警示当世
宏大宽广
宏伟瑰丽
统一建筑
美人之多
珍宝之富
由描写 转为议论
阿房宫内美人珍宝
对比事例
秦王骄奢
宫化焦土
戒奢爱民
借古
讽今
铺采摛文
体物言志
课堂小结
一座雄伟的建筑,只留下了一片焦土碎瓦,一堆残砖断木;一个强盛的帝国,只留下了一声唏嘘哀叹,一腔怨声愤懑。怅怀古,悲兴亡。走在历史时空的隧道里,我们应该深思:阿房宫的壮观堂皇代表的不是社会的安定富足,而是君王的浮华奢靡;阿房宫的破败消亡,不是历史的无情舍弃,而是人民的坚定选择。这座让人为之惊叹的雄伟建筑被历史的车轮重重地碾碎后,留下的不仅是叹息,更多的应是深深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