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首诗——《外国诗二首》课堂教学实录
设计意图
七下第五单元的单元主题是“哲理之思”,语文能力训练之一是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训练之二是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加深理解。承载这两个训练任务的四篇课文,两篇现代文,两篇诗歌。可以看到,《紫藤萝瀑布》一文从盛放的一树藤萝感悟生命整体的顽强、永恒和美好,《一棵小桃树》则从小桃树的经历隐喻生命个体艰难而倔强的成长。《外国诗二首》作为自读课,承担着由学习散文之哲思向诗歌之哲思的过渡。两首诗歌都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蕴含的哲理。
2.比较两首诗歌不同的说理艺术。
3.整合学用,创写有哲理的诗句。
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有一首歌中这样唱到,“有没有那么一首歌,会让你轻轻跟着和,牵动我们共同过去,记忆从未沉默过……”优秀的诗歌,也会在生命的某一时刻,触动你的心灵,从此再也不会忘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广为传诵、曾引起很多人共鸣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大家先来读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屏幕显示)忧郁yōu 瞬息shùn 涉足shè 伫立zhù 萋萋qī 延绵yán怀恋:怀念,对过去往事(人或事物)的一种思恋(眷恋)状态。涉足:进入某种环境、处所或范围。伫立:长时间地站着。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学生自由读诗歌)
二、朗读诗歌,感知共性
师:《诗歌的秘密花园》这本书中说,印在书上的诗歌是死的,只有在你读它的时候它才有了生命,哪怕是你的误读也是在让它生长,让它一次次复活。一首诗是一次倾诉,也是一次邀约。现在,这两首诗歌向大家发出邀约,请你来读一读让你有所触动的那一首或一小节。生:我喜欢第一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这些诗句给我信心。
生:我想朗读第二小节。“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后面几句让我充满力量,感觉未来是光明的。
师:朗读的时候声调应该怎么处理?
生:可以读得轻缓一些,明亮一些。师:好,情绪要积极向上,语调要明朗轻缓。大家一起来试一试。(生齐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师:继续!让诗歌在你的朗读中复活,在你的体会中生长。
生:给我触动的是第二首第一小节:“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师:你觉得这首诗朗读时给你什么感觉?应该读得高昂些、欢快些还是低沉?生:有点忧伤吧。我感觉应该语调要低一点。
师:嗯,带点儿沉思,带点儿淡淡的忧伤。你教大家读一读这一小节。(生读。齐读)
生:我喜欢第二首第二节。“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师:这是一条幽静的小路,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选择。
师:我有一个疑问,诗中说“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为什么不能回返呢?如果选错了路,可以再回来重新找路啊。哪一个条路没有尽头呢?
生(杂乱地):人生之路。不是实际中的道路。师:哦,请你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诗人的意思是说,人生之路只能选择一条,走上去就不可能再回头了。生:诗人是说,很多事情,很多时候,只能有一个选择。
师:人生有很多种可能,就像岔路口有很多条路一样,可是,我们只能选择一条。对于没能选择的路,会是怎样的情感呢?
生齐:遗憾,回忆,怀念,后悔……师:后悔选择了这条而没有选择那一条?如果选了那一条就不后悔了吗?
生:不是。选了哪一条都会有未选择的路,都会对未选择的路感到些许遗憾的。
师:说得真好。让我们带着些许遗憾、淡淡的忧伤来读一读《未选择的路》最后两小节。(生齐读最后两节)
师:我们换个方式来读读看。
(屏幕显示,共读)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你不能同时去涉足,你在那路口久久伫立,你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你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你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你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你一生的道路。
师:同学们读了之后,有什么感受?生:换成第二人称也很符合,诗意没有什么变化。
生:用第一人称的时候像是自言自语,像写日记反思,用第二人称像讲述别人的故事,也像讲述自己的故事。
生:我觉得换成第三人称也很贴切。
生:第一人称最好,每个人读了都有代入感。
师:其实这首诗作者本来是写他的朋友的,诗歌中也有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屏幕显示,浏览)弗罗斯特经常与朋友托马斯在乡间散步,托马斯不停地想要选择一条可以使他向弗罗斯特展示某种奇异的植物或者奇特的风景的路。但是,每次散完步,托马斯都要为做出的选择后悔,为如果他们选择“更好的”方向他本来可以向弗罗斯特展现的那些事物而长吁短叹。从这种为本来可能发生什么的长吁短叹中弗罗斯特悟到了一些东西。38岁的弗罗斯特为了让心爱的诗歌能发表,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远渡重洋,来到了英国伦敦。当时,对于诗人来说,教书可能是一条平坦通畅的生活道路,而写诗的道路则可以说充满了幽寂荒凉。但是,诗人坚定而执着地选择了诗歌创作的道路。
师:当面临人生选择时,慎重地思考,仔细地掂量之后,日后还是会对未选择的那个方向有遗憾、有怀想。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和体验?
生齐:有。
师:在面临人生选择时,弗罗斯特坚定而执着地选择了诗歌创作的道路。就像他在诗中写的那样,其中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可能走起来更艰难,却还是选择了它。
师:通过改写朗读,我们明白了《未选择的路》中的“路”,其实是人生之路。这里诗人用了象征的手法,以“路”喻指人生方向。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很多岔路口,每个人都无法同时涉足两条路,都有“未选择的路”。所以,这首诗歌表达的是人们的共同感受,具有普适性。这种人生思考,能引发丰富联想,给人以启迪。
师:普希金的诗歌有没有普适性呢?咱们也来换个人称读读看。
(屏幕显示,自由读)假如生活欺骗了我,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师:此诗是普希金写给邻居家15岁女孩的。写这首诗时,普希金因触怒了沙皇被流放。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不能投身革命,被迫与世隔绝,过着极为孤独寂寞的生活。
生:换成第一人称诗人就是写给自己的。
生:诗歌本来就是抒发诗人的情感。不管用第二人称还是第一人称,都表达了诗歌乐观坚强的意志,热爱生活、执着追求的生活态度。
生:用第二人称有劝说的语气,用第一人称感觉是自言自语,内心独白。师:大家用第一人称把第一小节读给自己听。(生自由读诗)
师:你有没有过被生活欺骗的体验或经历?
生:有。我很努力地复习但成绩还是没提升,我觉得被生活欺骗了。
生:最疼爱我的爷爷突然离世,我很悲痛,觉得生活在欺骗我。
生:小学时我很快乐,可是上了初中后,有各种烦恼。生活总喜欢欺骗人。师:所以,我们时时要提醒自己:假如生活欺骗了我,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老师上初中的时候,就把这首诗抄在自己的日记本上,用来鼓励自己,平静地面对挫折、失败、朋友的背弃。每次读完这首诗,内心就充满了力量。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首诗歌的共同点?编者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在一起?生:都能给人启迪。生:都能唤起人们的生活体验,使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生:都充满对人生对生活的思考。
生:两首诗歌都富有人生哲理。
(屏显显示)哲理诗:阐发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最基本、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歌。是诗人触物生情、寓理于形或融理于情的产物,是诗人对人生、对社会的睿智地思索和深刻地体察的结果。
师:大家说得很好。这两首哲理抒情诗告诉我们,人生道路上,有风雨坎坷的遭遇,也有犹豫彷徨的时刻,选择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选择自己想要的道路,并坚定地朝着自己的选择方向前进。这两首诗歌向我们阐述了成长型思维方式:面对挫折和阻碍,乐观坚强坚持不懈,勇于抉择敢于迎接挑战。
三、比读诗歌,体察特质
师:两首诗歌同样蕴含哲理,它们的说理方式一样吗?请从语言形式、说理内容、说理方式等方面比较两首诗歌的不同。
(屏显显示)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说理
《未选择的路》以……说理
师:大家读读诗歌和课后的阅读提示,同桌可以讨论。
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发现了哪些不同?
生:《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说理。《未选择的路》是以象征手法说理;
师:善于利用课本资源,很好。还有吗?
生:《未选择的路》是以具体的形象来说理。
师:你说说诗中用了哪些具体形象?
生:嗯,用了“路、黄色的树林、荒草萋萋、旅人、足迹”来象征人生之路。
师:好,读得很用心。其他同学还发现有哪些不同吗?
生:我们组讨论,发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用了很多简明的短句说理。比如“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相信吧”“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等等。句子都很短小,直白,亲切自然。
师:你关注到了句式,眼光独特,了不起!
生:我发现《未选择的路》在细致的描述中蕴含哲理。大家看,诗人写自己选择的那条路“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虽然在这条小路上,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师:你关注到了表达的方式,很棒。同学们看阅读提示,教材编者这样概括第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大家也用这样的句式概括一下《未选择的路》,好不好?
生齐:好。
(屏幕显示)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
《未选择的路》以……表达(写出)……
生思考,交流。
生:《未选择的路》以独白的口吻、低沉的语调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师:把第一句话加上,放在一块说。
生:《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未选择的路》以独白的口吻、低沉的语调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师:很好,就是这样。联系了前面的朗读体悟,很不错。
生:《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未选择的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以忧郁的语气写出选择时的心态和过程。
生:《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未选择的路》以自述经历的方式、以感慨往事的口吻表达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生:《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未选择的路》以理性的思考、象征的手法启发人们勇于抉择、敢于做独特的自我。
师:真好,你们的阅读体悟让诗歌有了生命,得以生长。现代诗歌是一座林深花茂的大花园,很多诗歌是亲密的近邻,也有些诗歌各不相干。大家读一读下面这些诗歌,从说理的方式来看,哪些诗歌与咱们学的两首诗歌是一类?
(屏幕显示)① 邵燕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的旅伴,我的朋友还是迎着朝阳出发,把长长的身影留在背后。愉快地回头一挥手! ②汪国真: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③佚名:不顾一切捕捉蝴蝶蝴蝶飞向了远方静静地欣赏蝴蝶蝴蝶落在你的肩上④泰戈尔: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生自由朗读。
生:我觉得①②首都是直接说理,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类。
生:第③首中的“蝴蝶”有象征义,这首诗歌用了象征手法,应该和《未选择的路》是一类。
生:泰戈尔的诗句也有象征意义,也和《未选择的路》算一类。生:①②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同属于直抒胸臆,直接说理;③④与《未选择的路》用形象说理,象征说理,同属一类。
师:大家说得很好。诗人用诗意的语言,探寻精神生活的无限可能性,一切好诗都是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一切好诗都能在某一时刻激荡心灵。诗歌,长存于人类的精神中。
四、联通诗歌,抒写自我
师:两首哲理抒情诗相遇在课本中,两位诗人跨越时空在此刻相遇。同学们,为选择而慨叹的弗罗斯特遇见普希金,他们将怎样用诗的语言交流?
(屏幕显示)弗罗斯特: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普希金:……弗罗斯特: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普希金:……
(同桌之间互相扮演角色,用诗歌对话。男女生齐读)
男生: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女生:不要悲伤,不要心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男生: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女生: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师:生活是一首诗,诗不是一种表白出来的意见,它是从内心深处流淌出的声音,是从一个伤口或微笑中奔涌出的歌曲,是用形象阐明的内心意志。诗人说,经历磨难和欺骗,经历痛苦的抉择后,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如果用形象化、象征性的诗句来表达,你会怎么写?
生:相信吧,风雨过后定会有彩虹!
生:相信吧,暴雨之后将会万里晴空!
生:相信吧,寒冬过去将春暖花开!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坎坎坷坷,有风风雨雨。诗歌并不宣读世界的真理,只等你沉浸其中,它才会告诉你生活的美意。让我们用诗歌来涤荡岁月的喧嚣,真诚地热爱,诗意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