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85页的《找规律》。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对于规律有一定的感知基础,但是缺乏有意的注意、学习和研究,认识模糊而又肤浅。同时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思维灵活、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
教学目标:
1、通过图形或事物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经历寻找规律的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近感。
重点难点 :
1、通过图形或事物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在经历寻找规律的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知“规律”
1、教师出示宝盒,学生猜星星,引出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有规律的重复现象。
2、揭示课题并板书:“找规律”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游戏的形式导入,让学生从游戏中初步感知有规律的重复现象。】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在庆祝六一儿童节会场中初步感知“规律”现象
(1)教师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说一说图中事物的排列规律,学生整体感知“规律”。
根据学生实际要求,分别出示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跳舞图,生说规律,教师指导把话说完整:( )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它们是按照( )的顺序排列的。
(4)小结。老师发现小朋友们特别聪明,通过自己的观察一下子就找到了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队伍排列的规律。(课件出示图片)像彩旗、彩花、灯笼、小朋友队伍,这样的一组图形或一组事物,依次重复出现,我们就叫有规律地排列,。(板贴:一组图形 重复出现 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指出:一组图形或事物依次重复出现3次以上的排列才是有规律的排列。
【多媒体使用及分析:使用多媒体直观清晰的展示,从一幅蕴含着多个存在简单重复规律的情境图入手,引导学生有序进行观察,发现丰富的图形规律、颜色交替规律。】
三、巩固应用,体验规律。
1、猜一猜
师:小猪在玩吐泡泡的游戏,谁能猜出泡泡所遮住的是什么图形?学生猜,并说出规律。
2、动一动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不仅能找到规律,还能猜出下一个图形是什么,为了奖励大家,请你跟我一起动一动。学生学做动作。
师:在我们的动作里,你发现了什么 有规律吗 是什么规律
生回答后,教师小结:看来不光是图形的排列存在规律,动作都可能有规律。
3、摆一摆
师:现在请每个同学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有规律的图案,摆好后请同位同学说一说所摆的规律,注意应用好数学语言。小朋友们比一比,看谁做得好!老师请三位同学到台前根据黑板上规律上的规律摆一摆。
小结:小朋友们真厉害,不仅会找规律,还能创造各种规律。
4、涂一涂
出示一组白色的小花,让学生有规律的涂色,涂完在展示台上展示。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涂 是按照什么规律来涂的。
小结:瞧,同样的图形,涂上有规律的颜色就显得那么漂亮,也给我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4个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感受规律,创造各种规律,认识到有规律排列的共同特征——依次“重复”出现3次或3次以上。】
四、联系生活,欣赏规律。
1、欣赏规律的美。
小结:小朋友,规律美吧,老师相信,只要你认真观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你一定会收获很多。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欣赏身边有规律的现象,丰富学生对有规律排列的感受。 】
五、课堂小结,自我评价。
1、大家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你开心吗 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学生评价自己。
2、教师评价:老师对你们的表现也很满意,我们用掌声来表扬自己。
指出:掌声也是有规律的。
六、课外拓展
利用课余时间设计一组有规律的图案,并有彩笔涂上你喜欢的颜色,下节课在班上展示。
板书: 找规律
一组图形(或事物) 重复出现
就是有规律的排列
一黄一红:(摆图形)
一红一紫:(摆图形)
一红两蓝:(摆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