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陶、罐”等 11个生字,会写“骄、傲、”等 11个生字,会写“国王、骄傲”等 15个词语。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4.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点:
通过陶罐与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灌的谦虚而不示弱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讲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制定预习单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的长处是短处是你能说说你的长处和短处吗?谁先来?
师小结:有了短处不要紧,只要我们正视自己的短处,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进步,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受走进今天的课堂吧。上课!(拜)
二、预习探究
师:今天,谢老师要给同学们介绍两位朋友。请看(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他们是:——生接(陶罐、铁罐)!谁能根据他们的材质来说一说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呀?(指名交流)
师:对于铁罐来说,坚硬是优点还是缺点?(优点)也就是他的长处。那么易碎对于陶罐来讲应该是——(缺点)我们也可以说是他的短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那遥远的古代,亲自到国王的御厨里去看一看吧!伸出你漂亮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陶罐和铁罐》齐读。
三、合作交流师:课前同学们已经结合预习单进行预习了,我们一起来看本课的生字词。
1. 出示词语
2.看来同学们的预习效果很不错,我们一起齐读词语。
3.指导书写:谦虚(师:本课中,还有需要会写的两个字“谦虚”,哪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引导学生评价。教师指导写字。
请同学们在预习单上工工整整的把这两个字再写一遍。(我们来欣赏这位同学的字评价)
4.通过预习课文,文中的铁罐、陶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铁罐特别的——傲慢,陶罐却很——(谦虚)骄傲的铁罐觉得自己很坚硬,特别看不起易碎的陶罐,不但心里看不起,而且表现在行动上,那就是常常——(奚落)陶罐。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走近这骄傲的铁罐,去近距离的感受它是如何奚落陶罐的!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 2——9自然段,用直线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语句。用心地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品读感悟
(一)感受铁罐的傲慢(抓神态、悟语言)
1.抓神态
(1)学生汇报:指名汇报,有缺项时及时引领:谁还有补充?()根据生汇报出示课件:“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这几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谁来说说你的体会?(感到铁罐很骄傲.很无理.很不礼貌...)(切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句话。
(2)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配插图)(齐读)说这句话的时候,铁罐是一种什么表情?(傲慢)傲慢是什么意思?(骄傲、看不起人)(换词手法)是呀,你看(看插图)铁罐说话的时候,挑着眉毛,抬着下巴,还双手掐着腰呢,你能用这种傲慢的神情来读一读吗?(指名)创设情境:铁罐先生(读的学生)我想问问你:你为什么要用这种神情跟陶罐说话呢?谁还想来读?(指名)铁罐(读的学生)我也想问问这位铁罐先生:你为什么要用这种神情跟陶罐说话呢?(因为它是易碎...自由回答)
(3)师总结:一个傲慢,让我们读出了铁罐的骄傲、自大。像这样的词语文中还有哪些?(轻蔑、恼怒)课件出示:傲慢、轻蔑、恼怒(齐读)出示表情图片,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它相对应的表情是哪一幅吗?(生选择)引导生带着图中的表情一起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同学们看:铁罐在奚落陶罐的过程中,表情也在发生着变化。
由最初的傲慢,到轻蔑的神气和陶罐说话,接下来直接恼羞成怒。
(4)师:面对傲慢的铁罐,陶罐谦虚的回答:“不敢,铁罐兄弟。”陶罐的语气这样温和,铁罐更看不起他了。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说——(齐读)“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5)单独出示:“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带插图)他居然说陶罐是懦弱的东西,这样说话真是太欺负人了,太不礼貌了,你们平时会对身边的同伴说这样的话吗?(不会)为什么?(这样不礼貌)同学们看(插图):可是铁罐在说这话时横眉冷眼,根本不把陶罐放在眼里。这样的神态就是——轻蔑。一个轻蔑又让我们体会到了铁罐的无礼。谁能带着这种表情来读读这句话?(从你的眼神中,我看到你根本就没把陶罐放在眼里)(指名)咱们大家一起读。
过渡:孩子们,面对如此无礼的铁罐,陶罐是怎么争辩的?(指名读)出示争辩的话在学生读到:再说时,教师大声的喊: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6)单独出示:“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铁罐连话都不让陶罐说完,就恼怒了。你觉得这又是一个怎样的铁罐?请你也用恼怒的语气来读一读。师:同样是御厨里的两个罐子,怎么就不能相提并论了呢?(因为铁罐很坚硬,看不起陶罐易碎),所以不能放在一起来谈论,也就是——相提并论。
(7)只许他奚落别人,别人争辩一句他就恼羞成怒,一个恼怒让我们感受到铁罐的霸道,蛮不讲理。
2.悟语言
(1)过渡:文中除了神态描写外,语言描写也很有特点,出示句子,齐读
(2)你们这样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我带进了国王的御厨房里,听,陶罐和铁罐还怎么说?课件播放录音片段: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好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课前剪辑好的录音)
师:听见了吗?这里的铁罐扬言要把陶罐碰成碎片,实在是太嚣张了,谁想读?(指名)
评价:真了不起,你把感叹号的语气也读出来了。我们也像他一样来读(齐读)
过渡:我们抓住文中神态和语言的描写,感受到了傲慢、无理的铁罐这一形象。在对陶罐的描写中作者也运用了这种写法。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的2——9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描写陶罐神态和语言的句子。读一读,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二)感受陶罐的谦虚(自主学习)出示:“不敢......有什么可吵的呢!”
1.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这几句话,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陶罐很谦虚)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谦虚地说——“不敢,铁罐兄弟。”2.这样的陶罐他懦弱吗?
生:不懦弱,是啊,让我们来听听他为自己的争辩吧。(师读)
3.听到陶罐为自己争辩,铁罐恨不得把他碰成碎片,可陶罐却依然友善的说:(第三句话)
师:“和睦相处”是什么意思?面对一个想把自己碰成碎片的铁罐,陶罐却一心想和他和睦相处,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一个和睦相处让我们感受到了陶罐的友善、大度。
4.分角色读
师:我来当陶罐,你们当铁罐,咱们一起读一读她们的四次对话。(读时如果能加上神态和动作,就能读的更加生动)(出示课件)
(三)结束部分
(1)师:时间在流逝(shì),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fù)灭了,宫殿倒塌了,铁罐和陶罐的命运又如何?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后半部分。
(2)学生认真读,积极发言
(3)(出示投影)捧起陶罐,倒掉......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是啊,时间能改变一切,铁罐仗着自己坚固的长处奚落陶罐,年代久远,结果却无影无踪,而陶罐呢?还是那样朴素美观,变成了无价之宝。课文读到这里,你想说些什么?
五、拓展延伸(提升课堂主题目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较,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这样才能和睦相处。
《陶罐和铁罐》课后反思
聚焦对话,品味语言《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教学中,抓住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进而引导学生明白寓理并受到教育。
一、抓住对话,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学生比较喜欢。教学时,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作适当的指导。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抓住“奚落”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对“傲慢、轻蔑、和睦相处”等重要词语加以理解,以及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进一步体会奚落的含义,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讲解“轻蔑”一词,我查阅了资料,利用字理理解,让学生感受这个蔑字,还让学生透过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从而理解文本。这也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于学生正确全面认识陶罐和铁罐有很大的帮忙。
二、关注提示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第三组对话,部分学生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寻找提示语了,但这一组恰恰没有。于是,我加入了提示语的填空,并引导学生关注语言本身的内容和标点符号。学生以前积累过一些描写生气的词语,如:火冒三丈、怒气冲冲、怒发冲冠、暴跳如雷等,这时,他们迁移了以往积累的词语,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神态和内心活动,此时学生已经关注到了提示语的重要性。 为今后的习作奠定基础。
三、个性化表演,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平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和善之感。再让学生演一演,加深对人物的理解。让学生戴着头饰,按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的语言、表情进行表演,鼓励他们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动作。学生的表演可以说是绘声绘色,博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营造了课堂上的小高潮。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也都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四、多元感悟文本,领悟寓意。寓言就是小故事大道理。本篇课文告诉我们每个事物或者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短处,要全面地看问题,学会和睦相处。因此,教学第二部分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比较中让学生明白:铁罐的可悲下场和陶罐不朽的价值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一步让学生领悟:陶罐出土后,依然惦记着曾经对自己并不友好的铁罐,从中感受陶罐的善良。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畅所欲言,这个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加深了对文章寓意的理解。虽然这堂课自我感觉讲的不错,我和学生都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的内心,课堂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但对学生的关注度、评价、引导等方面,还要加强锤炼,增强自身的文化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