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数量关系的练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1~32页练习五第12~19题。
教学目标:
1、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提高计算能力。
2、使学生感受现实问题里数量间的联系,能理解并表达现实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并根据实际问题的变化灵活应用常见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积累分析数量关系的经验,提高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实际问题中的常见数量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细心笔算,认真检查等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应用相关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沟通常见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的逻辑线索。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复习铺垫。
复习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1、我会算:出示笔算练习。
76×12= 506×19=
学生观察两道算式,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笔算,指名板演。
检查计算结果并交流算法。
2、巩固算法。
提问:三位数乘两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两、三位数乘两位数都是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复习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1)根据乘法算式直接写出除法算式的结果。
出示题目:
76×12=912 506×19=9614
912÷76= 9614÷506=
912÷12= 9614÷19=
指名口答并说出想法。
(2)交流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乘数×乘数=积 积÷一个乘数=另一个乘数 积÷另一个乘数= 一个乘数
二、回顾整理 沟通联系
沟通常见数乘法量关系之间的联系。
1、我会编:(1)你能根据“76×12=912”编一道实际问题吗?
学生自主编题,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组内同学编的实际问题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给编好的题目归类。
全班交流汇报。
组长汇报,在编购物类题目时可以把“76”编成单价或数量则“12”就是数量或单价。
学生发现这类实际问题情境不同,但是都用到“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教师相机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行程类题目中可以把“76”编成速度则“12”就是时间。
这类题目都用到“速度×时间=路程”这个数量关系式。教师板书:速度×时间=路程
其它有关乘法关系的实际问题:每辆车坐的人数×车数=坐车的总人数
每行栽的棵数×行数=栽树总棵数
……
学生在交流中初步感受到生活中乘法数量关系的丰富性。
(2)学习工程类常见数量关系。
出示教师编的题目:
①李师傅每小时加工76个零件,12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学生交流题目中“76个”和“12小时”分别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说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
每小时加工的个数×加工的时间=加工零件的总个数。
教师点拨:每小时加工76个零件是“工作效率”,12小时是“工作时间”,一共加工912个零件是“工作总量”。
学生发现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指名说。
教师板书: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3)沟通常见乘法数量关系之间的联系。
学生讨论:刚才用到的数量关系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量关系都是乘法关系,“单价”、“速度”、“工作效率”等都可以看作“每份数”,“数量”、“时间”“工作时间”等都可以看作“份数”,“总价”、“路程”、“工作总量”等可以看作“总数”。
学生理解这些乘法数量关系式可以用:“每份数×份数=总数”表示。
(4)由乘法数量关系推出除法数量关系。
教师点拨:不仅乘法数量关系之间有联系,我们还可以由一道题再编出两道不同的题目。
出示题目:②李师傅每小时加工76个零件,加工912个零件用多少小时?
③李师傅12小时加工912个零件,平均每小时加工多少个?
学生交流: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可以求出什么,怎么求?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呢?
学生发现除法数量关系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乘法数量关系式和除法数量关系式之间的关系。
学生交流: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三、练习与应用
用常见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1、我会用
(1)出示课本练习五第13题。
学生说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只列式不计算。
学生在交流中明确在每组的三个数量中,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数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数量。
(2)出示课本练习五第17题。
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三个数量分别表示什么,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选择不同的条件用到的数量关系式不同,方法不同,都可以解决问题。
学生在交流中明确解决问题时可以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关系,灵活地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3)出示课本练习五第16题。
学生独立列式,交流想法。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确:购买服装的数量不变时,单价越高,总价也就越高;
单价越低,总价也就越低。
(4)出示课本练习五第18题。
鼓励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
指名同学到台前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其他同学体会不同解法之间的联系。
(5)出示课本练习五第19题。
指名学生读题,其他同学理解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全班交流: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方法都用到: “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要弄清每种方法中的单价分别指“每册的单价”或“每套的单价”。
学生比较第18、19两题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引导学生明确这两题中都用到了加法关系和乘法关系,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式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与总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