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6 15:1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阐述的事理。
2.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阐述的事理。
【教学难点】
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
【课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把握文章阐述的事理。
教学重点:
把握两篇文章阐述的事理。
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阐述事理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学情调查:交流预习后的初步认知
1.你所了解的阿西莫夫是怎样的人?请根据查找的资料进行交流。
2.《恐龙无处不有》一文,根据不同地域发现了恐龙化石这一现象,阐释了什么理论?《被压扁的沙子》一文,认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
(说明:了解学生通过初读,是否读懂了文章阐述的事理,作为确定教学起点的依据之一。)
二、以《恐龙无处不有》为例,把握文章阐述的事理
(一)速读课文,划分段落,概括各部分说明的主要内容。
(二)学生交流,教师鼓励学生不同的概括方法,在比较中确定最合理的方法。
预设:
1段:提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这一观点。
2、3段:指出恐龙化石遍布于世界各地这一事实。
4、5段:指出恐龙不可能在南极独立生存。
6、7段:指出恐龙化石的出现说明大陆在漂移。
8—14段: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南极有恐龙化石的原因。
15段:得出结论: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
(三)梳理2—15段各部分内在的逻辑关系,确定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文章由恐龙化石遍布世界各地,但恐龙不能在南极独立生存,引出对“板块构造理论”的说明,并以此解释了南极有恐龙化石的合理性,最后得出结论: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
因此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板块构造理论。
(说明:要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就要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要理清说明顺序,就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就要筛选信息。通过《大自然的语言》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筛选主要信息。因此,这节课直接让学生概括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运用《恐龙无处不在》的学法,自主学习《被压扁的沙子》,概括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一)学生根据《恐龙无处不有》的学习,总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分析各部分的关系——确定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二)学生自读课文,概括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说明的主要内容: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说明:两篇文章写作思路基本相同,因此在学习《恐龙无处不有》的基础上,自学《被压扁的沙子》,达到学以致用。)
(三)讨论: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灭绝,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有不同?
预设:
第一篇短文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是为了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正确;第二篇文章是用“被压扁的沙子”证明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说明:两篇文章是有一定联系的,这一问题将两篇文章综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比较阅读中,理解它们所阐述道理和运用材料的异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以《恐龙无处不有》为例,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发现文中的逻辑推理关系。
教学过程:
一、思考:作者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一现象推导出“板块构造”理论,其中隐含着怎样的逻辑推理关系?
二、小组研讨,然后以文字或框架图的形式交流
三、总结:文章逻辑推理严密。
四、自读《被压扁的沙子》7——17自然段,用框架图的形式梳理推理过程。
预设:
(说明:本单元要求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而这两篇文章逻辑思维严密,因此可以以此引导学生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恐龙无处不有》采用教读的形式,《被压扁的沙子》采用自学形式,实现先学后用。)
五、比较阅读、思考探究
(一)《恐龙无处不有》开篇提到:“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论断和两篇文章阐述的内容有何关系?
预设:
《恐龙无处不有》用恐龙化石遍布世界各地,说明了“板块构造学说”,在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之间建立了联系;《被压扁的沙子》用被压扁的沙子说明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在古生物学和地质学之间建立了联系。
(说明:两篇文章是有一定联系的,“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是将这两篇文章联系起来的线索。两篇文章阐述的内容都论证了这一科学论断。本题的设置引领学生将两篇文章联系起来,从整体上进行思考。)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是与课文中的哪个理论相联系的。
深海沟是在大陆与大洋之间靠大洋一侧的地方。地球上水深超过6000米的海沟共24处,其中19处在太平洋中。全球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水深约11034米。海沟是板块构造活动的杰作。一个板块向下俯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下时,一边下垂,一边上翘,这中间就形成了海沟。所以说海沟是板块构造俯冲带开始的地方,也是板块构造挤压活动的场所。这里好像一个枢纽或传动带,一方面海洋板块的岩石俯冲下去,另一方面大陆板块翘起来。
(说明:引导学生将材料与课文中阐述的理论联系起来,加深对文章所阐述理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