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学期数学3.1.2正方体(例3)(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3.1.2正方体(例3)(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04 12:4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正方体(例 3)》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 20 页例 3 及相关练习。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教材以主题图的形式,从生活中的物体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在 长方体的认识中,先让学生认识顶点、面和棱,接着由长方体的实物的观察和动 手探索,引出长方体的特征,最后用学具拼搭制作长方体的框架,从而认识长方 体的棱分为长、宽和高这三组。例 3 教学正方体的特征,教材编排同长方体的认 识相同,也是先让学生观察正方体物品,再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
学情分析: “正方体的认识”是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 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能通过实物或模型辨认正方体,知道正方体有 6 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在教学正方体时,应激活经验,回顾特点,对比长 方体特点,感知“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为接下来继续学习正方体的表面积 和体积打下重要的基础。
【设计意图】
能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认识正方体,建立空间观念, 提高分析对比,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
2. 学生在对比分析、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正方体与长方体的联系与区
(

)。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空间观念,形成正方体的初步印象。
【教学准备】 课件、各种正方体实物,剪好附页的正方体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回顾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概念
2.回顾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二、引导观察,认识特征
1.观察手中的正方体,交流正方体的特征
学生活动 1: 独立观察正方体,分别从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寻找正方 体的特征。
学生汇报。
小结: 正方体有 6 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面完全相同。有 12 条
棱,所有的棱长度相等,有 8 个顶点。
2.动手做正方体,证实观察结果。
学生活动 2:
(1) 剪下书本附页中的图样,动手制作一个正方体。
(2) 测量该正方体的所有棱长。
小结: 通过动手验证,证实正方体的所有的棱长度相等,所有的面也完全相 同。
三、比较观察,深入研究
1.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
学生交流,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
(1) 相同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6 个面、12 条棱、8 个顶点。
(2) 不同点: 长方体的 6 个面是长方形,正方体的 6 个面是正方形。 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正方体所有的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所有的棱长度相等。 2.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1) 学生交流发现。
(2) 用集合图表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
小结: 正方体符合长方体的所有的特征,长方体包含着正方体,正方体是特 殊的长方体。
四、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基础练习(教材第 21 页,第 4 题)
2.综合练习(教材 20 页“做一做”)
(1) 用棱长 1cm 的小正方体搭一搭,搭一个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 多少个小正方体? 动手试一试。
(2) 用 12 个小正方体搭一个长方体,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搭法? 记录搭出的 长方体的长、宽、高。
(3) 搭一个四个面都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你发现了什么?
五、课堂总结,回顾反思
学生畅谈收获。
【板书设计】
《正方体(例 3)》
长方体包含着正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正方体(例 3)》(答疑)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根据学习内容,学生提出疑问。
疑问 1:
用铁丝制作一个棱长是 3 分米的正方体铁架,至少需要多长的铁丝? 引导学生理解“求至少需要多长的铁丝”, 也就是求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汇报交流。
疑问 2:
把一个长 7 分米,宽 6 分米,高 4 分米的长方体木块,锯成一个最大的正方
体,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
A.7 B. 6 C. 4
)分米。
D. 3
引导学生思考“锯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长度就应该以最短的那条棱的长度 为标准”。
3.练习 3:
下面的图形中,( )不能折成一个正方体。
A. B. C. D.
(1) 学生动手操作。
(2) 观看 ACD 选项能折成正方体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