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体育三年级下学期 踩高跷 课件 (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通用版体育三年级下学期 踩高跷 课件 (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2-04-04 22:4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踩高跷
简介
民族民间体育-5.踩高跷
踩高跷,是中国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深受群众喜爱。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水平二)的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体育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他们具有活泼好动、喜欢竞赛、个性化较强、运动技能水平差异性大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我针对学生的以上特点,采用主题式情景教学,把踩高跷这个项目渗透在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游行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节日游行的兴奋中,自主创新,胜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健康第一的总体目标。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踩高跷》的民间体育活动是我们安排在水平二阶段的一个教学单元, 《踩高跷》是一项既能发展灵敏、平衡、力量、耐力等素质,又能培养学生继承和发扬传统民间优秀文化的体育游戏项目。因此,在平时的体育课堂教学实验中,围绕体育与健康新课标中所指定的五大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要求,加强民间体育游戏项目进课堂的实验研究。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踩高跷;
2、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初步学会踩高跷技 术,锻炼学生胆量,提高学生平衡与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 学 生团结协作和安全的意识,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坚强的精神和战胜自我的勇气。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身体重心和手脚的协调掌握踩高跷的动作要领
教学难点
移动中身体重心的把握及手脚协调配合
开始部分 教与学
课堂常规
1、集合、检查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教学内容、目标和要求。
4、安排见习生,强调安全问题。
准备部分
热身准备活动
学生先绕田径场一圈,教师带动学生一起做行进间徒手操
(1)行进间扩胸运动
(2)跳步上下击掌
(3)走过独木桥
(4)高抬腿练习
(5)后踢腿练习
(6)慢跑
基本部分
一、学习踩高跷
站立且将高跷立于体前,与肩同宽,高跷踏板向对,两手虎口朝上,握紧高跷上端。足弓紧贴踏板,提杆,手脚一起用力,步幅不宜过大,频率不宜过快。
1、原地上下高跷练习
上握式上高跷:持握好高跷后,一脚先踏上高跷的踏板,另一只脚稍蹬地,迅速蹬上踏板,同时上臂向肋部靠拢,双臂稍紧张控制好高跷。
下高跷:单脚下高跷时应保持蹬高跷一侧的重心稳定,一侧脚先下,然后另一只脚同时跟着落地。
练习者两人一组,一人进行保护与帮助,另一人做上高跷的练习。
(1) 辅助站立10秒练习
(2) 独立站立2-3秒练习
教与学
2、独立踩高跷练习
站在高跷上,保持身体平衡,两眼平视前方,然后重心左
(右)移动,左(右手将高跷提离地面,脚踩高跷向前迈步
(迈右步,右手上提高跷,重心向左侧移动)。

二、游戏辅助练习
方法:通过独木桥,加速先前跑绕过标志杆后回来接力跑。
结束部分
1、放松
2、小结
3、归还器材
4、师生再见
运动负荷
大课间踩高跷活动
谢 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