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检测卷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检测卷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word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6 15:2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下)第三单元检测卷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24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在古老的姑苏màn(   )步,人们有时也会产生这样的 _________(联想 想象),那就是,如果将构成小巷的民居比作一首首朴素的民 yáo(   ),那么,那些曲jìng(   )通曲的苏州圆林,便是一首首 _________ (高雅 高洁)的诗词,因为对照所有描写深远幽庭的古代名篇,你都会在苏州园林里找到古人们描写的景物。想必当年造园的时候,园林的主人和造园家们,就像是炼句一样,精心 yíng(   )造了这些精美的厅堂斋馆,楼榭亭台,而使之成为一首首诗词精品。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màn(   )步 民 yáo (   )
曲 jìng(   )通幽 yíng(   )造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2分)
2.古诗文默写。(10分)
(1)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 ,壮士十年归。 (《木兰诗》)
(3)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 。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 。 (王维《 _________ 》)
(4)___________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5)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 。 ( _________ 《逢入京使》)
(6)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3.根据相关信息,在横线上写出相应内容。(3分)
《骆驼祥子》是① _________ 的作品,作为语言大师的他创造性地运用② _________ (地名)市民的口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浓浓的京味儿。小说讲述了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主人公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③ _________________,但残酷的现实让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作者正是通过祥子这个人物的悲剧命运,无情地批判了这个社会——它不让好人有出路。
4.班级举行汉字书写比赛,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结束语,其中两处画线句均有语病,请修改。(2分)
同学们,写字水平能反映一个人的语文素养。①希望本次活动能激发同学们的写字水平;②也希望大家通过持之以恒不间断地练习,写一手美观的汉字。
修改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以“追忆杨绛先生”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5分)
(1)阅读下面的新闻,为其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记者 姜潇 施雨岑)记者25日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获悉,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在北京逝世。
(2)阅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几句议论性文字。(3分)
人们熟知杨绛先生,直接来源于其在文学界的地位,作为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用几近百年的时间,演绎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化涵养,用一部部作品、一篇篇文章,把国事、家事娓娓道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36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6 - 7题。(5分)
【甲】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乙】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乙两诗都写到“故园”,试分析所蕴含情感的异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 10题。(6分)
物各有短长
甘戊①使于齐,渡大河。船人②曰:“河水间③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 ”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④,可事主,不施用兵⑤;骐骥、騄駬⑥,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⑦;干将⑧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⑨,子亦不如戊矣。”
(选自《说苑卷十七·杂言》)
【注释】①甘戊:战国秦武王时丞相。②船人:船夫。③间:间隔。④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尽厚道,⑤不施用兵:不能够让他们带兵打仗。施,使用。⑥骐骥、騄駬(1ù ěr):四种骏马的名称。⑦小狸:小野猫。⑧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⑨千乘之君,万乘之主:指小国、大国君主。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甘戊使于齐:到 B.不然,汝不知也:这样
C.物各有短长:短小 D.说千乘之君:游说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匠以治木,不如斤斧。
10.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船夫对甘戊出使齐国的能力很佩服,但对甘戊连一条河都过不去很瞧不起。
B.甘戊指出任何事物都有其长处与短处,应扬长避短,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C.甘戊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万事万物的长处与短处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D.甘戊认为自己的才能是善于游说君王,而船夫擅长在河里游来游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1 - 14小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数字阅读建立起四通八达的内容传播渠道,我们获取信息的种类和数量更多了。阅读
资源极度充裕,“能不能读到”的问题,让位于“选择读什么”的问题。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
信息资源,很多读者患上了“选择恐惧症”。人们缺少时间和精力去筛选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什
么不是,所以干脆把选择权交给阅读平合,交给智能推送这个新功能,交给强大的算法。
算法透露了数字时代的显著特征:人的行为、性格、趣味可以被大数据量化、分析,从而变
得可预测、可追踪。在“推荐”页面里,信息的选项看似增多了,但多种多样的选项不会同时出现供用户选择,而是一次只出现一个。这样一来,信息之间的横向比对、斟酌、辨别,被省略和跳过了。人们面对信息常常只有两个选择:喜欢或者不喜欢。长此以往,阅读平台会根据用户过去的行为数据与趣味模式,“精准投喂”用户想看的信息、爱读的书。困住人们的“信息茧房”,就是这样形成的。
久而久之,这种只关注自己感兴趣内容的阅读,就会让人丧失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容易因惯性思维而故步自封。
材料三 人们阅读纸质书时,常常采用默读的方式。这种阅读是默不作声的、私人性的、静静
的阅读,读者个体通过特定文本和世界产生某种意义的关联。阅读时眼睛在纸质页面黑色字体
间有序地扫描,不断地在头脑中转换成特定的意义,这个解码过程不但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同
时也是理解和阐释信息的过程。因此,阅读总是与思考密不可分。与印刷文本相对应的沉浸式
阅读,专注单一文本,往往呈现为持续的、深度的阅读,阅读者对阅读中的单调状态有忍耐力。
与纸质阅读不同,数字阅读的对象是电子文本,包括网络电子书、在线文本、数据库、网
站等。电子文本是用超链接的方法,将各种不同空间的文字信息组织在一起的网状文本,因此被形象地称为“超文本“。与超文本相对应的数字阅读,是一种建立在网络互联互通基础上的浏览式阅读。其特征是读者可以从无数可能的通道进入,如文本的标题、主题词、人名、书名、事件等。各种可能的进出通道使得阅读的时间、空间、内容、渠道的边界全部消失了,因而阅读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呈现为短暂的、浮光掠影和不断转换焦点的阅读。从阅读功能来说,主要是捕捉多重信息,收集相关资料,浏览诸多文献,所以并不专注于对信息的深度解释和理解。
11.下列对材料一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阅读形式看,用户比例最高的是电子书阅读,最低的是有声书阅读。
B.从阅读形式的时间占比看,各类阅读形式的阅读时间占比差距在缩小。
C.图书用户更偏好电子书和有声书,表明纸质书阅读形式日渐衰微。
D.综合两张图表可以看出,图书用户读书渠道的选择呈多元化趋势。
12.借助下面的问题提示,根据材料二内容,简要解释“信息茧房”的意思。(2分)
Q1:生活中的“茧房”是怎样形成的 有什么特点
Q2:材料中读者的信息是怎样获得的 有什么特点
Q3: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性
信息茧房: _________
13.根据材料三内容,补填表格。(3分)
14.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说明语文学习倡导纸质阅读的合理性。(3分)
阅读下文,完成15 - 19题。(15分)
体谅你的不正确
闫 红
①我读到高二时,不想再读,自作主张退了学,一心要成为一个写作者。难得的是我爸也支持,只是他觉得即便是当作家,还是需要进一步学习,于是到处打听哪里有作家班。
②那年11月中旬,我们听闻复旦大学有个作家班。此时学期已经过了大半,仍要交整个学期的学费和住宿费,爸爸认为,孩子的成长期不可蹉跎,他第二天就带我启程,汽车、火车,坐了一天一夜,才终于抵达。
③爸爸先带我去办理入学手续,交了厚厚一沓现金。手续办完,我们就到对外营业的教工餐厅吃午饭。放下大包小包,我四处打量,脸上是外乡人显而易见的好奇。这时,我看到一个女孩子逆着走进来,她一进来,整个餐厅都被照亮了。
④她身材高挑,打扮得很时髦,最醒目的是脚上的那双靴子,麂皮的,很精巧,钉着漂亮的流苏,跟她白色长毛衣上的流苏呼应。时值深秋,我穿着薄袄,她却穿着一条咖啡色的厚呢短裤,两条长腿极具视觉美感地露在外面。我艳羡的眼神和爸爸的目光相对。我回过神儿,压迫感袭上心头,是初来乍到的惶恐,还有对未来的迷茫,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外面的世界,我不见得能适应。
⑤爸爸安顿好我,给了我足够的生活费,自己仅留了几十块钱就回去了。
⑥我揣着钱,就奔去室友推荐的五角场,那里有很多小店,花花绿绿的,让人眼花缭乱到眩晕。我精心挑选了一双人造革的靴子,虽穿在脚上不舒服,但样子不错,尖圆头,鞋跟很高,重要的是鞋边有一圈同色的铆线,——那是浓墨重彩的时髦,我不再纠结它昂贵的价格,毫不犹豫地买下,我太着急想要抓住“时髦”了。
⑦之后的很多天,我都在为这个选择付出代价。那双鞋子如暗处的酷刑,磨脚,不透气,让我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的,像小人鱼一步步走在刀刃上。小人鱼是为了爱情,我是为了什么 虚荣吗 我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
⑧上海下了第一场雪后,我的脚更是遗了殃。鞋子开胶,夜晚坐在南区的自修室里读书,脚像一块冰冷的石头,回寝室后捂很久也不热。爸爸来电话问长问短,我的泪水不争气地倾泻,为虚荣所付出的代价折磨着我。
⑨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尽管遭罪,我也不想买第二双鞋,爸爸是工薪阶层,我的学费和生活费几乎花掉了他的全部工资,再一双接一双地买鞋子,我着实于心不忍。
⑩再说,我放弃高考要当个作家,我和我的家人付出那么大的代价,我应该做的不是心无旁鹜地学习吗 怎么能在穿着打扮上花那么多心思
然而,就在上海那个冬季最冷的一天,我收到爸爸寄来的包裹,打开来,赫然是一双短靴!柔和的光泽,纯正的牛皮,里面还有一层软软的羊毛,经典大方,闪闪夺目,堪比灰姑娘的水晶鞋。我直直地盯了好久,我那土土的老爸,怎么突然有了这样的好眼光!
那双鞋子温暖了我整个冬天也点亮了好多女孩子的目光。当我的脚被温暖包裹,脚趾隔
着袜子也能感觉到羊毛柔软的触感和鞋的美丽所带给我的满足时,我那么深切地感觉到,是爸爸默默的爱给予了我温暖与光辉。
寒假回家,奶奶跟我说,“你爸那天一到家就感叹,上海的女孩子长得漂亮,穿得也漂亮。
“爸爸一向不爱对别人评头论足,他跟我奶奶说这些,一定是体谅到女儿的心了吧。奶奶还絮叨着:“你爸说他不会说啥大道理,就知道他孩子不够出众,但又有一颗要强的心,你爸说他没哈眼光,就给你挑了咱镇上鞋店里最贵的一双。“泪水悄悄溢满我的眼眶。你看,每个人都不完美,真爱你的人,就会体谅你的不够强大、不够正确的那些地方。
那晚,我在日记中写道:爱就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它从体谅亲人的不正确、不完美开始,
让自卑悄悄变身,让一个生命因自信而散发出光芒,也让父亲无师自通地成为父爱的榜样。
(选自《读者》,有删改)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父亲“体谅孩子不正确”的两件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赏析选文第 段中加点的两个词语的含义。(4分)
那双鞋子温暖了我整个冬天,也点亮了好多女孩子的目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多次写到“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选文结尾段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选文标题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第二人称“你”的运用亲切自然,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B.选文第④段“我艳羡的眼神和爸爸的目光相对”,这一句生动地表达了“我”内心的情感,为下文父亲给“我”买鞋做铺垫。
C.选文第⑨⑩段中对“我”的心理描写,写出了“我”不想买第二双鞋的原因,表现了“我”的愧疚、自责。
D.选文第④段中对上海时髦女孩的描写及第 段写奶奶的话,直接表现父亲的形象,也让“我”感受到父亲的良苦用心。
第三部分(40分)
20.想起老王,杨绛感到愧炸;想起鲁迅,萧红感到既亲切又崇敬;想起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我们充满感动;想起社区抗疫的志愿者,我们感到温暖……人生中总会有一些人让你一想起来,就会涌动某种情感,或感到后悔,或感到温暖,或充满感动,或产生钦佩,或涌起思念……
请以《想起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②不要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