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25 20:2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以一个傣族小村寨为例,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写了村寨的人们如何爱护森林,自觉保护这个天然宝库,并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的事,告诉人们保护森林就是保护生物资源,自然规律不能随意违背,生态平衡不可随意破坏,只能根据生态规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设计理念 本文文题即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自己去文中寻找答案。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去理解文章,并深入地谈自己的感受。文章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较为深刻,让学生们用联系文中实例的方法去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懂得保护森林、保护树木的重要性,懂得人类只能根据生态规律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而不能随意破坏自然的深刻道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版、坝、菠等11个生字,会写族、印、萝等13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懂得橄榄坝这个傣族小村寨紧靠森林,人们还要大量种植树木的原因。 2.理解课文最后两个重点句子的意思。 教学准备:傣族村寨风光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1?观看傣族村寨风光片。 今天老师做导游,请同学们随我一起去领略一下云南西双版纳一个叫做橄榄坝的傣族小村寨的美丽风光。(播放橄榄坝小村寨的风光片。) 2?在片中,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 (各种各样的树木、很多的水果、鱼塘、农田、家畜……) 3?看到了这么多的东西,同学们想说些什么? (橄榄坝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生活富裕……) 4?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老师要告诉同学们,除了我们所看到的这些画面之外,橄榄坝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它紧挨着原始森林。(继续播放风光片,橄榄坝旁的原始森林。) 5?老师看到同学们的脸上出现了疑惑的神情,那你们好奇的是什么呢? (挨着原始森林,为什么自己还要种那么多树呢?) 6?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5课:紧靠森林,为什么还要种树。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好自然段。 3.男女生分组读文,纠正字音。 4.指名读文,检查读文情况。 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读书思考,深入感悟 1.橄榄坝的人紧靠着原始森林,他们为什么不去旁边的原始森林采摘、砍伐、猎取现成的资源发家致富,而要辛辛苦苦地自己动手种树呢? 到文中去寻找答案。边读边画。 学习第3自然段,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关键句:因为他们知道,原始热带雨林是个“百宝园”。 关键词:“百宝园”:林中有珍贵乔木,树下生药材,树上长美味菌类,还有珍贵动物。 关键词:“绿色蓄水库”:整存零取。 小结:正因为原始热带雨林是“百宝园”,是“绿色蓄水库”,(引出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因此,他们十分爱护森林,自觉地保护这个天然水库,并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 2.橄榄坝的人们是怎么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的呢? 学习第2自然段。 关键句:这个小小的傣族村寨,真是农、林、牧、副、渔五业兴旺。 橄榄坝的人们过着这么幸福的生活,是因为他们“十分爱护森林,自觉地保护这个天然宝库,并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学生读文。) 3?结合橄榄坝的例子谈一谈橄榄坝的五业兴旺,和他们爱护森林、保护水源之间的关系。学习第4自然段。 (如果人们不爱护森林,随意滥砍滥伐,森林也会有消失的一天。如果没有了森林这座“百宝园”,人们就不能烧柴、盖房子,不能打猎、采药材,没有了森林,动物们都没有了家园;没有了森林这座“蓄水库”,不再能细水长流,人们无法再种植水稻,发展农业;鱼塘都会干涸,就发展不了渔业……) 教师总结:也正是因为有了今天这样的生活,橄榄坝的人才更加懂得爱护森林,保护自然的好处,他们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让大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第2课时 一、积累内化 1?默读全文,说说橄榄坝这个傣族小村寨紧靠森林,为什么人们还要大量种植树木?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给出的关联词语叙述课文大意。 因为……所以……如果……就…… 3.做课后练习第3题,说说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4.完成“自选词语”。 二、识字写字 1.认读生字。 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本课要求认的11个生字的认识情况。 2.指导书写本课的13个生字。 区别形近字:族—旅稻—滔编—偏牧—放雀—省 重点强调:写“印”字时左边不要丢掉中间一短横;“律”字是双立人旁。 三、拓展延伸 1?查找破坏森林造成严重后果的实例。 2?让学生结合家乡的自然情况,提出保护森林、草原和城市绿地的建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