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给予的故事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给予的故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25 20:2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给予的故事
一壶水 “给”永远比“拿”愉快 教材简析 《给予的故事》包括《一壶水》和《“给”永远比“拿”愉快》两篇文章。《一壶水》讲述了一个人在沙漠中迷了路,在饥渴至极、几近死亡的时候,面对一壶能救命的水所做出的选择:照纸条上说的去做,将水倒进吸水器里,结果不但自己喝上了甘甜的泉水,还给别人也留下了救命之水。课文《一壶水》说明了一个道理———真诚地相信别人,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也考虑怎样帮助别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做人的快乐。故事赞美了高尚无私、真诚奉献的品质。 《“给”永远比“拿”愉快》一文记叙了发生在高尔基与其儿子之间的小故事。高尔基在一座小岛上休养,看到他10岁的儿子在院子里栽种的花开放了,感到无比喜悦,就给儿子写信,鼓励他不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要给人们“留下美好的东西”。课文表现了父子间美好的亲情和高尔基时时注意对儿子进行人格培养的拳拳爱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感悟真诚是人的美德,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也考虑怎样帮助别人,才能真正享受到做人的快乐。 3.懂得“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培养学生高尚无私、勇于奉献的品格。 4.认识4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理解“濒临、抉择”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感悟文章中讲述的道理,学习无私奉献的好品质。 2.理解“濒临、抉择”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高尔基画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自主质疑 1?揭示课题,指导读准字音:给jǐ予 2?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预设: (1)这壶水是从哪里来的?这壶水与家里的水有什么不同吗? (2)为什么要以“一壶水”为题目呢? (3)“给”和“拿”为什么加引号? (4)“给”是什么意思?“拿”是什么意思? (5)为什么说“给”永远比“拿”愉快呢? 二、先学习《一壶水》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要认识的字。 2.再读课文,围绕课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抓住主线,交流感悟 课文通过一个小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板书:道理)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找一找文章是围绕着什么来说明这个道理的?(板书:抉择) 1.理解“抉择”。 (1)这个人面临的艰难抉择是什么? (是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还是把这壶水直接喝下去保住自己的生命。) (2)为什么说这个抉择是艰难的?在书中标画出有关语句。 ①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 ②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但是,后来的人呢? (3)结合上面的句子谈谈理解。 (4)在重要的(本文是生与死)关口的选择,叫做“抉择”。 是什么给了他力量使他在生与死面前做出了正确的抉择,照纸条上说的去做了呢? 2.理解“道理”。 (1)“一种朴素的做人的道理”是什么?再读纸条上的话。 (“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上水来。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 (2)从纸条上的话里,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①告诉人们喝到水的方法:不能直接喝水,而是要先把水倒入吸水器,才能有水喝,并且在走时还要再装一壶水,为以后的人着想。 ②上面的话说得很中肯,相信纸条上的话,也就是相信写这张纸条的人对人的真诚和无私。 ③一种朴素的做人的道理给了课文中那个迷路的人一种力量,使他下决心照纸条上说的做。如果不这样做,他的良心会得不到安慰。 (3)读了纸条上的话,本文的主人公是怎么做的?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先把水壶装满,再自己喝个痛快?为什么又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 (4)从他一系列的动作中你能看出他有什么样的品质? (真诚、无私,相信别人且勇于奉献。) (5)文中还有谁也具有这种品质呢?谈谈你的感受。 (他只不过是重复了在他之前的那些人的同样做法,他们是一群真诚、无私的人。) 三、学习《“给”永远比“拿”愉快》 (一)回读课题,回顾提问。 1.回顾先前提出的问题。 “给”指的是什么,“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给”永远比“拿”愉快? 2.出示高尔基的画像,介绍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二)自读课文,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 在读懂的地方画上记号,在不懂的地方,画上问号。 2.合作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感悟道理。 1.理解文中“给”指的是什么,“拿”指的是什么。 (“给”指的是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是付出、是奉献;“拿”指的是高尔基欣赏儿子栽种的鲜花,是接受、是索取。) 2.为什么“‘给’永远比‘拿’愉快”?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理解。 (“要是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像鲜花啦,好的思想啦,还有对你的非常好的回忆啦,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 (1)自己的付出和奉献能给别人带来好处时,就会感到快乐和幸福。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 (2)当你给予别人好的东西时,也就是无私奉献时,不仅能使别人得到益处,而且会因为别人的需要而感到自己对他人是有用的,自己是有存在的价值的,那么你就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 (3)“拿”是索取,是接受别人带来的美好的东西,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没有给别人带来快乐,所以说“给”永远比“拿”要愉快。 3.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经历过、感受过“给”比“拿”愉快的事情?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乐于奉献”的理解。 四、回归整体,加深感悟 再次朗读这两个故事,加深对文中哲理的感悟。 五、巩固识字 以卡片形式检查巩固4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 六、综合实践活动 学了《一壶水》《“给”永远比“拿”愉快》两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感受。在自己的班级里,或到你居住的社区,找一找“无私、乐于奉献”的人进行一次采访,了解他们的境界,然后办一期手抄报,歌颂我们身边这些乐于奉献的人。 板书设计 给予的故事 一壶水“给”永远比“拿”愉快 灌水——打水——装满水“给”是奉献 “拿”是索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