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十六年前的回忆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
(第二课时)
品读人物语言
忠于革命
勇于牺牲
……
学习单(四)
我印象中的李大钊:
我是从这些词句语段中感受到的: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4月6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她到儿童娱乐场去散步了。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僻静的小屋里。
一会儿,外面传来一阵沉重的皮鞋声。我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用恐怖的眼光瞅了瞅父亲。
“不要放走一个!”窗外响起粗暴的吼声。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他的胳膊上拴着绳子,被一个肥胖的便衣侦探拉着。
那个满脸横肉的便衣侦探指着父亲问阎振三:“你认识他吗?”
阎振三摇了摇头。他那披散的长头发中间露出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是受过苦刑了。
“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
他们仔细地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我也被他们带走了。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
遇事沉着冷静
大义凛然
处变不惊
……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敌人的粗暴
作者的害怕
衬托
李大钊
沉着淡定
大义凛然
被捕时:聚焦“神态” 对比阅读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这是我的妻子。”他指着母亲说。接着他又指了一下我和妹妹,“这是我的两个孩子。”
“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法官指着我问父亲。
“是的,我是最大的。”我怕父亲说出哥哥来,就这样抢着说了。我不知道当时哪里来的机智和勇敢。
“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
父亲立刻就会意了,接着说∶“她是我最大的孩子。我的妻子是个乡下人。我的孩子年纪都还小,她们什么也不懂。一切都跟她们没有关系。”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了望我们。
希望家人能保护好自己。
希望家人在这样的社会中学会坚强,积极投身到革命活动中,寄予期望。
相信革命终究会胜利、会成功,充满信心。
……
瞅了瞅
比较
李大钊
对革命事业
充满信心
望了望
法庭上:聚焦“动作” 辨别词义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李大钊从被捕到就义,在狱中共22天。敌人对他进行了多次审讯,施用了多种酷刑,电椅、老虎凳、用竹签插手指……最后竟残忍地拔去了他双手的指甲。李大钊坚贞不屈,没有向敌人泄露党的任何机密。为了保护同时被捕的其他同志,李大钊还用血迹斑斑的双手写下《狱中自述》,表示自己“负其全责”。当敌人威逼利诱时,李大钊回答:“大丈夫生于世间,宁可粗布以御寒,糙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就是断头流血也要保持气节!”
资料袋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朗读课文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
过了好半天,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前后呼应
(文首)
(文末)
学习单(五)
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前后有关联的句子,写一写。
1. 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与之关联的句子:
2.
与之关联的句子:
前后呼应
叙述缜密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
倒叙
塑造人物
聚焦语言
聚焦神态
聚焦动作
关注句式
对比阅读
辨别词义
走进内心
读懂品质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李大钊同志是我真正的老师。 ——毛泽东
李大钊同志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献给了党的事业。 ——江泽民
李大钊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在中国的胜利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浩然正气。
——胡锦涛
李大钊身上体现出的时刻牵挂国家兴亡、时刻不忘人民疾苦并为之奋斗的精神和风范,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提倡。
——习近平
邱少云
黄继光
董存瑞
王 成
革命英雄
抗日英雄杨靖宇
1940年2月的一天晚上,杨靖宇带着十几名战士向蒙江东边的大森林进发。但此次行动不幸被叛徒告密,他们在离濛江不远的地方被数千名日寇包围了。
杨靖宇挥动着两支匣子枪,左右开弓,边向敌人射击,边命令同志们向林子里撤。到了晚上会齐时,队伍只剩下七个人了。
一天没吃东西了,大家围在火堆旁忍受饥饿。杨靖宇看了看仅有的一块包米干,默默地对警卫员说:“就这点干粮,捣碎熬点汤给大家喝吧!”
警卫员用鬼子的半边钢盔盛水,将包米干捣碎放在里边,在火堆上熬好后,七个人一人喝了几口汤。随后,杨靖宇对大家说:“暖和过来了吧,同志们。趁天黑我们翻过这座山就好了。”
但敌人层层包围着,密密匝匝如铁桶一般,转了一夜仍无法过岭。同志们饿着肚子,在冰天雪地里与数千名敌人周旋。到了第五天的中午时分,敌人采取“拉网”“篦梳”战术,从四面八方围了上来。到晚上,又有四位同志负伤了。
杨靖宇把大家招呼到一起,果断地说:“情况非常危急,大家必须分开走!”
同志们紧紧拥在一起说:“死,就死在一块;活,也活在一块。”
“我们不能无谓地死。多活一个,革命就多一份力量。”杨靖宇深情地说。
杨靖宇让四位负伤的同志往回走,到可靠的老乡家暂避养伤;自己则带着另两名战士继续往前走,争取能与友邻部队联系上。而敌人的兵力大都集中在前面。在这生死关头,杨靖宇毅然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把生的可能让给了同志。杨靖宇和留下的两位同志忍受着饥饿和寒冷的煎熬,与数千名日寇又奋战了三天三夜后,一名战士牺牲了,另一名战士也负了重伤。杨靖宇把受伤的同志隐蔽到一个树洞里,只身一人与敌人周旋了五天五夜。
23日凌晨,杨靖宇边打边走,来到了濛江县的保安屯附近。但不幸被敌人的一个坐探发现,一大股敌人将杨靖宇团团围住了。杨靖宇沉着地紧握两支短枪,倚着一棵古松,弹无虚发地痛击扑上来的敌人。敌人吓得不敢上前,缩在远处猛叫着:“杨靖宇,你跑不了啦,快投降吧。你过来就让你当东边道司令。”杨靖宇回答敌人的是一梭子仇恨的子弹。
鬼子军官气得发疯,机枪、步枪一起向杨靖宇射击。突然,杨靖宇右手一沉,他挂彩了。杨靖宇顽强地用左手向敌人射击,在他面前,敌人的尸体倒了一大片。又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腰,顿时鲜血把军装浸透了一大片。敌人见杨靖宇负了重伤,嚎叫着蜂拥而上。这时杨靖宇枪里仅剩下最后一颗子弹。他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把最后一粒子弹留给了自己。为了人民的解放,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杨靖宇牺牲后,敌人无法理解一个抗联战士为何如此英勇顽强,他们把杨靖宇的遗体进行解剖。打开肠胃,鬼子军官惊呆了:在这个只身与数千名日本兵战斗了五天五夜的抗联司令的肚子里,竟找不到一粒粮食,有的只是未消化的野草、树皮和棉絮……
杨靖宇虽然倒下了,但他那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千百万优秀的中华儿女,走上抗日前线。
学习单(六)
文章题目 :抗日英雄杨靖宇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眼中的杨靖宇:
我是从这些词句语段中感受到的:
(语言)
(动作)
(神态)
十六年前的回忆
统编版六年级下册
(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