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学习目标】
一、积累一些古汉语知识,如重点实、虚词的用法及意义,常见的特殊句式。
二、分析几个典型的人物形象,如项羽、刘邦、范增、樊哙等
三、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斗争中描写人物的表现手法。
【学习过程】
[基础知识]
1.熟记字音:
飨()鲰()生卮()酒数()目项王玦()眦()
瞋()目参乘()杯杓()俎()卻()
樊哙()交戟()披帷()彘肩()
2.通假字:
①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②张良出,要项伯。
③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⑥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⑦因击沛公于坐
⑧拔剑切而啗之
3.解释下列句子:
(1)旦日飨士卒
(2)君安与项伯有故
(3)籍吏民,封府库
(4)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会其怒,不敢献。
(7)沛公则置车骑
(8)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4.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并加以解释:
(1)沛公军霸上
(2)沛公欲王关中
(3)素善留侯张良
(4)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5)项伯杀人,臣活之
(6)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7)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8)范增数目项王
(9)常以身翼蔽沛公
(10)道芷阳间行
(1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5.古今异义:
山东:古义: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地区,今义:山东省
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婚姻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非常:古义;指意外之事今义:程度副词
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南、以北地区,今义:河南省,河北省
细说:古义:小人离间之言今义:详细叙说
6.一词多义:
(1)
因击沛公于坐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使子婴为相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为击破沛公军
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为皆为龙虎
因人之力而敝之若属皆且为所虏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窃为大王不取也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2)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举孙叔敖举于海
杀人如不能举
戍卒叫,函谷举
举世皆浊我独清
(3)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谢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4)
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目似瞑,意暇甚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7.文言句式:
(1)省略句:
沛公欲王(于)关中。
为(吾)击破沛公军。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竖子不足与(之)谋!
(2)介宾短语后置句: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良曰:“长于臣。”
得复见将军于此。
(3)宾语前置句:
客何为者?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4)被动句: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吾属今为之虏矣!
(5)判断句: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此天子气也。
亚父者,范增也。
此亡秦之续耳。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历代诗词: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杜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夏日绝句〉》李清照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课内探究]
1.分析刘邦、项羽的人物形象。
2.项羽最终失利,除自身原因外,还有哪些原因?
3.刘邦获胜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