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
1.(2021·安徽·滁州市定远英华中学七年级期中)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A.寇准
B.宋真宗
C.宋高宗
D.明太祖
2.(2021·安徽·六安市汇文中学七年级期中)下图反映了哪两个政权之间的交战场景
A.辽与北宋 B.西夏与北宋 C.辽与西夏 D.金与南宋
3.(2021·安徽·铜陵市第十五中学七年级期中)1005年,达成“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A.辽与西夏 B.辽与金 C.辽与南宋 D.辽与北宋
4.(2021·安徽·铜陵市第十五中学七年级期中)下列各项按政权建立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北宋、辽、西夏 B.辽、北宋、西夏
C.西夏、辽、北宋 D.辽、西夏、北宋
5.(2021·安徽·铜陵市第十五中学七年级期中)辽与西夏国力不断增强的共同原因是
A.军队规模庞大,武力强大 B.创制汉字
C.学习中原文化,发展生产 D.汉人迁入
6.(2021·安徽·铜陵市第十中学七年级期中)某历史兴趣小组对“宋辽之间、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的状态
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7.(2021·安徽·歙县教研室七年级期中)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8.(2021·安徽芜湖·七年级期中)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列四幅反映我国古代民族政权并立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9.(2021·安徽芜湖·七年级期中)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特 征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10.(2021·安徽霍邱乌龙中学七年级期中)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打击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11.(2021·安徽·滁州市定远英华中学七年级期中)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下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12.(2021·安徽·滁州市定远英华中学七年级期中)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13.(2021·安徽·合肥38中七年级期中)如图不能反映的主题是
A.民族政权的并立 B.中外政权的纷争
C.民族的交流与交融 D.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流
14.(2021·安徽·合肥38中七年级期中)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
15.(2021·安徽·七年级期中)有时候历史的进步与发展就是在妥协中完成的,谈判议和不失为一种特殊形式。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各政权之间形成长期对峙局面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16.(2021·安徽合肥·七年级期中)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并立中碰撞,在碰撞中交融,鲜卑族、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都曾建立自己的政权,下列匹配正确的是
A.党项族-耶律阿保机-契丹
B.鲜卑族-元昊-西夏
C.女真族-完颜阿骨打-金
D.匈奴族-忽必烈-元朝
17.(2021·安徽·滁州市定远英华中学七年级期中)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18.(2021·安徽·歙县教研室七年级期中)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峰与群雄相斗的惨烈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
B.丐帮帮规不允许契丹人做帮主
C.因为乔峰欺骗了大家
D.有人嫉妒乔峰,想找借口把他除去
19.(2021·安徽·合肥38中七年级期中)“一度称雄漠北统治契丹的突厥、回纥已经风光不再,而晚唐五代之际中原政权衰微分裂,自顾不暇,都给辽太祖和契丹民族的登台亮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这说明
A.此时的突厥、回纥已经没有任何影响力
B.中原政权决定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状况
C.辽的兴起和时代大环境有重要关联
D.辽的勃兴完全依靠时代大环境
20.(2021·安徽合肥·七年级期中)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1.(2021·安徽·滁州市定远英华中学七年级期中)女真族的阿保机,建立了辽政权。( )
22.(2021·安徽·滁州市定远英华中学七年级期中)北宋时期宰相李安力劝皇帝亲征,使得北宋取得澶渊之战的胜利。( )
23.(2021·安徽·合肥38中七年级期中)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吴建立西夏,定都兴庆。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宋真宗在宰相寇准力劝下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故选B。
2.B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势力崛起。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帝国,都城兴庆,史称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B正确;“元昊”建立西夏政权,跟“辽与北宋”无关,A排除;没有辽与西夏交战的场景,C排除;金与南宋与题干的图片无关,D排除;故选B。
3.D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宋真宗亲征鼓舞了宋军的士气,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D正确;ABC与澶渊之盟无关,排除;故选D。
4.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916年阿保机建立辽;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辽、北宋、西夏,B符合题意;由此可知,辽在北宋之前,A项顺序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北宋在西夏之前,CD项的顺序都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5.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辽与西夏大力学习中原文化,发展生产,促使国力不断增强,故C正确;军队规模庞大,武力强大是国力增强的表现,故A错误;两国依据汉字创制了各自文字,故B说法错误;此时,没有大量汉人迁入,故D不符合史实。
6.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辽,宋夏都属于北方政权,而且是相互并存的局面。这体现了此时期的民族政权的特点是几个政权并立,形成了北方个政权对峙的局面,ABD都是正确的,C项表达不准确,所以答案选C。
7.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为东京;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辽在北宋的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B项正确;金政权是灭了辽后与北宋和西夏短暂并立的政权,排除A项;CD项三个政权方位错误,排除CD项;故选B项。
8.A
【解析】
据所学知,1115年金建立,1125年金灭辽后与北宋并立,1038年西夏建立与北宋并立,西夏位于西北部,金与位北方,北宋位于金南部。A项正确,排除C;南宋时期辽已经灭亡,排除B;金位于东北地区,排除D。
9.D
【解析】
根据所学,两宋时期,是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并实现了大一统。元朝的大一统使元朝时民族融合得到大发展。西汉时期经济重心还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南迁,将先进技术也带到了江南。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两宋时期,南方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宋以后,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所以,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故D项符合题意;A项是夏商周时期,排除A;B项是秦汉时期,排除B;C项是唐代,排除C。
10.D
【解析】
根据所学,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澶州之战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击退辽军。之后辽宋议和,签订“澶渊之盟”,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反映的是正是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军事情况,排除A项;双方并不平等,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边境,而不是南方,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都城在上京。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在兴庆。辽在北宋的东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C项正确,排除AD项;金与辽不曾并立,排除B项。故选C项。
【点睛】
12.C
【解析】
辽宋夏金时期,我国出现了辽、宋、西夏、金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因此排除D项,C项正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辽、宋、西夏、金不属于诸侯国,排除AB项。故选C项。
13.B
【解析】
依据题干“澶渊之盟、宋夏和议、榷场”,结合所学知识,澶渊之盟的订立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宋夏议和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榷场是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从而得出以上反映的主题是民族政权的并立、民族的交流与交融、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流。但是不能体现出中外政权的纷争,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C
【解析】
根据“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交往,这种态势有利于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商业往来,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无关,A排除;商业间的往来没有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D排除。故选择C。
15.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辽之间,宋、夏之间“议和”, 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ABD三项属于共同点,不符合题意;宋、夏之间“议和”是西夏向宋称臣,并不存在对峙局面,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词“共同点”,分析宋辽和议和西夏与宋的和议的内容以及影响,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16.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故C匹配正确,符合题意;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故A匹配不正确,不合题意;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故B匹配不正确,不合题意;蒙古族首领忽必烈建立元朝,故D匹配不正确,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7.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004年秋,辽军南下,深入宋境。宋真宗至澶州督战。最终1005年1月北宋与辽订立和约,规定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因澶州在宋朝称澶渊郡,故史称“澶渊之盟”,所以A符合题意;B项宋夏议和发生在1044年,与题意不符;C项靖康之变发生在1127年,与题意不符;D项宋金议和发生在1141年,与题意不符。故选A。
18.A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与北宋并立的政权中,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而此时的辽正与北宋冲突加剧,处于战争状态,故选A。
19.C
【解析】
依据题干可知突厥、回纥的衰弱以及晚唐五代之际中原政权衰微分裂,为辽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说明辽的兴起与时代大环境的变迁有重要关联,C正确;“突厥、回纥已经没有任何影响力”表述过于绝对化,也不符合题干的主旨,A排除;中原政权的衰落为少数民族政权辽的发展提供了时机,但不能说决定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状况,B排除;辽的勃兴也有自身的努力,不能说完全依靠时代大环境,D排除。故选C。
20.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辽议和和宋夏议和,宋朝答应给辽和西夏岁币,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故A正确;加重的北宋人民的负担,没有加重少数民族的负担;宋辽议和是北宋打败辽之后签订的进行的议和,宋夏议和是双方都有损伤的情况下签订的合约。故排除BCD项。故选A。
21.错误
【解析】
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后来改国号为辽。故题干表述错误。
22.错误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北宋时期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最终取得了澶渊之战的胜利。因此观点错误。
【点睛】
23.正确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吴建立西夏,定都兴庆。故正确。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