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金与南宋的对峙练习题
1.(2021·安徽·歙县教研室七年级期中)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2.(2021·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七年级期中)下列关于两宋时期少数民族首领和其所建立政权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阿保机-金 B.元昊-西夏 C.阿骨打-契丹 D.完颜雍-江
3.(2021·安徽·铜陵市第十五中学七年级期中)12世纪前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女真族建立金,并且迅速强大起来,灭掉辽,随后又灭掉( )
A.北宋 B.南宋 C.西夏 D.吐蕃
4.(2021·安徽·铜陵市第十五中学七年级期中)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 ---契丹族 ②南宋---赵构
③完颜阿骨打-党项族 ④金---耶律阿保机。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5.(2021·安徽·滁州市定远英华中学七年级期中)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这里的“大散关”至淮水是哪两个政权的分界线( )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6.(2021·安徽·七年级期中)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我国总体上处于少数民族与汉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其中岳飞抗击的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
A.契丹
B.女真
C.党项
D.回纥
7.(2021·安徽·铜陵市第十中学七年级期中)如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8.(2021·安徽芜湖·七年级期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政治腐败的愤慨以及对祖国现状的担忧。据此判断,该作者是哪一朝代的( )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9.(2021·安徽合肥·七年级期中)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当汴州。”这体现了南宋统治者什么样的心态
A.立志收复中原 B.与金对峙 C.偏安江南,不思进取 D.向往和平
10.(2021·安徽铜陵·七年级期中)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不能正确反映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11.(2021·安徽·六安市汇文中学七年级期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12.(2021·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七年级期中)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1.收复建康 2.取得郾城大捷 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13.(2021·安徽合肥·七年级期中)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为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
A.金灭北宋 B.辽灭北宋 C.西夏灭北宋 D.蒙古灭南宋
14.(2021·安徽·铜陵市第十五中学七年级期中)概括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国古代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之一是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诸侯争霸
C.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民族关系发展
15.(2021·安徽淮南·七年级期中)文旅融合唤醒城市记忆。下列城市名片可以唤醒南宋都城记忆的是( )
A.秦俑故乡,丝路源头 B.繁华汴水,精彩开封
C.六朝古都,金陵风韵 D.千古宋城,梦回临安
16.(2021·安徽·合肥38中七年级期中)下面四幅形势图,与岳飞事迹相关的是
A. B.
C. D.
17.(2021·安徽·歙县教研室七年级期中)烧饼油条是我国一项传统食物,其中油条俗称“油炸桧”,意指油炸秦桧。这样的名称,反映了中国人对哪一个历史人物的同情与肯定:
A.寇准
B.文天祥
C.岳飞
D.戚继光
18.(2021·安徽合肥·七年级期中)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并立中碰撞,在碰撞中交融,鲜卑族、契丹族、党项族、女真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都曾建立自己的政权,下列匹配正确的是
A.党项族-耶律阿保机-契丹
B.鲜卑族-元昊-西夏
C.女真族-完颜阿骨打-金
D.匈奴族-忽必烈-元朝
19.(2021·安徽·滁州市定远英华中学七年级期中)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20.(2021·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七年级期中)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 】(1)隋朝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千米。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贞观初年,高僧法藏西行,前往天竺取经,后由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金军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1127年,金军攻破临安,北宋灭亡。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021·安徽合肥·七年级期中)“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幅对联中的“忠骨”指的是宋朝时的抗金英雄文天祥。(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021·安徽合肥·七年级期中)南宋与金议和,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形成对峙局面。(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2021·安徽·合肥一六八中学七年级期中)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和谐相处是国家的一件大事,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古代的统治者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验和教训。
【隋朝——“顺应时代潮流”】
材料一: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材料一中反映出隋朝建立前,我国北方民族关系出现什么现象?
【唐朝——“和同为一家”】
材料二:“自从贵主(唐太宗)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唐)陈陶:《陇西行》
(2)材料二中“贵主和亲”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二说明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宋朝——“先战后和”】
材料三:《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
材料四:《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宋朝民族关系有何特点?史学家许倬云说“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故国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一例)
【以史为鉴】
(4)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你对民族关系、民族交往的认识。
24.(2021·安徽芜湖·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实行经济封锁,西夏人民“饮无茶,衣帛贵”……元昊不得已……压宋议和,经过讨价还价,元昊取消帝号,宋册封其为夏国主,每年以“岁赐”的名义,给夏银、帛、茶二十万五千。
——摘编自周宝珠、陈振《简明宋史》
(1)据材料一回答,西夏被迫与宋议和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夏 和议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 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写怀》(节选)
(2)材料二中的“匈奴”是指哪个少数民族? 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在哪一战役中 大破“匈奴”?试分析这一战役对南宋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认为当前我国应如何发展民族关系?
25.(2021·安徽淮南·七年级期中)仔细观察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各族的“()”。唐朝还先后设置()和(), 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2)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 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与宋议和,这次宋辽盟约称“()”。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 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却向金求和,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 并给金岁币,双方以()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常用方法除上述外还有哪些?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准确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民族政权众多,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时期,民族关系有战有和,和是主流,有利于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辽宋夏金元
2.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因此两宋时期少数民族首领和其所建立政权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元昊——西夏,故B符合题意;耶律阿保机建立的是契丹(辽),排除A;完颜阿骨打建立的是大金,排除C;完颜雍是金世宗,金朝第五代皇帝,排除D。故选B。
3.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115年,女真族首领阿骨打建立金,定都会宁。金建立后,迅速强大起来,1125年灭亡辽,随后,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所以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均不是金所灭,排除。故选A。
4.C
【解析】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耶律阿保机后来改契丹国号为辽,①正确;12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②正确;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吴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③错误;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④错误。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5.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经过宋金战争,南宋与金议和,双方以大散关至淮水为分界线,南宋偏安江南,故D符合题意;北宋与西夏议和中,西夏向宋称臣,宋送给西夏岁币,故A不符合题意;北宋与辽订立澶渊之盟,故B不符合题意;南宋与辽不并存,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B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从此,女真族的力量不断增强。12世纪初期,阿骨打骑兵抗辽,把辽军打得节节败退。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B项符合题意;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国,有时也称辽。A项不合题意;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C项不合题意;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8世纪中期,回纥建立汗国,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7.B
【解析】
北宋灭亡后,赵构在临安重建宋朝,史称南宋。金军几次南下,遭到了南宋抗战派将领的英勇抵抗,岳飞就是其中一位。岳飞率领岳家军,骁勇善战,纪律严明,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曾收复建康,后又在郾城打败兀术,乘机收复失地,直捣黄龙。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此题选择答案B。
8.D
【解析】
根据所学,诗句的意思是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游人如痴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其背景是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因此该作者是南宋的,故D项正确;综上分析,排除ABC。
9.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可知,诗句即反映了南宋建立后,统治者苟安南方,不思收复北方的失地,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C。
10.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夏(1038年-1227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朝代,金朝(1115年-123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统治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王朝,辽朝(907年-1125年 )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北宋的建立时间和灭亡时间是960年-1127年、南宋的建立时间和灭亡时间是1127年-1279年,由此可知南宋的建立在辽灭亡之后,不是同时期存在的政权,D符合题意;ABC反映的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关系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
11.B
【解析】
题目诗句即反映了南宋建立后,统治者苟安南方,不思收复北方的失地。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北对峙形式形成。B项正确;北宋都城在开封,因此与材料中的“杭州”无关,排除ABD项。故选B项。
12.B
【解析】
依据材料中的信息“郾城大捷”“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知,他要讲述的是岳飞抗金。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了许多失地。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故B符合题意;卫青北击匈奴与收复建康等信息不符,排除A;文天祥抗元、戚继光抗倭均与题干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D。故选B。
13.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三千多人北去,并掠走宫廷依仗、天下府州图、典籍、天文仪器、乐器以及大批珍宝器物,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可知,当时的国耻是指金灭北宋,A项符合题意;而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
14.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政权是并立与和战的关系,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发展,D正确;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排除A;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阶段特征,排除B;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排除C。故选D。
15.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北宋灭亡后,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千古宋城,梦回临安,反映的就是南宋都城临安的记忆,因此D项符合题意;A项秦俑故乡,丝路源头反映的是秦朝都城咸阳和西汉都城长安,排除;B项繁华汴水,精彩开封反映的是北宋都城开封,排除;C项六朝古都,金陵风韵反映的是南朝都城建康(南京),排除。故选D。
16.D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岳飞班师后,1141年,南宋与金最终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图片D“大散关”与岳飞事迹相关,故D符合题意;A是春秋争霸,和岳飞无关,故不符合题意;B是三国鼎立,不符合题意;C是淝水之战,和符坚有关,故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油条俗称“油炸桧”,意指油炸秦桧。这样的名称反映了中国人对岳飞的同情与肯定。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1140年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不断壮大,害怕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以所谓的“谋反”罪杀害了岳飞。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8.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故C匹配正确,符合题意;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故A匹配不正确,不合题意;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故B匹配不正确,不合题意;蒙古族首领忽必烈建立元朝,故D匹配不正确,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9.C
【解析】
辽宋夏金时期,我国出现了辽、宋、西夏、金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因此排除D项,C项正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辽、宋、西夏、金不属于诸侯国,排除AB项。故选C项。
20.(1)(错误)“长安”改为“洛阳”
(2)(错误)“法藏”改为“玄奘”
(3)(正确)
(4)(错误)“临安”改为“开封”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便利江南粮食,布匹的北运,进而巩固隋王朝对去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或最北点)涿郡(今北京),南至(或最南点)余杭(今杭州),全长2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故本题干表述错误,把“长安”改为“洛阳”。
(2)依据所学可知,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故本题干表述错误,把“法藏”改为“玄奘”。
(3)依据所学可知,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故本题干表述正确。
(4)依据所学可知,金军在灭辽后发动了对宋的战争。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并掠走了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故本题干表述错误,把“临安”改为“开封”。
21.错误,把“文天祥”改为“岳飞”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对联是秦桧跪在岳飞墓阙上的对联,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抗金将领,他英勇善战,收复很多失地,但遭到秦桧的迫害而被杀,后人就铸了秦桧铁的跪像跪于岳飞墓前,故本题表述错误,应该把“文天祥”改为“岳飞”。
22.正确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经过多年战争,南宋与金议和,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形成对峙局面。故正确。
23.(1)民族交融的现象
(2)文成公主入藏;开明的民族政策
(3)民族政权并立;北宋通过澶渊之盟,以金钱和丝帛换来了和平的社会局面
(4)认识: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北宋在与周边民族相处有和有战;友好相处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一视同仁、平等友好、团结互助等;统治者都很重视民族关系的处理。
【解析】
(1)依据材料一“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可知反映了隋朝建立前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推动北方民族交融。
(2)依据材料二“自从贵主(唐太宗)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可知反映的是唐太宗时期对吐蕃采取和亲政策,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从而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文成公主入藏,说明唐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3)依据材料三《辽、北宋、西夏并立形势图》、材料四《金、南宋对峙形势图》,说明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宋真宗时期与辽订立澶渊之盟,每年给辽提供大量的岁币以维持双方的和平局面;南宋宋高宗时期与金订立绍兴和议,通过给对方大量的岁币以换取和平。
(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古代统治者都很重视民族关系的处理;唐朝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两宋时期虽然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有过战争冲突,但是和平友好相处是民族关系的主流;今天我们在民族关系问题上应该一视同仁,平等友好,团结互助等等。
24.(1)宋对西夏实行经济封锁,两国贸易往来中断,西夏人民基本物资难以保障。宋夏议和促进了双方经济发展,保障了人民的利益。
(2)女真族;郾城之战;郾城之战宋军以少胜多,给金军以沉重打击;有利于南宋政权的巩固。
(3)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等。
【解析】
(1)由材料一“宋实行经济封锁,西夏人民‘饮无茶,衣帛贵’....元昊不得....压宋议和,经过讨价还价,元昊取消帝号,宋册封其为夏国主,每年以“岁赐’ 的名义,给夏银、帛、茶二十万五千”可知,西夏被迫与宋议和的原因是宋对西夏实行经济封锁,两国贸易往来中断,西夏人民基本物资难以保障。宋夏议和促进了双方经济发展,保障了人民的利益。
(2)由材料二“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可知,材料二中的“匈奴”是指女真族。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在郾城之战中大破女真。郾城之战宋军以少胜多,给金军以沉重打击,有利于南宋政权的巩固。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等。
25.(1)开明;天可汗;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2)使节;澶渊之盟;岳飞;淮水至大散关。
(3)和亲、册封。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因此,括号内填写“开明”和“天可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因此,括号内填写“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因此,括号内填写“使节”;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因此,括号内填写“澶渊之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因此,括号内填写“岳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因此,括号内填写“淮水至大散关”。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综上所述,已涉及的中国古代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常用方法有战争、议和、设置管辖机构。除上述外还有: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641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因此,还有的方式之一是和亲;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入关后,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喇嘛亲自人京朝贺。顺治皇帝隆重接见,1653年正式赐予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还拨专款重修布达拉宫。因此,还有的方式之二是册封。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