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元朝的统治练习题(含解析)期中复习 2021-2022学年下学期安徽省各地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元朝的统治练习题(含解析)期中复习 2021-2022学年下学期安徽省各地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4 22:2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1元朝的统治练习题
1.(2021·安徽合肥·七年级期中)元朝时,我国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这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 )
A.蒙古族 B.女真族 C.回族 D.藏族
2.(2021·安徽芜湖·七年级期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现有56个民族。其中有一个民族在元朝时期开始形成,这 一民族是
A.维吾尔族 B.回族 C.壮族 D.彝族
3.(2021·安徽霍邱乌龙中学七年级期中)“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 。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台湾府 B.宣政院 C.澎湖巡检司 D.台湾省
4.(2021·安徽·七年级期中)《元史》中记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下列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A.地方行政制度发生转变 B.元朝实行行省制
C.元朝疆域比汉、唐更辽阔 D.中书省是地方行政机构
5.(2021·安徽·歙县教研室七年级期中)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台湾省在元朝时期的名称是
A.流求
B.琉球
C.夷洲
D.澎湖
6.(2021·安徽·铜陵市第十中学七年级期中)1271年,他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改国号为元。“他”是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铁木真
D.忽必烈
7.(2021·安徽·七年级期中)元朝统一全国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广大疆域的管理。为加强对东南沿海岛屿的管理而设立了什么机构( )
A.户部 B.市舶司 C.海关 D.澎湖巡检司
8.(2021·安徽·铜陵市第十中学七年级期中)文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写照。如图文物可用于研究( )
A.汉朝与西域的关系 B.唐朝的开放与繁荣
C.元朝海外贸易的发展 D.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
9.(2021·安徽合肥·七年级期中)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中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
A.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 B.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
C.元朝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 D.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
10.(2021·安徽·六安市汇文中学七年级期中)元朝时,某机构“设长官二人,其中一人以吐蕃上层喇嘛国师充任。其下设官分职,僧俗并用。……遇地方有事,则临时在当地设立分院处理。凡重大军事,则会同掌管军务的机构议处。”该机构是
A.中书省 B.枢密院 C.御史台 D.宣政院
11.(2021·安徽·六安市汇文中学七年级期中)郑成功在致荷兰总督的招降书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当时,能为这一说法提供依据的是
A.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B.元朝时设置宣政院
C.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 D.清朝时设置台湾府
12.(2021·安徽·六安市汇文中学七年级期中)从图1到图2的转变反映了宋元时期的社会发展特征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建立 B.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
C.经济繁荣与对外开放 D.民族和睦与科技发达
13.(2021·安徽合肥·七年级期中)“蓝蓝的天空,清淌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我们经常吟唱。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14.(2021·安徽·滁州市定远英华中学七年级期中)见下图中的著作,如果某图书网站要求为此上架图书写一句简介,下面可以入选的是
A.统蒙古,立政权,未灭西夏身先死
B.建大元,灭南宋,统一全国设行省
C.统契丹,建政权,澶渊之盟结和平
D.统女真,抗大辽,建立金朝灭北宋
15.(2021·安徽安庆·七年级期中)对西藏加强管辖,并使之成为正式行政区的是
A.汉朝政府 B.唐朝政府 C.宋朝政府 D.元朝政府
16.(2021·安徽·铜陵市第十中学七年级期中)钱穆评价元朝行省制度说:“行中书省就是一个流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反映了行省的设置
A.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难题想
B.不利于各地之间经济交流
C.使得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7.(2021·安徽合肥·七年级期中)“自封建(注:即分封)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材料中所涉及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2021·安徽·六安市汇文中学七年级期中)元朝促进了民族交融,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判断: ______ 改正: ______ 。
19.(2021·安徽·歙县教研室七年级期中)以下是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叙述,请辨别对错并改正。(在题前的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隋文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杜甫的诗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其人享有“诗仙”的美誉。
(3)唐玄宗时期,鉴真第六次东渡成功抵达日本,传授佛经,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4)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说明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繁荣。
(5)唐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20.(2021·安徽合肥·七年级期中)元朝建立后,对新疆实行有效管辖,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021·安徽安庆·七年级期中)宋朝时期,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021·安徽芜湖·七年级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元朝为加科对地方的统治实行什么制度?全国哪些地区归中央直接管辖?
材料二: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摘编自李孔怀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元朝统治者对汉唐以来的地方行政区划作出了怎样的改变。这一改变的作用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23.(2021·安徽·铜陵市第十中学七年级期中)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 制度篇】
元朝疆域十分辽阔。元朝统治者对其进行了创造性地治理。
(1)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探究二 经济篇】
宋代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反映了时代的脉搏。
(2)材料中的图片分别反映了我国经济在哪些领域的发展情况?其中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一地区?
【探究三 民族关系篇】
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民族融合,由于民族融合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3)元朝的“宣政院辖地”是指现在的哪一地区?它的设立有何意义?同时,为加强对东南地区澎湖及琉球的管辖,元朝设置哪一机构?
(4)元末:“胡人有妇解汉音,汗女亦解调胡琴。”在元朝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况,形成了一个新民族,请问这个新的民族名称是什么?
24.(2021·安徽铜陵·七年级期中)伟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做出了普通人不能做出的伟大业绩。这些业绩对当时或者后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国家、民族乃至于全人类都是有益的。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
(1)材料一中提到的“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请写出此“河”中心点的名称。此“河”的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
——《贞观政要》
(2)材料二中“朕”的统治在历史上称为什么?该皇帝的统治思想能给我们提供什么启示?
材料三:《元史》载: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立朝仪,造都邑,……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者曰御史台。在地方……
——摘自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3)材料三中的“世祖”指的是哪位皇帝?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指出此朝代在地方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25.(2021·安徽·歙县教研室七年级期中)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元朝)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成为后代行政划分的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1)材料中“这个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写出元朝管辖西藏的机构名称。
探究二:经济篇
(2)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我国唐朝历史上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请写出如图所示的生产工具名称。
探究三:文化篇
(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列举唐朝诗、书、画代表人物各一位。
探究四:感悟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4)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6.(2021·安徽·合肥38中七年级期中)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就重视与边疆少数民族的交往与管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图一中的封建王朝在处理边疆少数民族关系时采取了什么政策?请举一例史实说明。图二中辽宋之间保持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二: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二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以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
——《历史创新能力培养》
(2)依据材料二,指出材料一中图一与图二分别属于“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模式”的哪一种?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当时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
(4)结合本题所学,你认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要处理好民族关系,可以得到哪些启发?
27.(2021·安徽·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南宋诗人陆游在一篇文章中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材料三:南宋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四:自封建变成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
(1)材料一是哪位画家的作品?此图反映了当时哪个城市怎样的景象?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的谚语说明哪个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的粮仓?当地种植的从越南引进的水稻品种是什么?
(4)材料四是哪位统治者的措施?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根据所学,元朝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故B项正确;维吾尔族、壮族、彝族都不是在元朝时形成的新的民族,排除A、C、D项。故选B。
3.C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和澎湖列岛,这是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关,C项正确;台湾府,位于东南沿海的宝岛台湾,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隶属于福建省布政使司,排除A项;宣政院是中国元朝时期设立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行政机构,排除B项;清朝康熙皇帝设立的台湾府,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元政府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路、府、州、县;“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因此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中书省是地方行政机构”。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对材料解读都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故选D。
5.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中央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琉球及其附属岛屿,琉球就是今天的台湾。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6.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改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故D符合题意;耶律阿保机建立的是契丹国,故A不符合题意;完颜阿骨打建立的是金,故B不符合题意;铁木真统一蒙古后,建立了蒙古国。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7.D
【解析】
元朝统一全国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广大疆域的管理。为加强对东南沿海岛屿的管理而设立了澎湖巡检司,所以答案选D。
8.D
【解析】
元朝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因而图中的宣政院印可用于研究西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D项正确;宣政院是元朝设置的,排除AB项;宣政院与海外贸易无关,排除C项。故选D。
9.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宜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C正确;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排除A;唐朝时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排除B;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事务,排除D。故选C。
10.D
【解析】
根据所学,宣政院是元代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吐蕃地区军事民政的中央机构。至元初年设立,原名总制院。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名宣政院。宣政院设院使二人,其中一人以吐蕃上层喇嘛国师充任。其下设官分职,僧俗并用。吐蕃喇嘛教主八思巴被任命为国师,兼宣政院的第一任长官。遇地方有事,则临时在当地设立分院处理。凡重大军事,由宣政院会同枢密院议处。元代崇信喇嘛教,所以宣政院权力很大。D项正确;综合以上分析,中书省是中央最高的行政机构,排除A;B项是负责军事的,排除B;C项是负责监察的,排除C。
11.C
【解析】
依据材料“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故选项C符合题意;西域都护府是最早管辖新疆地区的行政机构,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元朝设置宣政院是最早管辖西藏地区的行政机构,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1684年,清政府设置了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时间要比元朝晚,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2.B
【解析】
依据图1可知,金、南宋、西夏、大理等多政权并立,图2是元朝统一全国的疆域图,从图1到图2的转变反映了宋元时期的社会发展特征是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B正确;ACD与图片信息不符,故错误。综上故选B。
13.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建立后灭亡南宋,实现全国统一,结束了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B正确;成吉思汗在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排除A;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没有完成全国统一,排除C;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没有完成全国统一,排除D。故选B。
14.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忽必烈1271年定国号为元,1276年灭亡南宋,元朝统一中国,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对后世影响深远,所以答案选择B。
15.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政府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应选D。
16.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将西藏、云南、辽阳、岭北等边陲地区都置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成为我国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成为今天省制的开端,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7.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封建(注:即分封)变为郡县”,涉及到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涉及到了行省制,题目涉及到的政治制度有分封制和郡县制,行省制,本题选D。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的古代政治制度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都维护了统治的稳固,其中的秦朝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影响最大,至今我国的地方行政制度还在沿用县制和省制,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同学们要好好的识记和理解。
18.正确
【解析】
唐朝以来,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方定居,元朝时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各族长期杂居通婚,到元朝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故本题说法正确。
19.(1)(错误)隋文帝改为隋炀帝
(2)(错误)杜甫改为李白
(3)(正确)
(4)(错误)南宋改为北宋
(5)(错误)唐朝改为元朝
【解析】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改变魏晋以来用人做官的弊端,隋炀帝在位时,设立了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题目错误。隋文帝改为隋炀帝。
(2)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像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题目错误,杜甫改为李白。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在日本,他辛勤不懈的传播唐朝文化,传授佛经,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题目正确。
(4)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我国商品经济繁荣,推动了货币交易量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题目错误,南宋改为北宋。
(5)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了宣政院。题目错误,唐朝改为元朝。
20.错误,把“新疆”改为“西藏”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实行有效管辖,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故错误;改正:把“新疆”改为“西藏”。
21.错误;宋朝改为元朝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威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朝廷还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故题干错误,宋朝应改为元朝。
22.(1)行省制度。山东、山西和河北。
(2)实行行省制度,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
(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统一的国家, 历朝历代统治者不断促进民族团结和融合。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实行行省制度。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2)根据材料二“元朝统治者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统治者实行了行省制度,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行省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围绕多民族统一和民族团结来答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3.(1)行省制度。
(2)农业、手工业、商业;四川地区。
(3)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澎湖巡检司。
(4)回族。
【解析】
(1)依据“元朝疆域”的关键信息“甘肃行省、云南行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十分辽阔。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秧马是宋代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秧马反映了我国经济在农业领域的发展情况。宋朝织机用于纺织业,反映了我国经济在手工业领域的发展情况。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反映了我国经济在商业领域的发展情况。交子最早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宣政院,直接统辖西藏。宣政院的设立,标志着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及琉球。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元朝广大疆域内出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况,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回族。
24.(1)隋炀帝(杨广);洛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贞观之治;要坚持以民为本,关爱人民;要坚持民族平等,关爱少数民族;要任用贤才,虚心纳谏;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自我完善;要处理好民族关系;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爱惜百姓。(任写一点即可)
(3)忽必烈;行省制度
【解析】
(1)根据“尽道隋亡为此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提到的“河”是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杨广)在位时开通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中心点是洛阳。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是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根据“《贞观政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朕”指的是唐太宗,唐太宗的统治在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思想能给我们提供的启示有:要坚持以民为本,关爱人民;要坚持民族平等,关爱少数民族;要任用贤才,虚心纳谏;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自我完善;要处理好民族关系;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爱惜百姓。(任写一点即可)
(3)根据“《元史》载:世祖即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元世祖忽必烈。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可知,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
25.(1)制度:行省制度机构:宣政院
(2)曲辕犁和筒车(错字不给分)
(3)唐诗;诗: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书:颜真卿/欧阳询等画:阎立本/吴道子等
(4)吸收和借鉴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等。(答出其中一点均可)
【解析】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元朝时期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行省制度。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第二小问:元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了宣政院。
(2)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的工具是曲辕犁和筒车。
(3)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有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是颜真卿和柳公权。颜真卿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颜体”。柳公权博采众长,自成“柳体”。唐朝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
(4)
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需要吸收和借鉴前人宝贵经验;努力学习先进文化知识;勤思多问;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实践。
26.(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史实:文成公主入藏,或:金城公主嫁到吐蕃等合理即可。历史事件:澶渊之盟
(2)图一属于第二种;图二属于第一种。
(3)民族交融团结、国家统一
(4)发展生产力,强盛的国力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保证;和谐、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关系融洽发展;加强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各名族交融、共同进步等。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中的封建王朝是指唐朝,唐朝在处理边疆少数民族关系时采取了开明的政策,如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由“图二中辽宋之间保持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可知1004年,宋真宗统治时,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战后双方订立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这样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因此辽宋之间保持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得益于澶渊之盟。
(2)依据材料二“一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第二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以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图一与唐朝相关,唐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以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属于第二种模式;图二与辽宋相关,辽、西夏与宋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形成割据分裂局面,属于第一种模式。
(3)根据材料一,可知图一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维护国家统一;图二中辽宋之间保持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由材料三,可知是元朝,所以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同时周边民族相继崛起,西夏、辽与重文轻武的北宋并立。女真族建立金朝,灭辽和北宋之后与南宋形成对峙,最后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效仿之前的王朝建立起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随着宋元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社会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因此当时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是民族交融团结、国家统一。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个多民族国家要处理好民族关系,可以得到的启发,是和谐、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民族关系融洽发展;发展生产力,强盛的国力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保证;加强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各名族交融、共同进步等。
27.(1)张择端。反映了东京(开封)商品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丰富。
(2)经济重心南移。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自然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重视农业,兴修水利。(任意三点即可) 
(3)太湖流域。占城稻。
(4)元太祖(忽必烈)。目的: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图是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画家的作品;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市民生活丰富。(2)根据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以 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自然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南北方人民 的辛勤劳动;统治者重视农业,兴修水利。(3)根据材料三 “苏湖熟,天下足。”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谚语说明太湖流域已经成为全国的粮仓,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当地种植的从越南引进的水稻品种是占城稻。占城稻出产于印支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宋朝时引入我国,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4)根据材料四“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忽必烈的措施;实行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