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4-04 17:5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溶液》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某同学在探究物质溶解的热现象及温度对物质溶解度影响时,设计了如下实验,现象如图一所示,溶解度曲线如图二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溶解度曲线为a曲线
B.升温可以使N的饱和溶液变浑浊
C.M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D.如果t2℃时,M、N的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则溶剂质量M>N
2.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25%的稀硫酸。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
B.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3.如图所示是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时,的溶解度大于的溶解度
B.℃时,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时,将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一定有晶体析出
D.固体中含有少量的,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4.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30g
B.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a1℃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7
D.将a2℃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a1℃,有20g固体析出
5.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配制此温度下2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制该溶液需要5g NaCl
B.该溶液为饱和溶液
C.将该溶液长时间敞口放置,最终有晶体析出
D.配溶液时,量取所需体积的水倒入烧杯,有少量水洒出,则所配溶液浓度小于5%
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t2℃时,溶质质量相等的甲、乙饱和溶液,溶液质量:甲 < 乙
B.当甲中含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C.tl℃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的质量一定变小
7.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31.6g
B.2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硝酸钾31.6g
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硝酸钾的质量比为100∶31.6
D.20℃时,将31.6g硝酸钾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8.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中,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量取水时量筒内事先有少量水
B.所用氯化钠固体不纯
C.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
D.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
9.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酒 B.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酒精溶液
10.现有5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钠溶液.要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1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A.增加5g硝酸钠
B.倒掉一半溶液
C.蒸发掉25g水
D.增加50g同种溶液
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甲、乙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为饱和溶液
B.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
C.t2℃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D.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以用蒸发结晶提纯甲
12.小金在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数据,据此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克 加入硝酸钾的质量/克 所得溶液的质量/克
① 10 100 40 120.9
② 60 100 40 140
A.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0克
B.②所得溶液一定是6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若通过加热将①中剩余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热前保持一致
D.若将②所得溶液降温至10℃,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二、简答题
13.根据下列实验报告回答问题。
活动与探究: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液体温度的变化
探究目的 了解物质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情况;学习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
实验用品 药匙、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氢氧化钠固体、水
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1)图示③中的操作存在一处错误,应改正为_________。
(2)图示③中错误操作改正后,上述实验能否测 得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范围?为什么? _________。
14.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蕴含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海水晒盐能够得到粗盐和卤水. ①卤水中含有MgCl2、KCl和MgSO4等物质,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
②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到t3℃以上时,仍然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③将饱和氯化镁溶液由t3℃冷却至t1℃,下列四种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Ⅰ.溶液的质量不变Ⅱ.氯化镁的溶解度变小
Ⅲ.溶液中溶质质量不变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④在t3℃时,60克KCl的饱和溶液与60克MgCl2的饱和溶液中,溶质MgCl2与KCl的质量比为3:1,则t3℃时MgCl2的溶解度为________.
三、推断题
15.A、B、C、D、E、F均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D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B、C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
(1)A在D中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不同的气体。B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C和无色气体D,C和D都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B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如图所示将固体E放入大烧杯中的水里,小烧杯中F的饱和溶液变浑浊。则E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16.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向50g水中加入30g的b物质,得到b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2)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四、实验题
17.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甲是电解水的实验。实验开始时,应先检查装置的_______,然后加水并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关闭电源,将燃着的木条放在b管口并打开活塞,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乙是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关闭K时,B处纸花不变色;打开K时,B处纸花变红色。A瓶中试剂X可能是浓硫酸或____(选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或“氯化钙溶液”)。当试剂ⅹ为浓硫酸时,实验不能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结论,原因是______。
(3)丙是配制100g16%的NaCl溶液的称量过程。若其他操作均正确,所配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会______(选填“>”“<”或“=”)16%。
18.下列是对实验装置的改进,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若将硝酸铵固体加入原装置中,温度计示数下降,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若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改进装置中,可观察到U形管内的左边液面将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
(2)实验二:原装置中说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改进装置的优点为____________,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19.韩国“岁月号”沉船事故发生后,几百名潜水员参与了打捞工作,他们携带的水下供氧设备中供氧剂是过氧化钠(Na2O2),它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及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供人呼吸.某同学想进一步探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2Na2O2+2H2O═4NaOH+O2↑),将15.6g过氧化钠加入盛有147.6g水(过量)的烧杯中充分反应,直至固体完全消失,不再有气泡产生.请计算:
(1)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化学兴趣小组用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并测量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现称量68g 过氧化氢溶液和 0.1g 二氧化锰进行实验,反应前后质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
计算:
(1)制得氧气的质量是__g;
(2)过氧化氢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B 4.D 5.C 6.A 7.B 8.D 9.A 10.C 11.B 12.D
13. 用玻璃棒搅拌 )不能,因为没有测量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前水的温度
14. KCl; MgSO4; Ⅱ、Ⅳ; 100g
15. H2O2 NaOH或CaO E溶于水放热
16. 75 a>b>c
17. 气密性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氢氧化钠溶液 未进行“水能否使石蕊纸花变色”的实验(合理即可) <
18. 烧杯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 低于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更环保等
19.3.2g; 10%
20.(1)0.8;(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