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时间:20分钟,分值:30分)
1.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具告以事
B.张良出,要项伯
C.因击沛公于坐
D.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秦时与臣游 游:交往
B.此亡秦之续耳 续:后继者
C.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缘故
D.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幸:幸亏,幸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字用法和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使子婴为相 ②为击破沛公军
③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②④/③/⑤/⑥
C.①/②④/③⑥/⑤ D.①③/②④/⑤/⑥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范增数目项王 B.常以身翼蔽项王
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D.籍吏民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如因善遇之 因击沛公于坐
B.具告以事 以待大王来
C.臣死且不避 且为之奈何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今者有小人之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②以其无礼于晋
C.①行李之往来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
D.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虏
7.下列句子的句式属于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 )(2分)
A.大王来何操 B.亚父者,范增也
C.得复见将军于此 D.若属皆且为所虏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常痛恨于骨髓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约为婚姻
9.下列各句中,全能体现樊哙“勇”和“谋”的一项是( )(2分)
①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③拔剑切而啖之 ④项王未有以应 ⑤樊哙从良坐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10.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参乘,古代乘车,尊者居左,驭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其任务就是保护主帅,这个人就叫“参乘”。
B.婚姻,意为儿女亲家,女方的父亲为婚,男方的父亲为姻,在《鸿门宴》里刘邦和项伯就曾约为婚姻。
C.西向,古代宾主相见,座位以西为尊,主东而宾西,《鸿门宴》中项羽东向坐,符合座次的尊卑安排。
D.贱称,表示对对方的责骂轻蔑,如范增骂项羽时说“竖子不足与谋”,这里的“竖子”即表示责骂轻蔑。
11.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司马”,我国古代的官职名,战国时期“司马”为武职,专门纠察军队队列秩序。
B.我国古代,兄弟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C.“参乘”又写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古代四匹马拉的车。
D.“再拜”是古代一种相对隆重的礼节,在表示郑重呈献某物或接待某人时,行多次的叩拜礼。
12.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公,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也可作敬辞,尊称男子,文中的“沛公”指爵位。
B.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曾被称为“天府之国”。
C.相,是指在朝中的文臣,一般特指宰相,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
D.山东,指崤山以东,泛指秦以外的六国,而现在的“山东”因居太行山以东而得名。
13.中国古代在“室”内举办宴会,座位以西为尊,北次之,南再次之,东最次。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下列宴会的座位安排符合礼法的一项是( )(2分)
A.
B.
C.
D.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4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鸿门宴》中表达大丈夫应不拘小节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B
4.B
5.A
6.C
7.A
8.B
9.D
10.C
11.D
12.A
13.A
14.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