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1·北京市平谷区峪口中学七年级期中)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繁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2.(2021·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学校七年级期中)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荣
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
3.(2021·北京延庆·七年级期中)下面说法中符合隋唐特点的是( )
A.动荡与变革 B.繁荣与开放 C.民族政权并立 D.民族政权分立
4.(202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期中)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5.(2021·北京延庆·七年级期中)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A.
B.
C.
D.
6.(202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期中)每个历史盛世的出现都有其共同的历史原因。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包括( )
①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②选贤用能
③虚心纳谏
④注重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7.(2021·北京·101中学七年级期中)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在上有”的制度是指( )
A.三公九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8.(202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七年级期中)唐朝时期,漠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为了到长安觐见皇帝更加方便,在大漠南北专门开辟了一条大道,称为“参天可汗道”。“天可汗”指的是
A.唐高祖
B.唐玄宗
C.唐太宗
D.武则天
9.(2021·北京·北师大大兴附中七年级期中)下列帝王中,根据世袭制取得帝位的是( )
A.杨坚 B.李世民 C.赵匡胤 D.铁木真
10.(2021·北京·101中学七年级期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下面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隋文帝时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武则天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C.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确立,推动教育发展
D.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设立进士科
11.(202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七年级期中)将重要人物的事迹进行整理是历史学习的好方法。在某张卡片上记有“君舟民水”“天可汗”“贞观之治”等词语。该历史人物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2.(202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期中)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 )
A.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 B.设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
C.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 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
13.(202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期中)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武则天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14.(2021·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学校七年级期中)图中“?”处应为
A.唐太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后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15.(2021·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学校七年级期中)下图是某学习小组在探究唐朝历史时选取的一组材料。其目的是说明( )
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 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
A.农业的发展 B.兴盛的原因 C.衰落的过程 D.割据的结果
16.(2021·北京·北师大大兴附中七年级期中)下列每组制度中,相似度最高的是( )
A.分封制和二府三司制 B.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
C.内外朝制和察举制 D.郡县制和科举制
17.(2021·北京延庆·七年级期中)某同学整理了两则读书摘要,依据摘要内容判断与它们相关的皇帝是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8.(2021·北京市平谷区峪口中学七年级期中)有学者认为“在唐朝虽然每年平均只有二三十人通过考试,但……这一制度为天资聪颖却非士族豪门出身的人提供了机会”材料所说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郡县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9.(2021·北京市平谷区峪口中学七年级期中)唐太宗是我国古代一位有作为的君主。下列言论体现他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
A.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B.为政之要,唯在得人
C.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D.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20.(2021·北京·北师大大兴附中七年级期中)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二、综合题
21.(202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七年级期中)唐末的皇帝都是昏庸之辈,生活上极端奢侈,只管游乐挥霍,官僚们又贪污受贿成风,政治黑暗。由于对藩镇和边疆各族的支出,官僚机构膨胀以及统治集团生活奢侈等原因,致使府库空虚。为了维持统治集团的需要,政府对人民不断加税,一些地主又把赋税以各种形式转嫁到农民头上,加之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至唐朝末年,已出现”富者有连阡之田,贫者无锥之地的局面。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大宗十三年(859)十二月,浙东农民在裘莆的领导下发动起义,之后爆发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这次起义,转战南北,历时十年,严重削弱了唐王朝的统治力量。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A;违背以上材料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中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C 。
(1)唐朝后期政治黑暗,政府空虚。( )
(2)唐朝末年人民无以为生,纷纷爆发起义。( )
(3)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大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
(4)唐朝末年起义被镇压后割据势力进一步扩大。( )
(5)907年,朱全忠建立后梁,定都汴梁。( )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繁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C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是西汉时期,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光武中兴是东汉时期,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B
【解析】
依据题文中的 “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特别是“商店”、 “出售”、“卖之”的词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词语说明商业的繁荣,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答案选B。
3.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隋唐经济繁荣,对外开放,B项符合题意; 魏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是动荡与变革;民族政权并立是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分立是指三国时期。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4.D
【解析】
解读图表可知东晋至北宋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持续增加,这一变化主要应归功 于科举制,科举制使平民子弟通过考试可以步入仕途,大大提高了平民子弟在官员群体中的比例,故选D项。A项属于汉朝的察举制,错误;唐宋时期九品中正制已 被科举制取代,B项错误;C项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所以答案选D。
5.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是唐代中国劳动人民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A 铁农具是春秋时期的工具;B 水排是东汉时期发明的,C 耧车是西汉时期发明的。故选D。
6.B
【解析】
唐太宗时期的统治被称之为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的统治被称之为开元盛世,无论是唐太宗还是唐玄宗统治时期,他们都选贤用能和注重改革,而①和③所述都是唐太宗时期采取的措施,故选C。
7.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唐朝在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选项C符合题意;三公九卿制是汉朝官制,A排除;由“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可知,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唐朝时期进一步完善,B排除;元朝建立行省制,D排除。故选C。
8.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大大提高了唐朝中央政权的威望。东突厥灭亡以后,东北地区的奚、室韦等十几个部和西域的各小国都纷纷要求内属;逃到高昌的突厥人,听说唐朝对归降的突厥人待遇优厚,重又回来归唐。630年三月,四夷君长来到长安,请尊奉唐太宗为各族共同的首领“天可汗”。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的识记和认识能力,唐朝时期,统治者执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导致民族关系融洽,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增强,这也是唐朝繁盛的表现之一,对于唐朝时期各少数民族和唐的关系,同学们要注意掌握。
9.B
【解析】
世袭制就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唐朝的建立者李渊是李世民的父亲,李世民根据世袭制取得帝位。李世民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故B符合题意;杨坚是隋朝的建立者,排除A;赵匡胤建立北宋,排除C;铁木真统一蒙古,排除D。故选B。
10.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科举制诞生,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设立进士科,表述错误,故D符合题意;隋文帝时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武则天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确立,推动教育发展。故ABC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错误的”是解题的关键,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科举制诞生,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设立进士科,表述错误。
11.B
【解析】
根据“君舟民水”“天可汗”“贞观之治”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历史人物是唐太宗。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那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A
【解析】
解题时注意题干信息:唐太宗和魏征,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任用贤才,广开言路,魏征是一个敢于直言纳谏的大臣,在别人看来举止疏慢,但很受唐太宗赏识,故A项正确;三省六部制在隋朝就已确立,故B项排除;多谋善断是指房玄龄和杜如晦,故C项排除;创立科举,进行制度创新与隋唐几位皇帝有关,故D项排除。故选A。
13.B
【解析】
B项据对联中的“武周”“无字之碑”可以确定是描写武则天的,武则天原是唐高宗的皇后,后来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她继续推行贞观以来的政策和措施,使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死后立无字碑任后人评说,故B项符合题意;A项中“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反映的是唐太宗励精图治,开创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故A项与题意不符;C项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创开元盛世的盛世局面,但是后期追求享乐,朝政腐败,酿成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而衰,故C项与题意不符;D项反映了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得后周政权建立北宋王朝,并且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巩固统治,故D项与题意不符。故选B
14.C
【解析】
依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图反映唐朝从建立到发展以及由盛转衰到灭亡的过程,问号处为唐朝发展的全盛时期。联系所学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府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故选C;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被称为“贞观之治”,排除AB;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宠爱杨贵妃,不理政事。他还任用奷臣为丞相,造成朝政混乱,导致以边将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版乱,历史上称之为“安史之乱”,排除D。
15.B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在位期间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武则天执政的时代,继承了唐太宗的相关政策,认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出现“贞观遗风”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故选项B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农业的发展,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唐朝是在唐玄宗后期开始衰落,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藩镇割据是在唐朝安史之乱以后,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6.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都是中央官职,最高统治者都是皇帝,它们都加强了中央集权,B符合题意;分封制在地方分封诸侯,二府三司制是宋代为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的重要举措,A排除;“内外朝制”西汉武帝时期设置的一种平衡相权的政治制度,察举制是选拔官吏的制度,C排除;秦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科举制是选拔官吏的制度,D排除。故选择B。
17.B
【解析】
依据题干的摘要“吸取隋朝灭亡教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和“贞观之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百姓的负担。唐太宗的年号贞观,他在位时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快速,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其统治为“贞观之治”,B符合题意;唐高祖与“贞观之治”无关,A排除;武则天与“贞观之治”不符,C排除;唐玄宗开创“开元盛世”,D排除。故选择B。
18.D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这一制度为天资聪颖却非士族豪门出身的人提供了机会”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诞生。到唐朝时经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又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能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故D符合题意;世袭制开始于夏朝的按照血统关系世代传承的制度,与题意不符,A排除;郡县制是秦朝开始创立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B排除;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官吏选拔制度,C排除。故选D。
19.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代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A项符合题意;为政之要,唯在得人表明唐太宗任人唯贤;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表明唐太宗注意纳谏;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表明唐太宗肯定人民群众的重要性。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20.C
【解析】
从材料中“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可以看出,拔河体现了人的阳刚与力量,从而受到推崇,C符合题意;AB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C。
21.(1)A(2)A(3)B(4)C(5)C
【解析】
(1)根据材料中的“唐末的皇帝都是昏庸之辈,生活上极端奢侈,只管游乐挥霍,官僚们又贪污受贿成风,政治黑暗。”可知唐朝后期政治黑暗,政府空虚,本题表述正确。故选A。
(2)根据材料中“浙东农民在裘莆的领导下发动起义,之后爆发了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可知,唐朝末年人民无以为生,纷纷爆发起义。所以本题表述正确。故选A。
(3)根据材料中的内容“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严重削弱了唐王朝的统治力量。”可知,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大起义并没有推翻唐朝的统治。所以本题表述错误。故选B。
(4) 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关于“唐朝末年起义被镇压后割据势力进一步扩大。”的内容,所以本题选C。
(5)材料内容没有涉及关于“907年,朱全忠建立后梁,定都汴梁。”的史实,所以本题选C。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