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练习题(含解析)期中复习 2021-2022学年下学期北京各地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练习题(含解析)期中复习 2021-2022学年下学期北京各地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4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4 22:3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21·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学校七年级期中)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荣
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
2.(2021·北京·101中学七年级期中)七年级负责本月学校文化长廊的黑板报设计,他们选定的主题是“唐代的中外交往”,并拟定下列四个标题。请你帮他们指出哪一项是错误的。
A.文成公主入藏
B.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中国文化
C.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D.日本派遣唐使来华
3.(202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期中)为“唐风洋溢奈良城”作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A.玄奘 B.一行 C.阿倍仲麻侣 D.鉴真
4.(2021·北京·101中学七年级期中)下列作品中,能够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提供重要资料的是 (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大唐西域记》 D.《西游记》
5.(202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七年级期中)下列唐朝史实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①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中原技术②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教经典③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A.中外交往 B.民族团结 C.国家统一 D.文化交流
6.(2021·北京·101中学七年级期中)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某小组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唐蕃和亲”“鉴真东渡”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A.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D.中华文明的起源
7.(2021·北京市平谷区峪口中学七年级期中)“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2021·北京·北师大大兴附中七年级期中)对比下面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①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②钱币上都有汉字③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④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2021·北京·101中学七年级期中)唐朝诗人元稹在他的诗歌《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诗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对外交往活跃
B.文化繁荣
C.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
10.(202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七年级期中)“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11.(202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七年级期中)“这个城市的人口大约一百万,外国人可能占了三分之一。城内围隔成一百多个坊,除了皇城、中央官署外,还有东、西两个市场。在胡商开设的酒肆中,胡姬当街卖酒,顾客盈门。城内有拜火教、景教寺庙”。文中描述的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唐朝长安 B.北宋开封 C.南宋临安 D.清朝北京
12.(2021·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学校七年级期中)如下图是现存放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序文中唐太宗高度评价玄奘法师取经和翻译佛经;碑文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成。该石碑可以用来研究( )
①中国书法艺术发展②中印之间文化交流③唐朝文化影响日本④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1·北京·北师大大兴附中七年级期中)“(法师)周流多载,方始旋返。十九年正月,届于长安……亲践者一百一十国,传闻者二十八国……尔其物产风土之差,习俗山川之异,远则稽之于国典,近则详之于故老。”出自( )
A.《送子天王图》 B.《步辇图》 C.《西游记》 D.《大唐西域记》
14.(2021·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地学校七年级期中)唐朝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是( )
A.到异国求取佛经精义 B.渡海受阻,备尝艰辛
C.对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D.将异国文化介绍到唐朝
15.(202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七年级期中)某班同学准备表演一部反映唐朝对外关系的历史剧。下列素材可以选择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鉴真东渡
C.金城公主入藏 D.郑和下西洋
16.(2021·北京市第四十三中学七年级期中)下图是唐代著名城市分布图。其中既是政治中心,又是文化和商贸中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
17.(202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期中)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杜甫《忆昔》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盛世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 这种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分别写出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中生产工具的名称。
(3)材料三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 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
18.(2021·北京·北师大大兴附中七年级期中)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中外的社会进步。
材料一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的是隋朝大运河。大运河流经的城市,A是 ,B是 。C处河段是渠。它所起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
【范例】唐朝高僧鉴真排除千难万险,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中国的医荮和书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2)参照范例,结合所学,完成你对玄奘西行的简介。
(3)依据上图,结合所学,比较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相同点。
19.(2021·北京·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七年级期中)唐都长安布局规整,人口众多,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材料一 唐都长安气势恢弘,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名片。A.韩愈:“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B.白居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C.白居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D.王维“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1)以上诗句描述了唐都长安的风貌。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填写字母即可)
①反映布局规整的是____②反映人口众多的是____
③反映民族文化交融的是____④反映对外交流的是____
材料二 ①他是中国古代一位善于吸取历史经验,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识的帝王。②他制定了“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的政策,将中央文武官员减至643员。③他充分信任“以谏诤为己任”的魏徵,主动“求谏”,注意“纳谏”。④在用人上,他选拔、使用了一批杰出将相,如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等。⑤对少数民族,他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被北方各族共同尊奉为“天可汗”。⑥在他统治期间,唐王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2)材料二的内容包含了史实与评价两部分,请对句子进行分类。
描述史实的句子有____(填写序号)表达观点及评价的句子____(填写序号)
(3)根据材料二中的内容,作出判断
材料二中的他是_____,在他统治期间,大唐王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依据题文中的 “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特别是“商店”、 “出售”、“卖之”的词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词语说明商业的繁荣,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答案选B。
2.A
【解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往比较活跃,鉴真东渡日本宣扬中国文化;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日本派遣唐使来华就是唐代的中外交往的事例;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属于唐朝民族关系,故A选项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D
【解析】
754年,鉴真第六次东渡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条的唐招提寺是由中国唐朝鉴真主持,于公元759年开始建造的。D项符合题意;玄奘是西行天竺,排除A项;僧一行与日本无关,排除B项;C项是日本遣唐使,排除C项。故选D项。
4.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唐西域记》是由唐代玄奘口述、辩机编的地理史籍,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 年)。《大唐西域记》记载的是玄奘从长安(今西安)出发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其中包括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城邦,还有许多不同的民族。《大唐西域记》是研究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兰卡等地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为各国学者所重视。故选项C符合题意;《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5.D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后,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中原技术,促进吐蕃发展,密切了汉藏联系;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教经典,把天竺文化带到唐朝;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由此可知三者反映的主题中外文化交流,D正确;“文成公主入藏”反映的是国内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AB排除;题干史实没有涉及祖国统一问题,C排除;故选D。
6.C
【解析】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体现的是唐朝的繁荣,“唐蕃和亲”体现的是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鉴真东渡”体现的是唐朝的对外开放。由此可知,探究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唐朝,故C符合题意;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排除A;统一国家的建立指的是秦汉时期,排除B;中华文明的起源指的是史前时期,排除D。故选C。
7.A
【解析】
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是元朝时期的事情,不是唐朝时期,④不符合题意;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以及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都属于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活动,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排除B、C和D项。故选A项。
8.A
【解析】
观察题干的唐朝的“开元通宝”和日本的“和同开珎”,可以看出两枚古钱币都是圆形方孔钱,故①符合题意;唐朝的“开元通宝”和日本的“和同开珎”上面都有汉字,故②符合题意;日本的“和同开珎”与唐朝的货币形状相同,钱币上有汉字,说明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故③符合题意;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的说法错误,因为唐朝与日本交往密切,但不属于唐朝管辖。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9.D
【解析】
据题干“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体现了唐朝时期胡服走进了河洛百姓家,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表明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加强。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0.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指的是文成公主入藏后,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故A不符合题意;“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赞颂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开发台湾的历史功绩。故B不符合题意;“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述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故C不符合题意;“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意思是:重重叠叠的官门一一打开,各国使节与百官向皇帝朝拜。由此可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D符合题意,故选D。
11.A
【解析】
依据课本知识分析材料可知,城内除了皇城、中央官署外,还有东、西两个市场,说明商业活动受到限制,出现了市场,是对唐朝长安的描述,A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A。
12.A
【解析】
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教,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碑文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成。故该石碑可以用来研究中国书法艺术发展、中印之间文化交流,①②符合题意;③《大唐三藏圣教序碑》与日本无关,排除;④《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反映的是中外交往,排除。所以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择A。
13.D
【解析】
根据“法师”“十九年正月,届于长安……亲践者一百一十国,传闻者二十八国”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玄奘西行,与玄奘西行有关的是《大唐西域记》,故选D;ABC中的作品都和玄奘西行无关,排除。
14.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鉴真是唐朝的和尚,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贞观年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求取佛经,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后来从天竺带回大量的佛经,为中印友好交往做出了贡献。据此可知,在交往中两人都历经艰险,凭借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作出重大贡献,故C项正确;玄奘是为了求取佛经,鉴真是为了弘扬佛法,排除A项;鉴真六次东渡,不畏艰险,排除B项;鉴真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排除D项。
15.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因此表演一部反映唐朝对外关系的历史剧可以选择的素材是“鉴真东渡”。选项B符合题意;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与“唐朝对外关系”不符,A排除;金城公主入藏,属于唐朝时期民族交融,C排除;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外交流,D排除。故选B。
16.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因此唐朝既是政治中心,又是文化和商贸中心的是都城长安。可知①是长安,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7.(1)唐玄宗;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等。(任意2点)
(2)图一:曲辕犁;图二:筒车。
(3)玄奘;《大唐西域记》。
(4)繁荣、开放、自信、包容、自由等。
【解析】
(1)根据“开元全盛日”可得出是唐玄宗。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从图片的内容和所学可得出图一:曲辕犁;图二:筒车。
(3)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名寺,研习佛法,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其口述,其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4)根据所学可得出繁荣、开放、自信、包容、自由等。
18.(1)A是洛阳,B是逐郡。C处河段是通济渠。运河是沟通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促进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2)唐朝高僧玄奘,排除千难万险,西游天竺,求取佛经,为中国引入了原文佛经并翻译,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3)相同点:都体现出坚持不懈、英勇无畏的品质;都促进了佛教的发展;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都反映了唐朝对外开放、积极进取的风貌。
【解析】
(1)根据所学隋朝大运河的内容可知,A是洛阳,B是逐郡。C处河段是通济渠。隋朝大运河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它是沟通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促进了南北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2)根据对鉴真东渡的描述可以看出,范例中描述了鉴真东渡的艰难、传播的内容和影响。所以对玄奘西行的简介应该是:唐朝高僧玄奘,排除千难万险,西游天竺,求取佛经,为中国引入了原文佛经并翻译,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相同点是都体现出坚持不懈、英勇无畏的品质;都促进了佛教的发展;都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贡献;都反映了唐朝对外开放、积极进取的风貌。
19.(1) B A C D
(2) ②③④⑤ ①⑥
(3) 太宗李世民 “贞观之治”
【解析】
(1)根据材料可知,B“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反映了长安布局规整;A“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反映了长安人口众多;C“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反映了长安民族文化交融;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反映了长安对外交流。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史实是真实发生过的,是客观存在的。②③④⑤属于历史史实。历史观点,是指有人参与的观点,即主观的。①⑥属于历史观点。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他”指的是唐太宗。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