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名著导读
《骆驼祥子》 圈点与批注
【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走近作者
【代表作】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月牙儿》《柳家大院》;
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1、人物简介
老舍把祥子这样的“小人物”写活了。祥子本是农村人,后来到城市谋生。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常见的职业——拉洋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他老实,健壮,坚忍,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自己能养活自己,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
祥子
人物形象
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了,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祥子:(前期)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后期)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
老北京人力车夫
人员构成: “被撤差的巡警或校役,把本钱吃光的小贩,或是失业的工匠”
祥子命运:
从乡下进城的农民→一个车夫(三起三落) →社会的弃儿(送回殡、捡烟头)
祥子性格:
祥子:(前期)老实、健壮、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后期)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
小福子
命运:
被二强子卖给军官(遭弃回家)→被二强子逼卖淫养家 →被祥子拒绝→卖到“白房子” →上吊自杀
性格:
善良能干、体贴懂事,敢于追求自己所爱,有主见不自卑,但也胆小、懦弱到不能自存。
虎妞
命运:
帮父亲刘四爷打理车厂→看上祥子,假怀孕骗得与其结婚 →离开车厂、住到杂院→怀孕难产死去
性格:
大胆能干、波辣放肆,敢于追求自己所爱,善耍小心眼、小伎俩,生活随意、骄奢放纵,但也胆小、懦弱到不能自存。
刘四爷
命运:
满清时旧北京的地痞→民国时见机干起车厂→反对虎妞与祥子婚姻,致虎妞出走→卖掉车厂→(虎妞死后的一个夜晚)与祥子相遇于巷子里→无下文
性格:
有魄力,有手段,识时务,为人跋扈,但也讲信用,头脑灵活,过于苛刻,他反对虎妞的婚姻实际上是对虎妞和祥子的拯救,只可惜虎父生虎女,一山不容二虎。
曹先生
命运
家境较好的学校老师,因包车与祥子结识→祥子重回“人和厂”以后,拉上曹先生的包月→因学生阮明告发,举家逃往天津→告发事件过后回到北京→(虎妞死后的一个夜晚)祥子找曹先生帮忙→祥子绝望自弃后,向曹先生借过几次钱→没有后文
性格:
祥子最尊敬的人之一,称之为“圣人”,与曹太太一样是宽厚、温和、善良,待人真诚友善,家境宽裕(有自己的黄包车,请得起包月,家里还有老妈子。)尊重下人,虽然少有零钱给下人,但提供好的住处与饭食,祥子愿意找曹先生要主意,精明的高妈也愿意少挣点一直跟在曹家就是一个证明。
2、三起三落
18岁到北平
成为一流车夫
攒钱买第一辆车
被拉去充军,车被抢
偷骆驼换35块大洋
难忍杨太太无理,怒辞杨宅
再回人和车厂拉车,为第二次买车攒钱
曹家遇险,被孙侦探敲诈
被迫与虎妞结婚
用虎妞的钱,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
虎妞难产而死,卖车葬妻
承诺小福子混好了找她
小福子自杀,变为行尸走肉
一起
一落
二起
二落
三起
三落
彻底堕落
3、专题探究
专题一:探寻悲剧原因
祥子的悲剧命运不仅是个人的,那么造成了祥子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背景:20世纪20—30年代正是中国现代史上最黑暗、最混乱的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争权夺势的混战接连不断,城市买办阶层、乡村土豪劣绅的压迫无处不在,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横行,使得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便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这些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个典型。
黑暗的旧社会的压迫、他人的影响
客观原因:
黑暗的旧社会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虎妞对祥子的诱骗;
爱人小福子的自尽。
祥子思想上的局限、性格和心理上的弱点
主观原因:
他乐观但盲目,有着积极向上的个人奋斗精神。但是他无法认清灾难的社会根源。
他勤快且保守,天天把钱放在手心才觉得舒坦,正是小农保守的典型心理和性格特征。
他有较强的生活欲望却又不能看清社会的本质。他将自己的生命和车连在一起,一旦拉车的理想破灭,他便陷入颓废的迷惘和痛苦的堕落,而小福子的死更是将他仅存的一丝希望摧毁,要强的祥子终于变成一个苟活于世的行尸走肉。
祥子前后巨大的改变,揭露了那个时代社会的黑暗,对劳苦大众的压迫剥削。
专题二:品析“京味儿”
“这派的车夫,也许拉‘整天儿’,也许拉‘半天儿’”
“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
“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
“他一定不会落在‘胶皮团’里”
京味儿 : 用纯熟的北京口语描述富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人情,刻画人物的性格,叙述故事,褒贬事物。
1、对北京的风俗民情、地理风貌、自然景物的描写。如虎妞筹备婚礼的民俗的交代;北平景物的情景交融的描写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叙述......都使小说透出北平特有的地方色彩。
2、运用了大量的儿化词,这是北京话中特有的-种合音现象,具有很强的口语色彩,语言简洁朴实、自然明快。“车口儿上”就是停车处,好比现在火车站外边出租车拉客的地方;还有什么再凑个块儿八角,一百元便可打住,管饭食叫“嚼谷”。
总结
语言大师老舍用明畅朴素的叙述笔调,幽默生动的“京味儿”语言,简洁有力地描绘出富有北京特色的生活画面,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物形象。作者真实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抒发了对现实强烈的不满,也表达了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注与同情。这是作者的悲悯,也是文学的悲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