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癞蛤蟆和小青蛙》(教案) 音乐四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癞蛤蟆和小青蛙》(教案) 音乐四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4-04 21:5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癞蛤蟆和小青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单元以“水乡”作为主题,《癞蛤蟆和小青蛙》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首学唱歌曲。
【教材分析】
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是一首风趣、活泼的儿童歌唱表演特点的歌曲,2/4拍,F大调。歌曲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了癞蛤蟆和小青蛙因为长得相近,认错娃娃和爸爸的幽默情节。歌曲蕴含了科学常识,是一首具有表演情节和科普意义的儿童歌曲。歌曲分为两段体,第一乐段以跳跃的音程和紧凑的节奏表现了癞蛤蟆和小青蛙的活泼特点。第二乐段为三个乐句,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表现了癞蛤蟆和小青蛙跳到月光下,发现认错娃娃和爸爸。在歌曲中还运用了“x|x xx xx |x”节奏的对白,说唱结合,使歌曲显得更加风趣、可爱。本课结合歌曲的学唱,编排了音乐知识“mf”(中强)和“mp”(中弱)的学习,并将新学的力度记号应用到歌曲演唱中,以提高学生歌唱的表现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欣赏、体验、模仿、合作、创编的形式学习、让学生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风格特点及说唱结合的特点。
2、用风趣幽默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癞蛤蟆和小青蛙》,并能与同伴分角色编创动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及协调能力。
3、在学唱歌曲中认识中弱、中强的力度记号,并能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要求学生用幽默、风趣、活泼的情绪表演《癞蛤蟆和小青蛙》。
2、难点:能准确的演唱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琴、乐器、头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设计意图:为了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老师创设了一条弱起的横排律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从整节课的开始部分就渗透了本课的难点弱起节奏。师生一起随音乐横拍律动。师:让我们带上愉悦的心情正式开启今天的音乐之旅吧!
(二)寓教于乐
设计意图:利用鼓声感受“x|x xx xx |x”的节奏。认识中强、中弱力度记号。
1、敲鼓练习“x|x xx xx |x”的节奏。
2、认识 Mf和 mp力度记号。
设计意图:出示课题《癞蛤蟆和小青蛙》。
(三)了解歌曲故事内容,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风格特点和说唱结合的音乐特点。
1、完整感受歌曲,初次聆听。设问:我们把谁吸引来了?出示课题。
2、癞蛤蟆和小青蛙说了什么?他么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3、科普癞蛤蟆和小青蛙的相同和不同。
4、根据歌曲节奏和旋律特点画出癞蛤蟆和小青蛙,模唱 2-5-1、2-6-5音程。
设计意图:利用歌词与旋律节奏统一的特点,学读歌词并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四)解决重点乐句。
1、学读第一乐段歌词。
2、分句教唱第一乐段歌词。
3、引导学生带上语气、音色、力度变化,变现角色形象。
4、处理重难点乐句。
5、完整演唱第一乐段。
6、带上不同的要求演唱第一乐段。
设计意图:学唱歌曲
(五)第二乐段。
1、师边唱边表演第二乐段。
2、癞蛤蟆和小青蛙跳到月光下,有什么新发现?读第二乐段歌词。
3、师教唱歌词。
4、完整演唱第二乐段。
5、处理分析第一乐句 mf-mp的力度变化。
6、完整演唱第二乐段。
(六)设计意图:用风趣幽默的情绪,有表情地演唱《癞蛤蟆和小青蛙》。
1、用歌声把故事唱出来。
2、分角色男生女生接龙唱。
3、思考叫什么动作变现癞蛤蟆和小青蛙的神态及动作。
4、跟着音乐表演。
5、边唱边表演。
(七)、创造表现
设计意图:与同伴分角色编创动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及协调能力。
1、我们也要举行一场儿童音乐剧表演。按照剧目内容分工。
2、展示并表演儿童音乐剧《癞蛤蟆和小青蛙》。
(八)、完美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节拍律动和音乐剧表演等形式,学习了歌曲《癞蛤蟆和小青蛙》,感受歌曲风趣、活泼的风格特点。我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同学们能够珍惜爱护身边的小动物,做一个自然生态的守护者!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