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4-04 21:4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练习题
选择题(48分)
1.两宋时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尤其突出,出现的新兴手工业部门是( )
A.陶瓷业 B.棉纺织业 C.丝织业 D.造船业
2.下图所示为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杂剧陶俑。下列对杂剧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它是一种综合性艺术 ②它是元曲的组成部分之一
③关汉卿是优秀的杂剧作家 ④它兴起于清朝中后期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苏湖熟,天下足”。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B.大运河贯通南北
C.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
D.南方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4.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
A.知州
B.通判
C.转运使
D.宰相
5.12世纪时,有个政权想借别人的东风收复失地,结果导致自己的两个皇帝被俘成囚,客死异乡。这个政权是( )
A.金朝 B.辽朝
C.北宋 D.南宋
6.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0年 1141年
北宋 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宋夏达成和议 金灭 辽 金灭北宋 南宋取得郾城大捷 南宋与金签订和约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7.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公文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这反映了元朝( )
A.疆域辽阔统一 B.中央集权衰落 C.重视科技创新 D.海外贸易发达
8.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哪些成就能说明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 (  )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指南针用于航海 
④火药武器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下图所示历史遗存,曾经见证了 ( )
A.唐朝对外交往的频繁
B.宋朝驿站的较大规模
C.元朝陆路交通的发达
D.元朝对外交往的繁荣
10.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该场所被称为( )
A.市
B.邸店
C.勾栏
D.瓦子
11.活字印刷术排印快速,可一次性大批量印刷,但古代书籍印刷后不能立刻热销。活字书版要随印随拆,没有雕版长期保存的优势。古代图书印刷仍以雕版为主,活字则用于京报、邸报、年历等文本印制。对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市场需求促使活字印刷术发明
B.活字印刷术是古代图书业主流印刷技术
C.活字印刷术在发明出来后迅速没落
D.活字印刷术在特定文本印刷中占据优势
12.对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需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辩证地看待,不能过分夸大其历史影响。其实,有些没有出现过所谓“封建盛世”的朝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同样巨大,比如秦朝、元朝,在很多方面都带有开创性。下列各项不属于元朝贡献的是( )
A.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B.设安西都护府管理西藏
C.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
D.在地方设行中书省
13.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唐朝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B.两宋时期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C.北宋时期的毕昇发明雕版印刷术
D.古代四大发明都出现在宋元时期
14.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 ( )
A.开封   B.景德镇  C.苏州  D.泉州
15.宋朝都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城内一般都设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瓦子。瓦子出现的原因是(  )
①城市的繁荣 ②统治者大力提倡 ③商业的繁荣 ④市民阶层的壮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当 11 至 13 世纪之际,中国海船乘风破浪,昼夜星驰,多次成功往返于欧亚之间的远洋航路上。”下列史实最有利于中国海船“昼夜星驰”的是( )
A.造纸术的改进 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C.火药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的传播
二、非选择题(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李白《侠客行》
材料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材料三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白居易《浪淘沙》
(1).材料一诗歌的作者被称为什么?
(2).材料一中的《侠客行》一诗反映了唐朝怎样的社会风气?
(3).杜甫被后人称为什么?
(4).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白居易的诗歌有何显著特点?
18.宋代是我国古代富庶繁华的朝代之一,经济繁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摘编自[法]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材料二 
时间 地域 比例
北方 南方
742年 3042万人 2036万人 3∶2
1080年 956万人 2368万人 2∶5
材料三 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南扰,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北方战乱使中原人口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南方地区大多日照充足,降水充沛,自然条件十分优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摘编自《两宋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概况》
(1)材料一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什么现象 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2)材料二表格内容说明了什么 根据表格数据变化说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至少答出两点)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二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幽云十六州),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的是哪一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
(2)哪一历史事件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事件的历史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材料二中的“二敌”指哪两个政权?请结合材料,分别从政治角度和民族关系的角度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
(4)从文成公主入吐蕃和亲到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和议,唐和北宋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有何显著不同?
20、阅读下列材料: ( 14分)
材料一 世祖忽必烈,因累世之业,至元八年,......摧灭弱宋,遂一天下。
材料二 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元朝是哪一年建立的?遂一天下是什么回事?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元朝疆域空前辽阔,那么,元朝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采取了什么制度?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3)图中的“宣政院辖地”指的是现在的哪一地区?它的设立有什么意义?
(4)“琉球”指现在的哪一地区?元朝设立什么机构管理?它的设立有什么意义?大都指今天的哪一个城市?
答案
1-5BACCC 6-10DDBCD 11-16DBBBBB
17、 (1) 诗仙。
(2) 刚健豪迈的尚武之风。
(3) 诗圣。
(4) 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18.(1)商品经济繁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举例:出现“交子”、早市、夜市、草市、瓦子、勾栏等。
(2)说明北方人口急剧减少,南方人口增加。南宋。
(3)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大量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答对两点即可)
19.(1)北宋。契丹族。
(2)澶渊之盟的订立。加重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宋辽双方的和平与交流。
(3)辽和西夏。特征:政治上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上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4)唐朝实行平等、开明的民族政策,北宋则是战后求和。
20、(1)1271年;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
(2)行省制度;是现在省级行政机构的雏形。
(3)西藏;是西藏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之内。
(4)台湾;澎湖巡检司;使台湾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统治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