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4-04 22:2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第 61-6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 结合实例,在观察、操作等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初步的面积概念。
2、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会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 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方便性与合理性。
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难点: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教具:长方体盒子、圆片、三角形片、正方形片若干、长方形纸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出示长方体盒子与学生互动。什么是面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面有关的问题。
2、在我们的生活中,所有的物体都有它的面,请看,出示生活中的物体的面,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面,并让学生找一找、摸一摸身边的面。摸一摸课桌的桌面,数学课本的封面。
3、画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男女生涂色比赛,最先涂完的获胜。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得出面有大有小的结论。
4、说一说,比一比生活中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黑板的表面比课桌的表面大,课桌的表面比课本的封面大...
二、探索交流
(一)初步认识面积
1、认识面积师示范(边说边模)物体表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面积。说一说黑板的面积、课桌的面积、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
2、观察面、初识面积
教师小结说明: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
3、联系生活,说一说生活中的面积在哪里听说过面积...
(二)结合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面积
1、说一说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的面积过渡到图形的面积小组之内先互相说一说
(三)认识图形的面积
1、出示长方形、三角形、不封闭图形,让学生研究它们的大小,并汇报交流先让学生指出长方形、三角形的大小,再研究不封闭图形
师小结: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问:到底什么是面积呢?
生:讨论并说出面积的概念。就是......板题:认识面积
(四)研究比较面积的方法
1、出示课件,让学生用观察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2、出示课件,让学生借助学具图片比较它们的大小(重叠法)
3、比一比两个长方形图片的面积大小在学生观察、重叠的基础上都比不出它们的大小时,让学生认真思考,汇报(课件演示剪切法)
4、 研究度量的方法
(1) 师:还能想到其他方法吗?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2) 小组活动:借助学具,动手操作
(3) 小组汇报:说一说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摆的,结果如何?思考:用哪种图形做面积单位更合适,为什么 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练习
1、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课件出示,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数格子,说出图形的大小第 1和第 2幅图
找生数,让学生体会割补法。独立思考,汇报自己的想法
四、回顾整理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件展示知识的前后联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反思
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通过比一比,摸一摸等活动,感知物体的面有大有小。通过摸手掌、桌子面、椅子面、数学书和练习本封面入手,让他们初步感知了物体的面是有大有小的,也让他们体会到可以通过观察和重合直观的比较出谁的面大,谁的面小。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我再过渡到对平面图形的面的大小比较上,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原来平面图形的面同样是有大有小,从而自己总结出关于面积的定义,这种通过活动来认识概念的方法,就把这个抽象的概念与生活中具体的事例联系起来,加深对面的积的理解。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在比较之初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法直接看出谁的面积大,当我出示两个看起来面积差不多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比较的方法。有的同学通过重叠的方法去发现;设置任务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单的过程,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摆拼,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方法。全班同学在交流时,同学们是各抒己见,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学生对于面积的比较形成了自己的方法。最后在练习中,同时通过择优,也看到小方格在面积比较中的作用,为下几节课利用小方格来认识面积作好了铺垫,比生硬的灌输更让学生容易接受。学生对面积的本质特征
又有了更好的巩固。这样既把感受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较好,学习氛围比较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