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陈中学2012-201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我是一叶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tián( )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我没有忘记我的shì( )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xié( )取最灿烂的珍珠”。这些言语níng( )聚着田晓菲对北大的浓浓深情。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 《端午日》节选自《沈从文小说选·边城》(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
B. 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很高的学位,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C. 日本在钓鱼岛海域对中方海监飞机进行干扰和拦截,本身就是非法的,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D. 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 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每一位中学生责无旁贷的责任。
B. 他犯了错误总好狡辩,你说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多句。
C. 母亲在平时生活中极具责任心的言行对我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使我也成为了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D. 小王学习很认真,不懂的问题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学习。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每空1分,8分)
①______________,寸有所长。 ②青山有幸埋忠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④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 。
⑥辛弃疾的《西江月》“ , ”
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的印象鲜明而深刻。
5.名著阅读。(6分)
“他经常穿着大人丢掉不要的破衣烂衫,全身一年四季都在开花,衣服上绽开的破布条随着他的蹦蹦跳跳而飘舞。他头上戴着一个很大的破帽子,一块弯月亮样的帽边搭拉下来遮住了半边脸,肥大的上衣几乎拖到脚跟,裤子只一根背带挎在肩上,另一根背带不知哪里去了,裤裆像个大口袋吊在两腿之间,一只裤腿卷着,还有一只毛了边的裤脚拖到地上,走一步带起一阵灰尘。”
(1)这段文字选自 (作者)写的《 》,选段中的“他”是指 。(3分)
(2)汤姆是个聪明爱动的孩子,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无私、勇敢乃至领导才能等诸多品性。结合相关情节,简要说说你最欣赏他的哪一点。(3分)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为进一步扎实推进“普通话进校园”、“书法进课堂”、“诵读进教材”为主要内容的“三进”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某校七年级(1)班开展了“走进图书馆,书香溢校园”的综合实践活动,你也乐在其中:
(1)请你围绕主题,为本次活动拟写一个富有文采的宣传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帮助同学们更清晰的了解有关“狼”的知识,老师布置大家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搜集、整理“狼”的成语和谚语。请各写出一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书馆,是学习的天地。大量的藏书,折射出人类社会的历程,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成果。通过开展“走进图书馆”的语文实践活动,你有哪些收获?(至少写出2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李白的《夜宿山寺》,完成第7题。(6分)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注】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
7.(1)首句通过哪些词语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的?其实,这种手法在李白的其余古诗中我们也见到过,试写出连续的两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赏析“恐惊天上人”一句中“恐惊”一词的妙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李生论善学》,完成8—11题。(14分)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①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②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识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③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④改之乎?不然,迨⑤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⑥炯戒⑦。”
【注】:①或:有人。 ②悉:全,都。 ③还:通“旋”,掉转身。 ④盍:何。 ⑤迨:等到。
⑥昭:展示。 ⑦炯戒:明显的警戒。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或谓君不善学 ②王生不说
③王生益愠 ④余不敏
⑵与所给例句中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其友李生问之
A.是吾剑之所从坠(《刻舟求剑》 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C.方为秋田之害(《以虫治虫》) D.乃以瓦布之(《梵天寺木塔》)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君 但 识 之 而 不 思 之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凡师之所言,吾悉能识之,是不亦善学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课文,说说李生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可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人类只剩7年时间拯救地球》一文,完成12—14题。(10分)
①英国著名自然灾难专家、世界知名环境科学家比尔·麦克古尔在其新书《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那就是人类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那么2015年将成为地球命运的转折点。如果地球温室气体排放在这7年时间中无法得到控制,那么地球将在2015年7月进入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中,人类将被气候变暖引发的一系列大自然灾难所吞噬!
②麦克古尔教授在书中称,从现在开始到2015年,人类只剩下有限时间来减少有害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果人类的努力失败,那么地球将面临6500万年前小行星撞地球造成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灾害威胁。
③麦克古尔教授说: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减少50%到80%。要做到这一点, 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在2015年前就达到稳定状态,然后逐年下降。但这样仍然不够,如果人类不主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即使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90%,仍无法阻止危险的气候变暖。
④麦克古尔教授称,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如果人类烧光地球上剩下的其他化石燃料,那么地球的温度还将上升13摄氏度,当前的症况表明,自然环境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这种治理也将不是一人一国之力可以完成的,是需要世界各国协同一致、共同面对的。
12.麦克古尔认为人类拯救地球应采取什么行动? 根据麦克古尔的观点,请你提一条拯救地球的具体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13.第③自然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试举例分析其作用。(3分)
14.最后一段中“地球目前的气候距100万年来最暖温度相差大约1摄氏度”句中加点的词语“大约”能删除吗?为什么? (3分)
(四)、阅读《拒绝句号》,完成15—17题。(10分)
①一定会有一些朋友反对我这个标题。他们会说多好的句号啊!句号表示一种完成,一种圆满,一种有志者事竟成,一种成果与收获,或者干脆把这溜圆的句号看成一个个饱满的果实。它们还会问我,当你完成一部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在那最末一行画上一个句号时,难道你没有如释重负、飘飘欲仙般的感受?没有那种大功告成后该痛快干杯的喜悦吗?
②当然,这样的句号我也喜欢。但人生还有另一种句号。
③打个比方,你在一条路上走,走着走着,忽然有一种“尽头感”时,这句号就隐隐出现,如果你停下来,你足下就清晰地现出一个句号。这条路可不是做一件事时那短短的距离,它是人生追求的路、艺术探索的路和事业奋斗的路。这路原本无止无休,你在任何一处都可以起步,踏上征程;你也可以在任何一处画个句号,退了出来。无论什么都可以成为句号的缘故:那精疲力竭的放弃、自寻清闲的逃逸、江郎才尽的低头认输,乃至收获后的自满自足,甚至在目标达到之后,辉煌的目标也会划为一个句号,尽管这句号闪闪发光。句号,就是停止,就是终结,就是事物最终变为有限的、死去的符号。
④我说的是这种句号。可怕的是,这些句号总是不知不觉地出来。你呢,不知不觉地完结。想想看,你曾经做过了哪些有益的事?究竟是什么时候并怎样弃你而去的?句号往往又是和人的自足、人的彻悟、人的惰性连在一起的。所以句号大多是人心甘情愿给自己画上的。人随时可能舒舒服服给自己画个句号,休止了自己。
⑤因而,我害怕句号。我对句号保持着近乎神经质的警惕。在与句号的斗争中,我一边感到生命的活力,常常闻到自身肌肉搏斗后散发出热烘烘的清香;一边认识到这原是生命存在所必须进行的奋争,也是与自身惰性与保守的对抗。当然,它何其艰难!跨过每一个句号,都需要付出双倍的力量,其中一半是创造力。然而,只要在人生或艺术的道路上,消灭一个句号,便开始一段崭新的充满诱惑的路。我们还会发现,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号。你是不是也会从中得到启示:
⑥最积极和充实的人生,是不断努力地把句号变为逗号。
15. 作者认为生活中我们常常给自己不知不觉地画上一个句号,其原因是什么?在你的生活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出来。(4分)
16.为什么说“被我们拒绝和消灭的句号,最终竟然会变成逗号”?(3分)
17.联系全文,说说文题“拒绝句号”的含义。(3分)
(五)阅读《蒲公英》一文,完成18—21题。(20分)
那是春日的一个上午,阳光明媚,清风徐来。草绿了,花开了,那些花儿,在远远近近的绿草间里像星一样闪烁。无数老人和孩子在草里徜徉花里漫步,也像春天的阳光一样灿烂。
那时侯我正失意着,骑着车子在堤上乱走。一不留神,车子歪了下去,险些撞着坐在堤下的一个老人。在向老人表示了歉意之后,我没走,就坐在老人身边。
那段日子,失意就像春天的草一样在我的思想里蓬蓬勃勃。很久以来,我看见一片落叶,便伤感,觉得自己也是一片落叶。我看见一片落花,也伤感,觉得自己是一片落花。看见流水,还是伤感,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在这平平淡淡中像水一样流逝了。
老人看出了我的失意,跟我说起话来。老人说:“年轻人,怎么这样无精打采呢?”
我手里缠着一根草,在老人问过后,我晃了晃那根草说:“我这辈子将像这根草一样平凡。”
老人没做声,只是看着我。
在老人的注视下我说了起来,我说我是一个很不幸的人,初中是因一场病休学了一年。此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差,勉强读了高中后,又没考取大学。我又说一个人连大学都没有上过,毫无疑问是一个平凡的人,我这一辈子将在平凡中度过。我还说我是一个不甘平凡的人,我从小就立下志愿,一定要让自己的人生辉煌。
说到这里我流泪了,我心里装不下太多的失意,它像汹涌的洪水,找到了决口。
老人这时开口了,老人说:“你知道你手里是什么草吗?”
“不知道。”
“它是蒲公英。”
“这就是蒲公英吗,我常在诗人的笔下见到它,可它也很普通呀。”我说。
“你没看见它开着花吗?”
“看见了,一种小花,毫不起眼。”
“是不起眼,但它也可以辉煌。”
“在诗人的笔下?”
“不。”老人摇了摇头,注视着我。俄顷,他站了起来,跟我说:“我带你去看一个地方吧。”
我听从了老人,也站了起来。
随后,我跟着老人沿着那条堤往远处走,大约二十分钟后,我看见了一个足以让我这一生都震撼的景致。那是一块很大的河滩,有几十亩甚至上百亩大。整个河滩上全部是蒲公英,漫无边际。蒲公英开花了,那些毫不起眼的黄黄白白的小花,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那样美,那样灿烂,那样妖娆,那样蔚为壮观,炫目辉煌。
一朵小花,也可以这么辉煌么?
我们再没说话,就那样伫立着,起风了,花儿轻轻地向我涌来。我忽然觉醒了,心里一下子飘满了那些美丽的蒲公英。
我觉得自己也是一朵蒲公英了!
一直到现在,那漫无边际的蒲公英还在我眼里烂漫着,而且,在那里我看见了自己。
18.仔细阅读文章,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那段日子“我”失意的原因。(4分)
19.(1)请赏析文章第一段画线的句子。(可从修辞手法、语言特点、表达作用等方面进行赏析)(4分)
(2)据文章内容,概括出文中“我”的心态变化过程,写在方格内。(3分)
□□→□□→□□
20.仔细阅读文章,结合下面两句话所出现的语境,具体分析语句中两次出现的“毫不起眼”一词是否意思一致。(4分)
A:“看见了,一种小花,毫不起眼。”
B:蒲公英开花了,那些毫不起眼的黄黄白白的小花,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
2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谈谈对你有什么启示。(5分)
[材料一]弱小的草呵!骄傲些吧,只有你普遍的装点了世界。 -------冰心《繁星》
[材料二]整个河滩上全部是蒲公英,漫无边际。蒲公英开花了,那些毫不起眼的黄黄白白的小花,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那样美,那样灿烂,那样妖娆,那样蔚为壮观,炫目辉煌。
三、作文(60分)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一天天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有阳光也有躲闪不及的风雨,但请相信他们都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在你十四五岁年纪里,一定有一些事,一些人,也许是迷惘时一个关切的眼神,也许是寂寞时一双抚慰的手,也许是失落时一束芳香的鲜花,也许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抹微笑,一个拥抱……永远刻在你记忆里,对你的成长起着非凡的作用。请以“ 让我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具体要求:
⑴将题目补充完整;叙事真实、清楚,表达出你的真情实感。
⑵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级。
⑶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泰州市苏陈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恬、誓、撷、凝
2.B
3.C
4.略
5.(1)马克·吐温 《汤姆·索亚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
(2)正义:印第安人乔在坟场杀死了大夫嫁祸于波特。起先,汤姆不敢揭发他,但最后他终于战胜了胆怯,在法庭上指证了真正的凶手,还波特以清白。
计谋:汤姆被姨妈罚刷墙,但他装着很享受的样子,让伙伴们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玩具与他交换刷墙的体验,这样,他不仅成功地免于责罚,还获得了很多的战利品。
6.(1)略;
(2)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吞虎咽、虎狼之邦等;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狼披羊皮还是狼,狼给羔羊领路最危险等(成语1分;谚语2分);
(3)收获:①学会检索、选择、阅读、整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②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③激发阅读兴趣,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言之有理即可)(1点1分,2点3分)
二、阅读理解
7.(1)危?? 高??? 百尺(写出2个即可给全分)
(2)夸张。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3)“恐惊”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巧妙地表现了山寺之高。
8.(1)①说;②同“悦”,愉快,高兴;③恼恨、怨恨;④聪明 (2)D
9.君 ∕ 但 识 之 ∕ 而 不 思 之
10.(1)凡是老师说的话,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2)略
11.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等(答对一点即给1分);启发: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是学有成就的关键。(意思达到即可)
12.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或“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示例1:少开车(1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分)。示例2:多植树(1分) ,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12分)。(提出措施1分,说明理由1分。措施不符合文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给分。)
13.列数字(1分)。如“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减少50﹪到80﹪。”(1分), 具体说明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的程度。(1分)
14.不能,因为“大约”表明温差是约数(1分), 如果去掉“大约”就表明是确数1摄氏度,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去掉,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只答“不能去掉”不给分;答“不能,因为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没有具体分析给1分)
15.原因:人的自足、人的彻悟、人的惰性;我的经历不设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6.因为消灭一个句号,便开始一段崭新的充满诱惑的路。句号的消灭,意味着追求还没有终结,稍作停顿休整后,便会踏上新的征程。
17.文题“拒绝句号”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种永不停息的追求,就是不断地与自身的自足、彻悟、惰性对抗,从而获得最积极和最充实的人生。(意思对即可)
18.从小立志不甘平凡的“我”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觉得自己一生将在平凡中度过,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辉煌的梦想。(大意对即可)
19.(1)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春天花的美丽,以及老人和孩子给春天带来的生机。渲染了一种美好的气氛,反衬了“我”失意的心情,同时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了铺垫。
(2) 失意 震撼 觉醒
20.两处的“毫不起眼”意思不一样。第一次出现在“我”在堤上的手中,只一棵,而且认定它是一根草,显得很平凡,很普通。第二次出现在河滩上,它已融入大片之中,本来很平凡的蒲公英已经变得辉煌。
21.生命即使很平凡,毫不起眼,但只要自信、自强不息,依旧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从而使生命变得辉煌夺目。(意思对即可)
三、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