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
【教材分析】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其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四凤。出于嫉妒,繁漪通知四凤的母亲侍萍来把她领走。而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引诱,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异父的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雷雨》的台词极富有个性。每个人的台词都因出身、地位、经历和个性的不同而各有特色,而且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如周朴园的盛气凌人、鲁侍萍的抑郁平缓、鲁大海的直截了当等,都十分符合人物特有的身份。
【教法分析】
1.分角色朗读,明晰主要剧情,把握矛盾冲突,了解冲突过程。
2.品味涵泳,了解台词的言外之意。
3.讨论点拨,如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的真伪等。
4.课外排演,增强学生欣赏戏剧的兴趣。
【基础整理】
1.字音认读
(1)重点字音
侍奉(shì) 叱退(chì) 谛听(dì)堤岸(dī)
(2)多音字
2.字形辨识
3.词语积累
谛听:仔细地听。谛,仔细。
见地:见解。
昧心:违背良心。
郁热:闷热。郁,积聚而不得发泄。
规矩:①行为端正老实;合乎标准或常理。②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沉吟: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4.词语辨析
工夫·功夫
“工夫”主要指时间,空闲时间、时候、本领等,如“干这活大约需一个小时的工夫”。“功夫”指本领、造诣等,如“只要功夫用到,事业有成是不成问题的”。
意气·义气
“意气”指意志和气概,如“这伙年轻人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也指志趣和性格,如“他俩意气相投”。还可指由于主观的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这几天他在闹意气”。“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敢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这个人很讲义气”。
5.文学常识
曹禺(1910—1996),现代剧作家。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江。从小爱好文学和戏剧。1933年创作了处女作四幕剧《雷雨》,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几十年来成为最受观众欢迎的话剧之一。1935年写成剧本《日出》,曾获《大公报》文艺奖。它与《雷雨》前后辉映于剧坛,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1936年他写了唯一的涉及农村阶级斗争的剧作《原野》。抗日战争爆发后,创作有淳厚清新、深沉动人的优秀剧作《北京人》,并将巴金的小说《家》改编成剧本,还译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曹禺历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中央戏剧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等职。他创作了话剧《明朗的天》(获全国第一届话剧观摩演出剧本一等奖)、历史剧《胆剑篇》(执笔)、《王昭君》,出版有散文集《迎春集》及《曹禺选集》《曹禺论创作》《曹禺戏剧集》等。他的一些剧作已被译成日、俄、英等国文字出版。
【重难突破】
1.以周朴园的语言为例,分析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课文中周朴园与鲁侍萍相认前的对话里,周朴园曾四次问及侍萍的真实身份。一开始周朴园误把侍萍当作新来的下人,盛气凌人地要她离开,后见侍萍关窗的动作似曾相识,疑窦顿生,迟疑地发问:“你——你贵姓?”说明三十年前他与鲁侍萍的一段往事还留在他的记忆中。
鲁侍萍自称姓鲁,周朴园心下放松了。后闻侍萍是无锡口音,就打听侍萍离开周家后的事。鲁侍萍痛陈遭遇,鞭挞周朴园当年的卑劣行径,周朴园心惊肉跳,又奇怪于侍萍何以知之甚深,于是重问:“你姓什么?”既惊讶,又怀疑。
当侍萍重申自己姓鲁之后,周朴园如释重负。但接下来侍萍告诉他“这个人现在还活着”,顿使周朴园惊愕万分,因为这危及自己的名声和地位。万分紧张之际,他“忽然立起”,匆忙问道:“你是谁?”
“我是这儿四凤的妈。”侍萍平静的答话似乎又可消除周朴园的疑虑。但她一再试探地问周朴园是否想“见一见她”“帮一帮她”,周朴园都无情地拒绝。侍萍悲愤至极,借琐事细节暗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此时周朴园极度震惊,手足无措,话都说不连贯了:“你,你,你是——”形象地揭示了周朴园此时既不敢又不愿却又不得不承认现实的内心世界。人物的感情及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2.本文主要人物有怎样的性格形象?
(1)周朴园:周朴园是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
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社会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从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可见:周朴园对侍萍先是爱,后是赶,赶走之后又怀念,但当他怀念的侍萍活脱脱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竟是那样的凶狠,对此应如何理解?周朴园正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资本家形象。他那矛盾的行为,以其性格的复杂性、多面性,显示出作为董事长的周朴园的基本定性——真诚的伪善,伪善的真诚。
(2)鲁侍萍: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倔强。她从自己被遗弃以及三十年痛苦挣扎的经历中,认清了周朴园的真面目。
她虽然不懂得自己的悲惨命运是阶级压迫造成的,但已意识到她同周朴园之间事实上存在着阶级的壁垒。她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周萍是不会认她这个生母了,也断言自己的儿子、被周朴园称为“闹得最凶”的人的鲁大海是不会认那个董事长做父亲的。她对过去的事,有的只是满腔的悲愤。她对周朴园不抱幻想,痛惜自己的女儿又走上了自己的老路,来伺候周朴园的少爷。她把这归之于命运的安排,但最后又发誓以后永远不想再见到周朴园,表现了对自己的命运的抗争,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控诉,从自己痛苦的经历和现实的磨炼中坚强起来了,表现了她的自尊与刚强。由于反动统治的毒害,在侍萍身上还存有封建伦理观念和宿命论的思想,因而认识不到自己的不幸是那个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却把原因归结为命运的安排。
对周朴园,她不去公开揭露,反而在他表示怀念她的时候心软了,这些都说明了旧社会不仅摧残了劳动人民的躯体,而且毒害了他们的灵魂,从另一方面暴露了旧社会的黑暗。
(3)鲁大海:鲁大海与周朴园,从血缘上看,他们是父子;从阶级关系上看,他们是立场对立的敌人。在同周朴园的斗争中表现出他是一个觉醒了的工人,代表广大工人群众面对面地同周朴园进行谈判、斗争。他义正词严地揭穿周朴园软硬兼施镇压罢工工人的阴谋,揭露他制造事故淹死两千二百个小工以发横财的罪恶。他坚定、勇敢、无私、求实。他对资本家有着清醒、透彻的认识,资本家的威胁、讹诈、利诱等卑鄙手段在他面前毫无作用。他义无反顾地在反抗斗争的道路上走下去。但他在斗争中显示出了经验的不足、鲁莽等弱点。
【典题链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周朴园: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①
鲁侍萍: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②
周朴园:(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③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侍萍。
鲁侍萍: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④
周朴园:可是你——⑤
外面争吵声。……
1.对本段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送五千元支票,说明周朴园对过去抛弃鲁侍萍有悔过之意,也表明他
尚有旧情;鲁侍萍撕掉支票,是她认为三十年的苦用钱是算不清的,该讨还的是道义上、感情上的欠债。
B.周朴园试图用金钱平息鲁侍萍的悲愤,及早把她打发出周宅,以掩盖自己的丑行;鲁侍萍早已看透了周朴园资本家的伪善反动的本质,所以把支票撕了。?
C.送钱给侍萍,虽然表明周朴园想平息冲突,掩盖丑行,但也表明他良心未泯,想弥补一下自己的罪过;而鲁侍萍则非常清醒,不为所动,撕掉支票,予以藐视,表现出无产阶级的
坚定立场。
D.送支票之举,说明周朴园想尽早平息两人之间这场风波,以掩盖自己的丑行,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声誉;鲁侍萍从周朴园前后态度的变化中,看清了他的虚情假意,撕掉支票,表现出她的自尊和坚强。
解析:对人物的分析一定要客观,要符合实际。理解上的“拔高”是常见错误。如A项“悔过”,B项“看?透”,C项“清醒”等。
答案:D
2.台词是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段,有些台词还包含潜台词。阅读选文,完成(1)—(2)题。
(1)第③④两句台词都含有潜台词,它们的潜台词分别是什么?
第③句的潜台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句的潜台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句中的破折号后面可能是什么话?根据是什么?
解析:第(1)题第③句要抓住“先”。第④句要抓住“钱”。第(2)题要依据人物的性格与经历去推测。
答案:(1)以后需要,我再寄给你 你做的孽无法用金钱来抵消
(2)“需要钱”。(或“你毕竟很贫困”,或“你毕竟还要生活”。)(答案不唯一。)
根据是周朴园的虚伪、鲁侍萍的生活状况。?
【本课小结】
体会潜台词的表现力
因为戏剧中的矛盾冲突、人物性格和内心活动,在演出时全靠动作和语言来表达,所以我们应该注意体会剧本台词的表现力。
一、要根据人物身份,体会台词的个性化特点。剧本中人物说什么话,都与人物的阶级、职业、年龄、经历、生活处境、思想感情及习惯、爱好等有关,都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显示人物的性格。如《雷雨》第二幕中,周朴园的盛气凌人、侍萍的抑郁平缓、鲁大海的直截了当等,都切合人物特有的身份。
二、要抓住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台词的动作性。戏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因而剧本的人物台词适合演员的动作表演。我们可从台词中了解到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台词引起的强烈的外部形体动作。
三、要细心体会剧本中的潜台词。剧本的语言应是含蓄的、耐人寻味的,在台词之外还应有潜台词。潜台词的运用往往与比喻、双关、反语等多种修辞格结合进行。怎样体会戏剧语言的潜台词呢?不外三点:(1)联系剧中人物的性格来体会。“言为心声”,什么人说什么话。(2)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来体会。(3)抓住关键词语来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