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浸渍(zì) 瞋目(chēng) 修禊(qì) 睚眦必报(zì) 共其乏困(gōng)
B、漫溯(sù?) 坍圮(dān) 造诣 (zhǐ) 百舸争流(gě) 鸡豚狗彘(zhì)
C、变徵(zhǐ) 飨士卒(xiǎng) 长篙 (hāo?) 锲而不舍(qì) 骇人听闻 (hài)
D、喋血(dié) 青荇(xìng) 蹙缩(cù) 桀骜不驯(ào) 转轴拨弦(xiá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夙兴夜寐 翁翁郁郁 签 暑 浅尝辄止
B、趋之若鹜 没精打彩 行迹可疑 汗流浃背
C、张弛有度 无济于事 心急如焚 游目骋怀
D、骇人听闻 义愤填膺 廖 廓 陨身不恤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普金表示,由于“统一俄罗斯党”在新一届国家杜马选举中独领风骚,他决定再次和梅德韦杰夫搭档参加竞选。
B、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C、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D、不管如何描述姚明,都不算言过其实,因为姚明的文化意义已远远超过体育本身,他已经成为推动美国人了解中国和亚洲的一面镜子。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在张承志的散文中,对我国当今所处的社会形态抱有很大的遗憾与批判,特别是对当今中国人奉行的“犬儒主义”提出了强烈的批评。
B、以娱乐性阅读为主要目的的穿越小说往往并不叙述具体的历史事件,而是借用历史人物的名字,讲述历史版本的现代爱情故事。
C、交通台日前播报,夏日里,有的人在小轿车内开着空调过夜,由此发生窒息死亡事件每年都有发生,应该引起司机朋友们的高度重视。
D、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5、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学的源头和精华,是儒学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思想的集中体现。作品为语录体的典范,句式富于变化,语言形象简约,点到即止。
B、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界有个“三分之一时间写标题,三分之一时间写导语,三分之一时间些主体”的说法,可见标题对新闻的重要性。
C、《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包含了狄更斯本人的许多生活事实的“半自传体”的小说,读者会从天真无邪的少年主人公大卫身上唤回对自己童年的记忆。
D、《巴黎圣母院》的作者雨果是19世纪初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家,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杜甫很忙我们无须紧张
最近,一组名为“杜甫很忙”的图片爆红网络,而今年又恰逢唐朝大诗人、有着诗圣之称的杜甫诞辰1300周年,因而,这一组让杜甫“时而手端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的图片,让许多人痛心疾首,因为,被恶搞的是诗圣杜甫,是忧国忧民的杜甫,对这样一位心系百姓的诗中圣哲,我们怎能如此作践呢?但是,我们的这种紧张,是不是“反应过敏”了?
从看到的“杜甫很忙”的系列图片中,我们不难发现,年轻人,尤其是中小学生在无中生有地为杜甫“添枝加叶”时,基本还是能够摆脱低俗的,他们更多地,是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嫁接”到这位诗人身上,其中,将杜甫“洋化”成NBA球星形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如果着眼于所添加的内容与课本中“原创头像”的关系,那天衣无缝的衔接与那独出心裁的构思,确实能够让我们惊叹于这些学生的想像力之丰富。因而,当我们要批评这些年轻人的胡思乱想时,我们自身就已经陷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我们哀叹今天的学生想像力严重缺乏,毫无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对他们稍微出格的表现又大加挞伐。
我们之所以如此紧张,是因为这位被学生折腾成“很忙”的人是诗圣杜甫,不过,我们也不要忘了,去年就已经有人指出:“高中历史课本古人长相惊人一致。”课本中秦始皇、光武帝、诸葛亮、唐玄宗、颜真卿竟然长得一样,统一的“倭瓜脸、肿眼泡、鹰钩鼻”,唯一的变化是胡须的形状与长短。虽然现在的中学历史教材已经不再使用这些历史人物头像,但是,80后之前的一代又一代人,对此依然是印象深刻,他们戏称:“上了这么多年学,所有人都被骗了。”
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杜甫其实只是一个符号,而不再是那位忧国忧民的诗圣,类似杜甫的辛弃疾等古人的头像,都被学生“添枝加叶”过。事实上,这样的“添枝加叶”,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新鲜事,随便翻开一名学生的课本,几乎都能看到他们对课本中的人物或景物进行“改装”的情况,只不过,在网络的推助之下,“杜甫很忙”显得更为社会所知而已。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坦然。“杜甫很忙”只是一种调侃,一种放松,或者是一种宣泄,我们没有必要将其上升到糟蹋圣贤的“高度”。
“杜甫很忙”,但我们用不着很紧张。国外,对兴师动众地调侃诺贝尔奖都能宽容,对调侃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也能够宽容,我们对学生的即兴涂鸦,为什么就视如洪水猛兽呢?成熟的文化,本身就必须具有包容性与多元性,只要我们整个社会的道德取向不变调,“杜甫很忙”,总比“杜甫很闲”要好得多。
(选自2012年第6期《国学》)
6、下面关于“杜甫很忙”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恶搞诗圣杜甫的基本上都是中小学生,从恶搞的情况来看,他们能够摆脱低俗。
B、不能否认的是,通过恶搞图片,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学生的想像力非常丰富。
C、不要认为“杜甫很忙”是对圣贤的糟蹋,因为这只是一种调侃、放松,或者是宣泄。
D、在社会道德基调不变的情况下,对“杜甫很忙”应该持一种包容的态度。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批评这些年轻人本身也是一种矛盾,因为我们哀叹他们没有想像力,但他们稍出格又忍受不了。
B、作者认为被恶搞的是忧国忧民的杜甫,是诗圣,这是一种亵渎,所以很是痛心疾首。
C、既然以前教材中的历史人物他们的画像长相差不多,那么,其实杜甫只是一个符号。
D、“杜甫很忙”之所以显得更为社会所知,是因为有网络的推助,其实大可不必大惊小怪。
8、根据文章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学时,在自己的教材上给人物随便添加几笔,可能是个眼镜,也可能是绺胡须,其实一般是闲来无事或好奇。
B、调侃、搞怪名人的情况出现,如果不是恶意,大可不必大惊小怪,应该本着一种包容的态度。
C、杜甫被恶搞也只是一种个性化解读、一种另类的表达,应该合理引导,不要视为洪水猛兽。
D、当学生有稍微出格的行为时,不要一棒子打死,因为这是他们创新能力的体现,应该提倡。
三、古诗文阅读(共35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义田记
钱公辅
???范文正公①,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②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其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③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④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日:“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馀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⑤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
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 【注释】
???? ①范文正公:即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②负郭:距城很近。③屏:弃,指丢了官。④晏平仲:即晏婴,齐国大夫,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⑤服义:在正义或真理面前,表示心服。这里指桓子受觞而不辞。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沛然有馀而无穷 沛然:充足、丰盛的样子
B、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 钟:结束,终了
C、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逮:达到
D、屏而家居俟代者 俟:等待
10、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义田”制度规定的一项是( )(3分)
A、主管“义田”具体事务(如结算收支账目类)的是范氏家族中年长而贤明的人,而不是范氏家族以外的长者。
B、“义田”的“养济”标准规定:每天每人一升米,每年每人一匹绢绸。
C、按“义田”的“养济”标准,丧葬费和再嫁费是一样高的。
D、范氏家族中,在外为官的人如果只是退职回家,等待缺额,那就无法获得“义田”的资助。
11、下列各项分析中,对原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段用一系列数字详尽地说明了“义田”的“养济”之法,其用意在于表现范仲淹设置“义田”时的慎重其事和尽心尽力。
B、文章第二段说范仲淹自己“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七目的在于同族人受到“养济”的待遇形成对照,以此来衬托出范仲淹“好施与”的品行,彰显了他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C、开始时,桓子认为晏子的做法不正确,但经过晏子的解释,桓子便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此外,齐侯为使二人彻底消除心结,还特地用晏子的酒杯来罚桓子喝酒。
D、作者虽然赞赏晏子那种“仁有等级”“言有次第”的作为,甚至认为晏子的做法近于孟子的主张,但他更推崇范仲淹的做法。因为“义田”面积大、收入多,这比晏子要多“养济”好多人。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4分)
(2)昔晏平仲④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3分)
(3)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2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晏子日:“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馀人。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南海旅次
曹松①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①曹松,晚唐诗人,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人,因屡试不第,长期流落在今福建、广东一带。这首诗就是他连年滞留南海(郡治在今广州市)时的思归之作。
(1)颈联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答:
(2)请简要赏析“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的妙处。(4分)
答:
15、名句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携来百侣曾游, 。
(2)寻梦,撑一支长篙, 。
(3) ,依依墟里烟。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5)舞幽壑之潜蛟, 。
(6)月明星稀,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9分,共4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语文天生浪漫
熊芳芳
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了极致。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盂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全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全散尽还复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馨、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
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们可以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既可以迎来送往,胜友如云,更可以一人一盏一影,,孤灯自守黎明。既可横空出世、笑傲江湖,又可面壁潜心,十年磨一剑。入世可如岳飞,“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也可躬耕垄亩如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悚,才可能真正的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
因为,语文天生浪漫。
浪漫是感同身受黯然的低眉,是情到真处开怀的大笑;浪漫是与青春一同上路,比梦想走得更远;浪漫是用爱成就理想,用心托举希望;浪漫是一种永远年轻的生命的记号,是一个与浩渺时空中的一些人、一些事相遇的过程……
浪漫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浪漫是细致的也是博大的,浪漫是喜乐的也是忧伤的。
浪漫是一粒种子,把信念扎入地下,才可能将生命探向蓝天;浪漫是一棵大树,愈是同泥土为伍,愈是有云彩作伴;浪漫是一道彩虹,汇集了地上的雨露,才能够凝成天上的锦绣……
一分一秒的华年、一朵一朵的笑靥、一句句清风的低语、一帧帧季节的相片、一些黎明、一些黑夜、发黄的故事、春天的屋檐一并装入生命的全部流程中,一遍又一遍地再读。让我们的心牵着我们的手,在语文的世界里徐徐穿行,在真实与浪漫中徐徐穿行。
16、文题“语文天生浪漫”在文章中具有丰富的意蕴,通观全文,“语文”与“浪漫”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请概括作答。(6分)
答:
17、文章一开始就引用了《诗经》中的诗句,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4分)
答:
18、.结合文意,理解“浪漫是一粒种子,把信念扎人地下,才可能将生命探向蓝天”这句话的含义。(3分)
答:
19、读完本文,你最欣赏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感受。(6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20、阅读下面这则新闻,请概括出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不超过35个字。(4分)
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在中国掀起了“诺贝尔文学奖热”。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也进入了大家视野。其代表作有小说《城市与狗》(1963年)《绿房子》(1965年)和《酒吧长谈》(1969年)等,其中《城市与狗》使略萨蜚声国际文坛。
略萨的作品从社会层面讲,笔触相当广泛,拉丁美洲的土著居民、市镇市民、知识分子、艺术人物、官僚机构、军队等,都是他的描述对象。他的小说敏感地批判和揭露社会现实问题:如独裁统治、官僚腐败现象、贫富差距悬殊、阶级压迫、种族歧视、军警特务横行、党派不择手段竞争等。哈萨坚信“小说需要介入政治”,这是让小说变成尖锐而有力的重要武器。《公羊的节日》体现了他对拉美政治现实的深刻思考。小说通过杜撰一个女人的所见所闻,再现拉美最血腥的独裁统治,将多米尼加共和国前独裁者特鲁希略魔鬼般的独裁时代,批驳得淋漓尽致。
略萨被誉为“拉美结构主义文学大师”,和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阿根廷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并称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四大主将。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绮丽魔幻的叙述风格不同,略萨的小说更注重叙事结构的布局,经常会同时并行几条线索,能后逆转、反转,叙事技巧无与伦比。
理由:
21、将下列语句按顺序填入文段中的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
一位伟人说:“喜欢聆听的民族是一个智慧的民族。”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 。因此,我们要学会聆听。这将使我们 ;这将使我们胸怀远大,视野宽广,开拓创新;这将使我们 。
①只会沾沾自喜,他们坐井观天,妨碍了他们的见识
②只知浮在表面,他们浅尝辄止,缺乏深厚的内涵
③只喜欢征服,他们的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
④高瞻远瞩,潜心探索,内涵深厚
⑤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
22、诗歌要借助意象来传达感情。我们学过的诗词中都有挥之不去的“月”的影子。请选择你所知道的诗歌中含有”月”的意象的两个诗句,仿照下列句式,用排比句写出诗人笔下借月抒情的不同。(4分)
例句:友人左迁,愁肠百断,太白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来排解充塞胸臆的苦闷;
仿写:
六、写作(共60分)
23、请以“期待”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黄石有色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8、D“因为这是他们创新能力的体现,应该提倡”以偏概全。
9、B(完成)
10、D((范氏家族中,在外为官的人如果只是退职回家,等待缺额,也可以获得“义田”的资助。)11、D(作者推崇范仲淹的原因在于赞赏其“平生好施予,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的精神,在于“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的道义,而不是“养济”人多少的问题。况且,根据文中数据,“义田”所“养济”的人口并不比晏子多——“规模”二字在此只是“规划、谋划”的意思)
12、(1)他去世之后,后代的子孙修明他的事业,继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时候一样。
(2)古时候晏平仲乘破车、驾瘦马。陈桓子说:“这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啊。”
(3)唯独敬仰推崇他的道义,因而记叙“义田”之事以留赠世人。
13、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
14、(1)选用了“晓角”“晨霜”“残潮”“明月”四个意象,营造了凄清的意境,融入了作者连年羁留南海所产生的归思。
(2)尾联把归心比喻为含苞待放的百花,每到春天他的心都受到刺激,引起归思,那就像被春风催开的百花,竞相怒放,不由自主。生动贴切的表现出诗人纷乱强烈、难以遏止思归之情,形象地揭示出羁旅逢春的心境。
15、略
16、①语文是从浪漫的心灵出发;②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她汇聚浪漫又传送浪漫;③真正理解和欣赏语文需要浪漫的情怀。(语意相近即可,答对一点计2分,共 6分)
17、形象地表现了我们祖先的浪漫情怀,引出"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这一观点(2分);开篇营造一种诗意而浪漫的氛围,增加了文章的意蕴(2分)。
18、浪漫是一种情怀(1分),只有坚守这份情怀。我们的生命才能蓬勃生长,更加美好(2分(语意相近即可))。
21、③①②⑤④
22、答案示例:
? 韶华易逝,明月长存,若虚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来感叹萦绕心头的失落;
? 故国沦丧,身陷囚笼,后主用“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来表达贯穿岁月的哀叹。
【译文】
??? 范文正公,苏州人,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帮助。当他贵重显达之时,购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亩,称作“义田”,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生病、丧葬都予以资助。选择家族中年长辈高而且贤德的人主管帐目,经常总计收入和支出。每天的饭,一人供给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给一匹细绢。嫁闺女的发给五十千线,闺女改嫁的发给三十千线;娶儿媳妇的发给三十千线,再娶的发给十五千线;丧葬发给的费用和闺女再嫁的数目相同,孩子的丧事发钱十千。族人聚居的九十多口,义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所收入的粮食,来供应在这里的聚居的族人,充裕有余而无枯竭之时。退居在家、等待职务的人予以供给,出仕为官的人则停止供给。这就是它的大致情况。
当初,范公还未贵重显达时,就曾有过这种愿望,而无力实现长达二十年之久。后来做了西部边境的统帅,又入朝参与主持朝政,从此才开始有了俸禄赏赐的收入,而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愿。他去世之后,后代的子孙修明他的事业,继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时候一样。他虽地位高俸禄多,却终生过着清贫的生活。逝世的时候,甚至没有钱财装殓,子孙们也没有钱财为他举办像样的丧事。他只是把救济贫寒、养活亲族的道义,留传给儿子而已。
古时候晏平仲乘破车、驾瘦马。陈桓子说:“这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啊。”晏子回答说:“自从我显贵以后,父系的亲族,没有不坐车的人;母系的亲族,没有衣食不足的人;妻子的亲族,没有挨饿受冻的;齐国的士子,等待我的接济而点火做饭的有三百多人。象这样,是隐瞒君主的赏赐呢?还是彰明君主的赏赐呢?”于是齐君使用晏子的酒杯,罚桓子饮酒。我仰慕晏子好行仁德,齐君了解贤者,而桓子能认错服义。又仰慕晏子的仁德有亲疏层次之分,而言辞有井然的次序:先说父系亲族,后说母系亲族,再说妻子的亲族,最后才提到关系疏远的贤者。孟子说:“由爱自己的亲人而施仁德于民众,由对民众仁德而爱惜世间万物。”晏子的作为接近于这一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