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第一单元买新书学案
知识点 连除、有括号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括号外面的运算。
学习目标 1.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连除、乘除混合运算。
重点 理解并掌握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突破思路 让学生结合情境,在动手分一分的过程中,把每一步都记录下来,并与算式结合起来,最后再总结运算的顺序。
难点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理解每一步的意义。
突破思路 采用分一分与算一算的计算过程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每一步的意义。
课前 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笔、草稿本等。
案例 原题 脱式计算:624÷(4x2)
解析 解:624÷(4x2) =624÷8 =78
点拔 计算时,学生容易忘记“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的运算顺序而出错。
归纳 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如果没有括号,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存在 问题 (1). ; (2). ; (3). 。
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解答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体会小组合作所获得的收获。同时,提倡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如“先算1个书架放多少本,再求每层放多少本。”还可以是“先算2个书架有几层,再算每层放几本。”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从而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本节课的内容是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理解,但是在解题过程中有学生出现计算错误,但教师只是告诉学生对错,而没有让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以至于讲解之后还有同学错,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加注意。
针对训练 一、口算题。 25x5= 270÷9= 360÷6= 240÷4= 12x8= 250÷2= 二、脱式计算。 432÷(3x2) 420÷7÷3 420÷6÷5 436÷(5x2) 三、解决问题。 1.同学们分成6组做小红花,每组有6人,一共做了96朵,平均每人做了多少朵? 2.三年级共有360人去参观科技馆,平均分成3队,每队平均分成5组,每组有多少人?
知识链接 括号的数学用法 “括号”是用来规定运算次序的符号。 最早出现的括号是小括号“( )”,于1544年出现。直至17世纪,中括号“[]”才出现,始于英国瓦里斯的著作中,至于括线则由1591年韦达首先采用,而大括号“{}”则约在1593年由韦达首先引入,主要用来表示一个数的集合;到了1629年,荷兰的基拉德采用了全部括号,18世纪后开始在世界通用。 随着数学学习的深入,所有的括号都可以用小括号“( )”代替,这样看起来方便,又可以避免造成括号样式过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