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
一、书法这颗闪耀着传统文化光辉的明珠,在素质教育的天宇中更加璀璨夺目。书法对于培养人的心理品质和审美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相信你能写一手漂亮的字,那就尽情地展示吧!(10分)
二、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
1.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于一体,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请和祖国的方块字对话。
(1)根据拼音正确写出汉字
在八年级(上)的旅行中,我们询问,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因圆明园遭大规模的jié(? )掠而询问;我们呼吁,让世界充满爱,因一个幸运者对一个不幸者的愧zuò(? ?)而呼吁;我们走访,古建筑之奇美尽收眼底:苏州园林的亭台xuān?xiè(? ?)(? ?)……我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了然于胸:昆虫的销声nì(? )迹预示着寒冬的来临……我们感受,莲文化的魅力让人痴迷:出淤泥而不染,zhuó( ? )清涟而不妖……
(2)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寒噤(jìn) 瓦砾 亭台轩榭(xiān) 张皇失错
B.拂晓(fú) 荒谬 日薄西山 (bó) 低眉顺眼
C.颓唐(tuí) 取谛 五彩斑斓(nán) 销声匿迹
D.伎俩(jì) 诘问 风雪载途(zǎi) 应地制宜
2.诗文填空。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①一④ 每题1 分,⑤一⑥ 每题2 分)
①木受绳则直, 。 ②纸上得来终觉浅, 。
③ ,乌蒙磅礴走泥丸。 ④ ,甲光向日金鳞开。
⑤《望岳》中表现诗人勇于攀登,积极向上的诗句是: , 。
⑥《登飞来峰》用喻反映诗人对当时保守势力的蔑视的句子是: , 。
3.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8个字)
本报讯:为提高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5月28、29日,西宁市教育局、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为期两天的“首届西宁市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演讲比赛”。
这次比赛先由西宁地区各中学进行预选赛,各校推荐优秀学生参赛。被推荐的83名学生分别参加了初中组和高中组比赛。比赛采用已备演讲和现场问答的形式。评委由我省外籍专家、大学外语教师和资深的英语教师组成,他们现场评分,共评出九名一等奖。这次比赛不仅检测了我市中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和水平,而且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班里开展“世界何时铸剑这犁”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问题。
①请你写出两个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②有人认为“核武器”能捍卫和平,应该拥有。有人认为“核武器”是和平的最大威胁,应该销毁。谈谈你的认识。
答:??????????????????????????????????????
5.为了补充更多的知识,你一定经常去的图书室与名著对话吧?面对众多的世界名著,许多同学不知从何下手,你能否向你的同学推荐一本好书呢?请填写这张名著推荐卡。名著推荐卡
书名: 作者: 国别:
推荐原因:
三、阅读理解:(36分)
⒍“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⒎“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归隐“遁世”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⒏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⒐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芳草鲜美(???? )?? ②屋舍俨然(??? )
③便扶向路(???? )?? ④寻病终(????? )
⒑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2分)
⒒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⒓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1分)答:???
⒔渔人偶遇桃源,“处处志之”,最终却“不复得路”,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答:????????????
(三)现代文阅读
万里长江第一塔
在古城安庆,有一座巍然屹立的迎江寺振风塔。它是长江沿岸的罕见的古代建筑,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塔”。
这座著名的振风塔,从明代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开始兴建,隆庆四年(1570年)建成,迄今已有400年多年的历史。塔高82.74米,八角八层,为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建筑。据史志记载,主持建筑的是安庆知府王鹅泉(江西泰和人),图纸是北京白云观老道人张文彩依据白云观天宁塔的结构加以改造而设计绘制的。振风塔脚踏浩浩长江,头顶蓝天白云,庄重挺拔,气宇非凡。
古塔如同一个直立的圆锥体,塔身浑厚坚固,由块石构成。从底座向上各层,周宽和高度均相递减小,皆有腰檐平座和二跳斗拱。古塔拔地而起,重檐上仰,嵌空玲珑,设计精巧。塔的每层八个飞檐的翘角上部悬有一个金黄色的铜铃,风吹叮当悦耳,令人心旷神怡!底层建有光彩夺目八角飞檐木制回廊。由此入塔的小门,沿光滑而陡峭的石阶168级盘旋而上。每层塔门多变幻,游人往往迷失出入。塔内用古砖垒砌空心八方形厅室,无塔心柱,有精致的砖雕花门、斗拱,迥异多变。塔外有两尺高的白石雕栏环卫,供游人凭临眺望。登塔,可纵览大江风光,俯瞰安庆全景。观赏之余,陶然欲醉,给人以超拔升腾之感。塔身内外有彩色砖雕佛像六百余尊,古称万佛塔。还有碑刻五十余块和多幅浮雕图案,刻画精致,古朴典雅。塔的第6层有一根单人难以合抱的圆形刹杆直通第7层和塔顶,塔顶是八方体“须弥座”,上接半圆体“履钵”,和五个铁球“相轮”与葫芦“宝瓶”串在一起构成的塔刹,耸入云际,极为壮观。振风塔结构奇特,建筑工艺独树一帜。它既吸收了历史佛塔的优点,又融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有浓厚的东方建筑风格,是华夏儿女智慧和艺术才华的结晶。每逢晴空月夜,宝塔的倒影映置江中,虚实交辉,景色瑰丽非凡,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它深受游人赞赏,被誉为“塔影横江”,是安庆八景之一。
400多年来,振风塔不知经历了多少狂风暴雨和雷霆地震,至今仍完好无损,巍然挺立在江岸。它作为长江航道上的一个重要灯塔,给夜航的船舶指明了航向。
现在,振风塔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它在十年内乱中遭受摧残,如今已修葺一新,以雄伟壮丽的风貌,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享有“过了安庆不看塔”的美誉。
⒕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 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__
⒖第三段可以分为二层,请在原文上用“||”分开。第一层是按_________顺序具体介绍振风塔的建筑结构的。 第二层的层意是__________________。
⒗文中“塔身内外有彩色砖雕佛像六百余尊,古称万佛塔。”这句话中的“余”字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⒘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⒙文中哪句话扣住了振风塔是“万里长江第一塔”?
父亲的那座山
我从山里走来。在那遥远而贫瘠的山区,茫茫的天空下,横卧着几个古老的小村。每当夕阳西下,那层层叠叠的山啊,便将一座座小土房顶上袅袅的炊烟,将那牛背上牧童幽幽的柳哨声,扯得好远好远。小时候,父亲常常牵着我的手,一路讲着动人的故事……
读山,便是读父亲。
小时候我最爱做的梦是关于山的梦。父亲说,我咿呀学语的时候,便悄悄溜出父亲的臂弯,磕磕绊绊地蹒跚在大山的小路上,可是从来没有走出父亲的那双眼睛。当我玩累了,父亲就大步走过来,双手抱起我,亲昵地吻我,用硬硬的胡子扎我,痒煞人。这时,我就会温顺的偎依在父亲的怀里撒娇:“爸爸,那是什么?”“是山。”“山那边是什么?”“是天空。”“天空下面是什么?”“又是山。”“大吗?”“大哩。”……我用两只手卷起来,捂住嘴学父亲粗犷雄浑的声音向大山说:“大——哩——”
读山,便是读父亲。
在我的记忆里,农村的生活呆板而平淡,是很苦的。每天早晨,父亲一声如雷般的吆牛声惊醒了太阳,迎着那火红的血球走向田野,走出一幅希望的风景;每天黄昏,父亲的锄锨磕碰硬土块的声音溅出星星,惊起月亮,父亲才踏着黄昏的脚步,扛着那银白的湾沟犁铧走向村庄。本应是疲惫的,但父亲却没有一点倦意,尽管父亲脸上的皱纹如一座座有沟有壑的山脉。
读山,便是读父亲。
岁月悠悠,往事如烟,童年在父亲的甘露滋润下遥遥远逝。我长大了,要到山外面去,因为有一个更为广阔的天空、更丰富的世界等待我去了解,去探索。送我启程那天,父亲紧握着我的手说:“孩子你去吧,我等着你干大事业……’’走过一道道山梁,父亲把我送出了山的怀抱。当我转身向父亲道别时,我望见父亲高大的身躯铸成一座山的雕塑,那慈爱的目光变成父亲给我的永久的期待。
读山,便是读父亲。
山的希望是容易满足的,父亲的希望也是容易满足的。那年冬天,父亲送衣服来,他瑟瑟地站在每块砖头都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省重点中学的校园门口,我对着我的那些浑身都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老师和同学们理直气壮地宣布:这是我的父亲。父亲回去后便心满意足地痛痛快快地哭了,一颗颗晶莹的泪珠在昏黄的灯光下,折射出他的大半辈子艰辛,大半辈子或忧或喜,或悲或乐,或甜或苦的记忆,大半辈子山里人的幸福……
读山,便是读父亲。
我从山里来,是山赋予我一颗美好的心灵,是山给我风骨支起一个生命,是山给我灵性造就一种性格。读山,便是读山的目光,山的气质,山的情怀,山的希冀。
啊!读山,便是读父亲。
⒚为什么说“读山,便是读父亲”?
⒛试说明加点的词“瑟瑟”的表达效果。
21. “我从山里来,是山赋予我一颗美好的心灵”其中“好的心灵”指的是什么?
22.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写了父亲的性格。你认为哪些内容最使你感动,请略加说明。
四、写作:
要求:(1)认真审题,注意运用多种表达的方式,注意文章主题思想的表现。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从下列两题中选择一题写作。字数不少于600字。
⒈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也许渴望得到……把它写出来吧。
请以“渴望得到 ”为题写一篇文章。
八年级语文测试答案
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⑹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每空1分)⒊西宁市举办首届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2分)⒋⑴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⑵学生言之成理即可。(各2分)⒌书名、作者、国别各0.5分。推荐原因1.5分。
三、(一)(各2分)⒍作者辞官归田,虽然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⒎表达了诗人宁可归隐田园,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第二问的答案是开放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归隐遁世是他消极的逃避现实的表现或当时社会现实黑暗,他无力抗争,只好逃避等。
(二)⒏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⒐①鲜艳美丽②整齐的样子③沿、顺着④随即,不久(各1分)⒑不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理想中的脱离现实的美好场所或境地或环境幽美的地方。 (2分。)⒒(2分).(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⒓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分,抄写全句也可)⒔(2分)此题只要能围绕作者的矛盾思想来答,语言表述清(三)⒕振风塔(1分) 庄严挺拔、气宇非凡(1分)⒖(各1分)……极为壮观||振风塔结构奇特…… 空间高度评价振风塔的建筑结构和艺术价值,赞扬华夏儿女的智慧和才华。⒗(2分)不可以。因为“余”字准确说明振风塔中的砖雕佛像有六百出头,如果去掉“余”字,则变成六百整了,与实际不符。⒘(3分)打比方、列数字 “每逢晴空月夜,宝塔的倒影映置江中,虚实交辉,景色瑰丽非凡,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是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塔影横江,的
在“洋溢着现代化气息”的校园和同学老师面前不自然的窘态。 20.(2分)懂得做人,懂得理解,懂得爱。21.(3分)例如“父亲的锄锨磕碰硬土块的声音溅出星星,惊起月亮……本应是疲惫的,但父亲却没有一点倦意,尽管父亲脸上的皱纹如一座座有沟有壑的山脉。”表现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