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定向测评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定向测评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4-05 00:1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定向测评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为某款运动软件,显示小明的运动配速为10min/km,“配速”是指运动1km所用的时间,小明的平均速度最接近(  )
A.散步 B.快步行走
C.自行车正常骑行 D.电动车正常骑行
2、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
B.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
C.汽车以4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
3、2021年8月1日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男子100米半决赛中,中国飞人苏炳添以9秒83创造了亚洲记录(如图所示)。关于运动的快慢,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比赛进行中观众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B.比赛结束时裁判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
C.物理学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与裁判的方法相同
D.物理学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与观众的方法相同
4、国产歼-15舰载机在航空母舰“辽宁号”上起飞时,若说该飞机上的飞行员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同向速度相同的战机 B.飞机上的仪表
C.飞行员驾驶的飞机 D.航母上的国旗
5、2021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神舟13号载人飞船,将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神舟13号”与空间站“天宫二号”成功实现了交会对接,如图为对接模拟图。对接后,“神舟13号”相对以下哪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地球 B.“神舟13号”
C.“天宫二号” D.太阳
6、如图是沿直线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0s内甲做减速直线运动 B.t=30s时,甲乙速度相等
C.相遇时,甲通过的路程为300m D.甲乙同时、同地出发
7、某校八年级物理兴趣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
A.内,小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B.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C.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D.内,小车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8、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自由运动到达B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从A到B运动了10cm
B.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为3m/s
C.若小车到达B点时未及时停止计时,测得全程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D.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CB段的平均速度,应将小车从C处由静止释放
9、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kg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人洗澡时感觉舒适的水温为60℃ D.教室的课桌高度约为80dm
10、爱好健身的小明,先骑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后步行也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是他锻炼时,路程随时间变化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 B.步行的路程是3000m
C.小明骑车的平均速度是6m/s D.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2m/s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1)如图甲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分度值是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机械停表的计数是______s。
2、中国自主研发的“海斗一号”(如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达到10907米。“海斗一号”在完成了岩石状物体样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遥控抛载安全上浮。对于上浮过程中,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 _____的,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 _____的。
3、某同学将一段细铜丝在一支铅笔上单层紧密地缠绕了20圈,形成一个铜丝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该铜丝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甲所示,该细铜丝的直径___________cm;如图乙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是___________s。
4、截止2020年底,我国现在的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3.79万多公里,稳居世界第一。某同学在比例尺为1∶8000000的地图上,用一段细棉线与上海到某市的高铁路线重合,
(1) 然后按如图方式用刻度尺测这段细棉线的长度为______cm;
(2)上海到该市高铁路线的实际里程为______km。
5、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有一位乘客和一位司机,他们都认为自己没有运动,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1、军事演习,战士大明用单兵便携式火箭筒攻击敌方碉堡。发射火箭弹后,经过。0.8s大明看到爆炸的闪光;发射火箭弹后,经过2.8s大明听到爆炸的巨响。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ν声=340m/s,问
(1)大明距离敌方碉堡多少m?
(2)火箭弹的飞行速度为多少m/s?合多少km/min?
2、某轿车从某地往南阳方向匀速行驶(图甲),当到达甲地时,车内钟表显示为8时,到达乙地时车内钟表显示为8时30分。
(1)轿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图丙为高速路某山区路段上一处测速仪,测速仪内有能发射和接受超声波的传感器。在轿车以某一速度v远离测速仪某段距离l=65m时,测速仪发出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的时间为0.4s。已知此路段限速为60km/h,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试计算并说明汽车在此路段是否超速?
3、如表为某次高铁列车从上海到南京的运行时刻表。
上海 苏州 无锡 常州 南京
到达时间 7∶25 7∶42 7∶57 8∶38
发车时间 7∶00 7∶27 7∶44 7∶59
里程/km 0 84 126 165 301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上海开往南京所需的时间为多少min?
(2)计算列车由苏州开往常州路段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假如列车以20m/s的速度通过南京长江大桥,已知南京长江大桥全长6772m,列车共长228m,列车全部通过大桥的时间是多少秒?
4、跳伞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运动,在某次跳伞表演中,运动员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下落,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前10s下落了200m,再匀速直线运动25s下落至地面,求:
(1)运动员在前10s下落的平均速度;
(2)直升机悬停位置距地面的高度。
5、甲、乙两地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卸货停靠了1h,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90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1200m的一座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1min。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火车的长度?
(3)若火车以40m/s的速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相邻的轨道上迎面驶来一列长300米的货车,速度为72km/h,坐在火车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他面前经过的时间是多少秒?
四、实验探究(2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在实验课上,同学们在实验室做“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______;
(2)实验前老师给出了长木板、薄木块、小车、金属片等器材,你认为完成该实验还应该准备______和 _____等器材;
(3)在测量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时,如果在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______;
(4)同学们发现小车从A点运动到C的时间过短,则应该______。
2、用如图的装置做“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本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___________。
(2)实验时减小测量时间时造成的误差,可以采用坡度____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斜面进行实验,也可以通过增大___________来进行实验。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配速”是指运动1km所用的时间,由小明的运动配速为10min/km,可知当时,,所以
散步速度约为1.1m/s,自行车正常骑行速度约为5m/s,电动车正常骑行速度为10m/s,所以最接近快步行走的的速度。
故选B。
2、D
【详解】
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比较可得,竖直下落的物体平均速度最大,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
A.比赛时,观众看到跑在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说明在相同的时间内,运动员的路程越大,运动员跑得越快,即观众是用“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的快慢,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终点裁判是根据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来判断运动员运动快慢的,时间越短,运动越快,即终点裁判用“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快慢,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在物理学中,是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运动的快慢,相当于相同的时间比路程,与观众的方法相同,与裁判的方法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C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
A.因战机和舰载机的速度相同,故战机与舰载机上的飞行员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以同向速度相同战机为参照物,舰载机上的飞行员是静止的,故A不符合题意;
B.以飞机上的仪表为参照物,飞行员与仪表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飞行员相对于飞机上的仪表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以飞行员驾驶的飞机为参照物,飞机与飞行员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飞行员相对于飞机是静止的,故C不符合题意;
D.因飞机已经从航母上起飞,故以航母上的国旗为参照物,飞行员与国旗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故飞行员相对于航母上的国旗是运动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C
【详解】
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时,一般不选择自身作为参照物;由于“神舟13号”与空间站“天宫二号”对接后,“神舟13号”与“天宫二号”一起运动,它们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神舟13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静止的,“神舟13号”与地球和月亮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神舟13号”相对于地球和太阳都是运动的。综上所述,对接后,“神舟13号”相对“天宫二号”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详解】
A.用线段ab代表甲、乙的运动路程,由图中可知,甲的运动距离在0s时最大,在40s时为零,随时间均匀减小,故可知甲的运动距离s甲代表甲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即甲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均匀地减小,设甲是从a到b运动,可知甲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均匀的增大,即0~40s内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中可知,t=30s时,甲的速度为
乙的速度为
可知此时甲、乙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
C.由图中可知,t=10s时,乙的运动距离随时间均匀增加,可知乙的运动距离s乙代表乙与出发地之间的距离,结合A中分析可知,乙是从b到a运动,t=0s时,s甲=400m,即ab=400m,t=30s时,甲距离b100m,即甲运动了300m,此时乙也距离b100米,即乙运动了100m,此时甲、乙运动的距离之和刚好等于ab的距离,可知此时甲、乙相遇,此时甲通过的路程为300m,故C正确;
D.由图中可知,t=0s甲就开始出发,而t=10s时乙才开始出发,故甲、乙不是同时出发,且由C中分析可知,甲、乙也不是从同地出发,故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
A.内,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是2m,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故B不符合题意;
C.内,小车通过的路程没有增加,小车处在静止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内,小车通过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小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小车通过的路程是4m可知小车的速度是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8、C
【详解】
A.小车车头在A点时,在10.00cm刻度线处;小车车头在B点时,在1.00cm刻度线处,故小车从A到B运动距离
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小车在A点时,时间为:“15:35:20”,小车在B点时,时间为:“15:35:23”,故小车从A到B的用时3s。根据可知,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
故B错误;
C.若小车到达B点时未及时停止计时,则测量的时间t会偏大,根据可知,此时计算得出的全程平均速度会偏小,故C正确;
D.小车在C点静止释放至B点所用的时间为,小车在A点静止释放,C点至B点所用的时间为,分析可得,,故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CB段的平均速度,应该将小车从A处由静止释放。若从C处静止释放,测量的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CB段的平均速度将偏小,故D错误。
故选C。
9、B
【详解】
A.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故A不符合题意;
B.人步行1秒约走1.1m左右,因此人走路的速度约为1.1m/s,故B符合题意;
C.人洗澡时感觉舒适的水温为40℃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教室的课桌高度约为80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
ABC.由题知,小明沿直线先骑车后步行,则图中OA段表示小明骑车的运动情况,AB 段表示小明步行的运动情况,由图象可知,0~5min骑车通过的路程是1800m,5~25min步行通过的路程是
则该同学骑车的速度
该同学步行的速度
因为,所以全程不是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B错误,C正确;
D.由图象可知,该同学通过的总路程s=3000m,总时间t=25min=1500s,则该同学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2.50 0.1 190
【详解】
(1)[1][2]如图甲,刻度尺每1大格表示1cm,平均分成10小格,每小格0.1cm,即分度值为0.1cm,左端读数为4.00cm,右端读数为6.50cm,故物体的长度为
(2)[3]如图乙,分针指示3min与4min之间,更接近于3min,即分针表盘读数为3min,秒针指示为10秒,秒针表盘读数为10s,即
2、运动 静止
【详解】
[1]上浮过程中,“海斗一号”与海底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以“海斗一号”为参照物,海底是运动的。
[2]样本与“海斗一号”的相对位置不变,以样本为参照物,“海斗一号”是静止的。
3、0.18 337.5
【详解】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线圈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9.60cm对齐,所以线圈的长度为
L=9.60cm-6.00cm=3.60cm
已知细铜丝的圈数为n=20,该细铜丝的直径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
5min=300s
在秒表的外面表盘上,1s中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秒针指针指在37.5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停表示数为
300s+37.5s=337.5s
4、4.50 360
【详解】
(1)[1] 图示刻度尺 分为10个小刻度,故分度值为 ;细棉线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0 ;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 ,细棉线长度为 。
(2) [2]高铁路线的实际长度
5、汽车
【详解】
机械运动是指随着时间的变化物体位置的改变,他们都认为自己没有运动,则他们相对于选择的参照物位置没有变化,故选择的参照物为汽车或汽车上的座椅等。
三、计算题
1、(1)680m;(2)850m/s,51km/min
【详解】
解:(1)火箭弹爆炸发出声音传到大明的时间
t1=t﹣t2=2.8s﹣0.8s=2s
由可得,大明离敌方碉堡的距离,即声音传播的距离
s=v声t1=340m/s×2s=680m
(2)火箭弹在空中飞行的时间t2=0.8s,则火箭弹的速度
答:(1)大明距离敌方碉堡680m;
(2)火箭弹的飞行速度是850m/s,合51km/min。
2、(1)90km/h;(2)不超速
【详解】
解:(1)已知轿车在甲乙段行驶时间为
t=8.5h-8h=0.5h
路程为
s=120km-75km=45km
则轿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
(2)由可得,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s超声=vt=340m/s×0.2s=68m
汽车0.2s通过的距离为
s汽= s超声-l=68m-65m=3m
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因为54km/h<60km/h,所以汽车在此路段没有超速。
答:(1)轿车从甲地行驶到乙地的平均速度为90km/h;
(2)由计算可知汽车在此路段不超速。
3、(1)98min;(2)162km/h;(3)350s
【详解】
解:(1)由表格数据可知列车由上海开往南京所需的时间
t=8∶38﹣7∶00=1h38min=98min
(2)由表格数据可知从苏州到常州的路程为
s1=165km﹣84km=81km
列车由苏州到常州所用的时间为
t1=7∶57﹣7∶27=30min=0.5h
则列车由苏州开往常州路段的平均速度为
(3)列车完全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为
s=l车+l桥=228m+6772m=7000m
列车完全通过大桥的时间为
答∶(1)列车由上海开往南京所需的时间为98min;
(2)列车由苏州开往常州路段的平均速度是162km/h;
(3)列车全部通过大桥的时间是350s。
4、(1)20m/s;(2)400m
【详解】
解:(1)运动员在前10s下落的平均速度为
(2)根据可知运动员在后25s下落的高度为
所以直升机悬停位置距地面的高度为
答:(1)运动员在前10s下落的平均速度为20m/s;
(2)直升机悬停位置距地面的高度为400m。
5、(1)100km/h;(2)300m;(3)5秒
【详解】
解:(1)由题可知火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为
则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为
(2)火车通过桥梁的速度为
火车全部通过桥梁行驶的路程为
则火车的长度
(3)已知货车的速度
由于火车与货车相向行驶,则相对速度
由可得坐在火车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眼前经过的时间
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为100km/h;
(2)火车的长度为300m;
(3)坐在火车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他面前经过的时间是5秒。
四、实验探究
1、 刻度尺 秒表 小 使斜面的坡度小些
【详解】
(1)[1]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表测量时间;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
(2)[2][3]根据实验原理可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路程和时间,所以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的工具,即刻度尺和秒表。
(3)[4]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根据可知,计算出来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4)[5]小车从A点运动到C的时间过短,说明小车运动速度太大,所以要使小车在斜面运动的慢一些,则要使斜面的坡度小些。
2、 秒表 较小 斜面长度
【详解】
(1)[1][2]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所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
(2)[3][4]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误差会越大,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些,也可以通过增大斜面长度来进行实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