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 8.3 摩擦力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1年,中国女足昂首挺进东京奥运会,如图所示,是女足队员王踢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鞋的底部凹凸不平,这样可以增大摩擦力
B.滚动的足球最终停下来,说明运动需力来维持
C.踢出去的足球继续滚动,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D.静止的足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2.如图所示,一个木块A放在长木板B上,弹簧一端接A,另一端固定在墙壁上,长木板B放在水平地面上,现使水平拉力F逐渐增大,当水平拉力增大到12N时,弹簧恰好开始变长,当拉力F为18N时,弹簧长度不再增加,并且此时长木板B以速度v匀速运动,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当拉力为10N时,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0N
B.当拉力为18N时,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6N
C.当拉力为22N时,长木板B开始加速运动,B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18N
D.若木块A的质量增加,则水平拉力F要大于18N,长木板B才会匀速运动
3.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对A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受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F
②A对B的摩擦力向右,大小为F
③物体B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④地面对B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F
A.只有②③正确 B.只有①②正确
C.只有①②④正确 D.①②③④都正确
4.图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汽车轮胎上刻有花纹 B.瓶盖上刻有竖条纹
C.脚蹬面做得凹凸不平 D.储物箱下装有滚轮
5.2022年2月6日,中国女足在印度举行的女足亚洲杯决赛中3∶2力克韩国队夺得亚洲杯冠军,如图是张馨在比赛时的场景。下列关于足球比赛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足球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足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足球鞋底凹凸不平,是为了增大鞋与草坪间的摩擦力
C.踢出去的足球能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足球受到惯性作用
D.运动员带球时要持续跳球,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6.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瓶盖上刻有纹线 B.汽车轮上装有防滑链
C.轴承中装有滚珠 D.守门员戴上防滑手套
7.中国运动员苏炳添在国际百米大赛中成为首位跑进10秒内的中国人。赛跑过程中关于运动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运动员为参照物,坐着的观众是运动的
B.运动员冲刺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人具有惯性
C.运动员蹬地起跑,说明力可以改变人的运动状态
D.运动员的鞋底花纹很深,是为了减小摩擦
8.某人用水平方向的力推物体,使物体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物体的推力等于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B.若增大推力,物体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C.若撤去推力,物体所受摩擦力增大
D.若撤去推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发生改变
9.下图是我区某中学进行拔河比赛的场景。下列做法,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的是( )
A.选体重大的队员 B.选脚大的队员 C.穿崭新的运动鞋 D.向地面撒些沙子
10.如图,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龙将弹簧测力计圆环固定在墙上,挂钩挂着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用F=20N的拉力拉着长木板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左做直线运动,经过3s移动了60cm。则( )
①实验时必须匀速拉动长木板
②长木板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长木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20N
④A所受支持力等于A的重力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
11.下列措施中,增大摩擦的方法与其他三种方法不同的是( )
A.垫上块胶皮将瓶盖拧开 B.汽车的轮胎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在皮带传动中将皮带张紧些 D.在皮带传动中往皮带上涂皮带蜡
12.下列增大摩擦的实验中,与其它三种方法不同的是( )
A.卫生间防滑地砖的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体操运动员上高低杠之前,受伤涂抹镁粉
C.门与门框间塞入硬纸片,防止门被风吹开
D.在冰雪路面行驶的汽车车轮上安装防滑链
二、填空题
13.如图所示,在 15N 的水平拉力 F 作用下,木板 A 在水平地面匀速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物体 B 相对于地面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3N,则 B 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N。现将水平拉力 F 增大为 20N 使木板 A 水平向右运动,此时 A 受到地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14.如图所示,用一水平力F将长方体物体M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则M受到墙壁的摩擦力方向为______。若压力不变,物体M开始沿墙壁竖直下滑,经过A、B、C点。墙壁AB段比BC段粗糙,物体经过AB段所受的摩擦力为f1,经过BC段受的摩擦力为f2,则f1______ f2(选填“>”“<”或“=”)。
15.飞机落地后,通过向前喷气来减速,是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的;同时通过增大刹车片对轮毂的压力来增大_________力,从而使轮子减速。
16.如图所示,运动员射箭时,绷直的弦被手拉弯,说明力使物体发生了________;放手后,射出的利箭最终会落地,这是因为利箭受到___________的作用;手握弓的地方,往往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_________来增大摩擦力。
三、综合题
17.(1)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均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请在图中分别画出另一个力______。
(2)一人站在电梯上随电梯一起匀速上升,如图所示,此时人处于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在图中画出人的受力示意图______。
(3)一个方木块静止在粗糙斜面上,请画出方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和斜面受到的压力______。
18.小强一家驾车郊游,车行至一个水平弯道处,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小强不由自主靠向车门,并与车门产生挤压,如图甲所示.小强问爸爸:我向外靠是因为惯性所致,但我和车门挤压时,显然车门对我有一个反向的作用力,这个力有什么作用呢?爸爸解释道:刚才我们在弯道上的运动是圆周运动,而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有指向圆心的力来维持物体做这种运动,这种力叫向心力,刚才车所需的向心力就是由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提供的.小强恍然:那刚才车门对我的力就是提供我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啦!
小强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如图乙所示,若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沿半径为r的圆弧做圆周运动,其运动的速度为v(即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圆弧长),那么物体所需向心力的大小为F向=mv2/r.
(1)他们在弯道处的行驶速度为54km/h,合______m/s.
(2)小强的质量m=45kg,弯道处的圆弧半径r=45m,行驶速度v=15m/s,求在转弯过程中他所需向心力的大小_____.
(3)你认为小强当时说的“刚才车门对我的力就是提供我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啦!”这句话对吗?为什么?___.
(4)已知在考虑其他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汽车在水平弯道上行驶时,所需向心力仅由地面对它的摩擦力提供,那么,不同质量的车辆在同一弯道处的限速是否相同?请推导说明.(设:此时车辆受到的最大摩擦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成正比)_____
19.如图,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体,A重20N,F是作用在物体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F=6N.
(1)如果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B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_N;
(2)如果物体A和B原来静止,且C是光滑地面,现在B突然受到力F的作用,则A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_________.
20.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牛顿第三定律
观察和实验表明,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也有力的作用.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常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把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分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并不是绝对的,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叫做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把两个弹簧测力计A和B连接在一起(如图所示).用手拉弹簧测力计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指示了弹簧测力计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指示了弹簧测力计B对它的反作用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拉弹簧的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随着改变,但两个示数总相等.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在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很广泛,例如,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面施加一个作用力,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使人前进.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用力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反作用力,推动轮船前进,汽车的发动机驱动后轮转动,由于轮胎和地面间有摩擦力,车轮向后推地面,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使汽车前进,汽车的牵引力就是这样产生的.如果把后轮架空,不让它跟地面接触,这时让发动机驱动后轮转动,由于车轮不推地面,地面也不产生向前推车的力,汽车就不能前进.
(1)①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 ,作用在________上,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
②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在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小.
(2)①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施加一个作用力F1,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F2,则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 )
A.F1>F2 B.F1②下列现象中,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 ( )
A.划船时,船桨对水的力与水对桨的力
B.汽车行驶时,汽车车轮对地面向后的力与地面对车轮向前的力
C.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
D.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
E.提水时,手提水桶的力与水桶对手向下的拉力
21.如图所示,用一水平力F=30N将重20N的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静止,则木块受到墙壁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N,方向_____.若突然松手,木块将沿墙壁下滑,不考虑空气阻力,分析此时木块受到的力,并在代表木块的A点上作出木块受到的力.
(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运动鞋的底部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A正确;
B.滚动的足球最终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受到阻力的作用,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B错误;
C.踢出去的足球继续滚动,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故C错误;
D.静止的足球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2.C
【详解】
A.当水平拉力增大到12N时,弹簧恰好开始变长,说明木板B开始向左运动,当拉力为10N时,木板处于静止状态,木块A与木板B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为0N,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水平拉力为12N时,弹簧恰好开始变长,说明木板B刚要开始运动,此时木板B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12N;当拉力为18N时,弹簧长度不再增加,并且木板B做匀速运动,对B分析得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所以
由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木块A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6N,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当拉力为22N时,木板B开始做加速运动,但木板B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也不会变,仍然是12N,故错误,符合题意;
D.若A的质量增加,则A对B的压力增加,也变大,所以水平拉力要大于18N长木板B才会匀速运动,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C
【详解】
①②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两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以A为研究对象,由于A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在水平方向上合力为零,A受到向右的拉力F,则A必然要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也为F;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A对B的摩擦力向右,大小也为F,故①②正确;
③④以B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上受到A对B的摩擦力与地面对B的摩擦力,二力是一对平衡力,则地面对B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也为F,B竖直方向受到重力、A对B的压力和地面对B的支持力,B受到5个力的作用,故③错误,④正确。
故选C。
4.D
【详解】
A.汽车轮胎上刻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瓶盖上刻有竖条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
C.脚蹬面做得凹凸不平,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
D.储物箱下装有滚轮,是在压力一定时,变滑动为滚动,是为了减小摩擦,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详解】
A.足球对地面的压力作用在地面上,地面对足球的支持力作用在足球上,两个力的作用点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足球鞋底凹凸不平,是为了在压力不变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B正确;
C.足球踢出去后,还能继续前进,是因为足球具有惯性,而不是受到惯性的作用,故C错误;
D.带球时要持续跳球,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错误。
故选B。
6.C
【详解】
A.瓶盖上刻有纹线是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汽车轮上装有防滑链是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
C.轴承中装有滚珠是变滑动为滚动,减小摩擦,故C符合题意;
D.守门员戴上防滑手套是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
A.比赛中的运动员与坐着的观众之间的位置不对发生变化,以运动员为参照物,坐着的观众是运动的,故A正确;
B.运动员到达终点前,以较快的速度向前运动,达到终点后运动员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不能立即停下来,故B正确;
C.运动员用力蹬地起跑,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运动员的鞋底花纹很深,是采用了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可以增大与地面间摩擦,故D错误。
故选D。
8.A
【详解】
A.由于物体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态,故推力等于摩擦力,故A正确;
B.若增大推力,推力大于摩擦力,故不是平衡态,故物体不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若撤去推力,物体所受摩擦力不变,摩擦力此时为滑动摩擦力,其大小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这两者都不变,故摩擦力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
D.若撤去推力,只受摩擦力,故不是平衡态,故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故D错误。
故选A。
9.C
【详解】
A.选体重大的队员,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选脚更大的队员,增大了与地面的受力面积,不能够增大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
C.穿崭新的运动鞋,在压力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C符合题意;
D.向地面撒些沙子,在压力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B
【详解】
①将弹簧测力计圆环固定在墙上,挂钩挂着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着水平向左运动,不一定要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故①错误;
②地面对长木板的支持力等于长木板和木块的总重力;长木板受到的重力小于地面对长木板的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②错误;
③实验时用F=20N的拉力拉着长木板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左做直线运动,长木板受水平地面和木块A的摩擦力,则
fA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20N,故③正确;
④A静止不动,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④正确。
故选B。
11.C
【详解】
A.垫上块胶皮将瓶盖拧开,保持压力不变,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的;
B.汽车的轮胎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保持压力不变,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的;
C.在皮带传动中将皮带张紧些,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是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摩擦的;
D.在皮带传动中往皮带上涂皮带蜡,保持压力不变,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的。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2.C
【详解】
A.卫生间防滑地砖的表面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B.体操运动员比赛时手上涂抹镁粉,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C.塞入硬纸片后,使门与门框之间的压力增大,因此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D.冰雪路面行驶的汽车车轮上安装上防滑链,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综上所述,与其它三种方法不同的是选项C,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3 12
【详解】
[1]木板A被匀速向右拉动的过程中,物体B相对地面静止,即处于平衡状态,那么B在水平方向的两个力:弹簧测力计向左的拉力和A对B的向右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A对B的摩擦力
fAB=F弹簧=3N
[2]A对B的摩擦力与B对A的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那么B对A的向左摩擦力
fBA=fAB=3N
A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在水平方向所受力的合力为0,那么地面对A的摩擦力水平向左,大小为
f=F-fBA=15N-3N=12N
水平拉力F增大为20N时,A与地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不变,则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不变,仍为12N。
14. 竖直向上 >
【详解】
[1]木块在竖直墙壁上静止,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则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方向竖直向下,则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2]若压力不变,物体M沿墙壁自由下滑,经过A、B、C点,墙壁AB段比BC段粗糙,木块经过AB段所受的摩擦力为f1,经过BC段所受的摩擦力为f2,压力相同、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则f1>f2。
15. 相互 摩擦力
【详解】
[1]飞机向前喷气,气体对飞机有一个向后的力反作用力,是利用物体间力的是相互的。
[2]通过增大刹车片对轮毂的压力来增大滑动摩擦力,因为压力越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16. 形变 重力 粗糙程度
【详解】
[1]运动员射箭时,绷直的弦被手拉弯,说明力使物体发生了形变。
[2]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所以射出的利箭最终会落地,这是因为利箭受到重力的作用。
[3]手握弓的地方往往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17. 平衡
【详解】
(1)[1]由题意可知,物体处于静止,即平衡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所示
。
(2)[2][3]由题意可知,人随电梯匀速上升,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电梯对他的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受力图如图所示
。
(3)[4]由题意可知,方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却静止在斜面上,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斜面受到木块的压力垂直于斜面向下,如图所示
。
18. 15 225N 不对,车门对小强的力与座位对小强的摩擦力之和才是使小强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相同,推导见解析.
【详解】
第一空.因1m/s=3.6km/h,所以54km/h=m/s=15m/s.
第二空.小强的质量m=45kg,弯道处的圆弧半径r=45m,行驶速度v=15m/s,则在转弯过程中小强所需向心力的大小为:F向===225N.
第三空.小强做圆周运动,坐在座位上靠向车门,除了车门对小强有力的作用,还有座位对小强的摩擦力作用,所以车门对小强的力与座位对小强的摩擦力之和才是使小强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所以小强当时说的“刚才车门对我的力就是提供我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啦!”这句话不对.
第四空.其他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汽车在水平弯道上行驶时,所需向心力仅由地面对它的摩擦力提供,且车辆受到的最大摩擦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成正比.即:
F向=f=kF压=kG=kmg,
因F向=,
则kmg=,
解得v=,
由此可知,汽车在同一弯道上行驶的速度与质量无关,所以不同质量的车辆在同一弯道处的限速是相同的.
19. 0 右
【详解】
(1)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相对静止),它们之间无相对运动也无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A、B间没有摩擦力,即f1=0N;
(2)如果物体A和B原来静止,C为光滑地面,现在突然受到向右F的作用,A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A相当于B向左运动,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所以A受到摩擦力方向向右.
20. 相等 相反 同一条直线 等于 C D
【详解】
解答:(1)根据实验得出的牛顿第三定律的特点可知: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即大小相等. (3)人走路时用脚蹬地,脚对地面施加一个作用力F1,地面同时给脚一个反作用力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根据实验牛顿第三定律的特点可知:大小相等.故选C.(4)A.划船时,船桨对水的力与水对桨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符合题意;B. 汽车行驶时,汽车轮后推地面的力与地面对车轮向前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符合题意C. 地球对人的吸引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符合题意;D.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符合题意;E. 提水时,手提水桶的力与水桶对手向下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1)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平衡力的特点是: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1. 20 竖直向上
【详解】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是平衡力,在竖直方向重力和摩擦力平衡,所以f=G=20N,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突然松手,木块将沿墙壁下滑,不考虑空气阻力,木块不受压力的作用,所以不受摩擦力,即物体只受重力的作用,如图所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