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17记金华的双龙洞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5 11:0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和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窄小(zhǎi) 肩膀(jiān) 水原
B.突兀(wù) 浙江(zhè) 森郁
C.蜿蜒(yán) 一簇(zù) 额头
D.臀部(diàn) 漆黑(qī) 罗店
2.下列句子中说明方法与其他几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B.鲸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C.鲸的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D.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
3.“我静静地 着优美的交响乐曲。”句中应填( )
A.观赏 B.欣赏 C.玩赏
4.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伟大的奇观 灿烂的亮光
B.漆黑的内洞 葱郁的树丛
C.冲破云霞 增大生机
D.欢快地跳跃 慢慢地划过
5.下列带点字的注音和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
A.荷花 B.负荷 C.重荷 D.荷枪实弹
二、填空题
6.看拼音写词语。
7.读课文,完成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作者游览的地点是_______,是按________记叙的。游览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________。
2.作者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先描写了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再写了外洞_________的特点,然后写了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孔隙”的特点是_________。表现在①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的小船呢?__________________ ②船的进出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③乘船必须______;④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内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_的特点。
三、语言表达
8.仿照例句,写出句子的意思。
例: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说明长廊很长。
1.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句子练习。
(1)太阳把黑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溪声也时时变化着。(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读句子回答问题。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0.一个“______”点明作者是逆流而上。
11.找出句子中的两组反义词。
( )——( ) ( )——( )
12.这句话从声音的角度描写景物,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课内阅读理解。
记金华的双龙洞(节选)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13.选文第1自然段描写了_______和_______。
14.作者在具体介绍外洞的特点时,用了_______两种说明方法。
A.打比方 B.举例子 C.列数字 D.作比较
15.为什么作者会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________
16.从画“_____”的句子能体会到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字形和读音。A项“水原”应为“水源”;C项一簇(zù) 应为(cù);D项臀部(diàn) 应为(tún)。
2.C
【详解】
此题考查对句子说明方法的理解辨析能力。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常用的说明方法,学习并掌握说明方法的含义和作用。
A.打比方,把洞口比作桥洞。
B.打比方,把水柱比作喷泉。
C.作比较,将鲸的舌头的重量和猪的重量作比较。
D.打比方,把城墙比作马路。
3.B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观赏:指具有一种赏识的观看心态,观看欣赏。
欣赏:意思是指领略观赏,也指认为好和喜欢。
玩赏:意思是玩味欣赏。
在本题中结合原句中的优美的交响乐,可以得出应该是欣赏。
4.C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
AB: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D: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地(副词)+动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C:增大生机搭配不对,增大:使由小变大;加大。指的是单个的物体。生机指的是一大片植物。比 如:生机盎然。说的就是一大片植物。
故答案选:C。
5.A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荷花hé huā。
负荷fù hè。
重荷zhòng hè。
荷枪实弹hè qiāng shí dàn。
6.合适、昏暗、观赏、空隙、明艳、杜鹃、额角、即使、神奇秀丽
【详解】
7. 叶圣陶 双龙洞 游览顺序 沿途所见的美景 外洞的洞口 外洞 孔隙 内洞 外洞口 宽 大 泉水 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小 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 管理处的工人在里边、外边拉绳子 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 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黑 奇 大 双龙
【详解】

8. 说明每幅画都是各不相同,景色各异。 狮子很多,却形态不一。

9. 黑云被太阳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 怎样美的一幅画呢?那环绕着青山的河流,那青翠欲滴的树木,是这样美的一幅画。

10.迎
11. 宽 窄 缓 急
12.B
10.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词语的理解与辨析能力,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此句中的“迎”点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故答案为:迎。
11.反义词,就是意思相反的词语,句子中的宽与窄,缓与急是反义词,写出了溪流的形和声。
故答案为:宽;窄;缓;急。
12.“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此句可以看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13. 洞口 外洞
14.AC
15.因为孔隙太小,四周昏暗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
16.孔隙窄小。
13.
本题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阅读语句“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与“……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可知,第1自然段描写了洞口和外洞。
14.
本题考查了说明方法。结合选文内容理解,从“仿佛到了个大会堂”“一千或是八百人”可知分别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两种说明方法。
15.
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联系上下文,阅读第二自然段语句“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等可知,因为孔大小,四周昏暗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所以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
16.
本题考查了对画线句子的理解能力,结合联系上下文理解,从“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可体会到孔隙窄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